分享

世界反战日 | 向伟大的反战艺术家致敬

 虚室生白 2020-02-17

9月21日

是世界和平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那些伟大的反战艺术家们

1537867437610533.jpg

反战的无头行人

马格达莱纳


1537867699341621.jpg

1537867897481336.jpg

1537867897605494.jpg

马格达莱纳是一位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和纤维艺术家, 她以纺织品作为雕塑媒介而著称。这些雕塑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军国主义的感觉,她在罗兹美术学院的演讲中表示:艺术的表现被历史饱和,被现代性所扭曲,与自由世界中的艺术方向不同。 也许人群的体验,被动地排队等待,但准备像无头生物那样践踏,摧毁或崇拜命令,成为我分析的核心。 也许这是对人体规模的迷恋,或者希望确定表达整体所需的最小量。

愿世界被温柔以待

Mister Blick

1537868231443878.jpg

1537868231378080.jpg

1537868231618928.jpg

“如果”是充满魔力的语句。把任何事情加上如果,好像都可以被扭转、被改变、被颠覆。法国艺术家 Mister Blick 就做了这样的提问:如果士兵手上的枪换成一朵花,世界会怎麽样呢?他把老式的黑白照片拿来改造,把战火中士兵的武器全都取下,替换成娇艳的鲜花。花朵的颜色和冰冷、黯淡的背景成了强烈对比,为照片注入一股暖意。如果你把花朵视为和平的象徵,就会发现这些士兵有多麽努力,一起肩负、守护和平。

要做爱,不要战争

小野洋子与约翰列侬

1537868677671271.jpg

1537868677716774.jpg

1969年,在“要做爱,不要作战”的主旨引导下,他们创作了一件名为《上床》的作品,在阿姆斯特丹、蒙特利尔等全球各地城市开一个房,邀请记者来看他们待在床上,宣传和平理念。列侬为他这种看似偏激的行为命名为“床上和平运动”。他说“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而获得和平,在寻求和平的各种方法中这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

以母亲的名义呼唤和平

珂勒惠支

1537871319602935.jpg

1537871320283811.jpg

1537871320209238.jpg

珂勒惠支从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从1919年开始,珂勒惠支从事于版画,其中,木刻连续画《战争》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罗曼·罗兰曾评价她:“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怀着阴郁和纤秾的同情,将这些尽收眼底,表现在她慈母般的手腕之下。这是作出巨大牺牲的人民的沉默之音。”珂勒惠支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在两次大战中先后牺牲。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如她所说:“握紧的拳头只能藏在口袋里。”

为德国的理想主义疗伤

安塞姆·基弗

1537871878457512.jpg

1537871878478005.jpg

安塞姆·基弗是约瑟夫·波伊斯的学生,同他的老师一样,基弗也努力正视纳粹时期的恐怖和德国历史、文化和神话,并且希望为德国理想主义疗伤,助其复兴。他渴望用绘画来重新界定整个德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基弗画作的外观看起来似乎经历过一场劫掠--大量厚厚的油彩和树脂、稻草、沙子、乳胶、虫胶、废金属、照片和各种各样油腻的东西堆积在一起。然而,关于焚烧过的土地的图象,也让人联想起播种之前的烧荒——对新的生长的期待。

永恒的天使和永远的纪念

恩斯特·巴拉赫

1537872146877909.jpg

1537872146959564.jpg

恩斯特·巴拉赫是德国著名的雕塑家,版画家、作家。为马格德堡大教堂所作《战争纪念像》。他用现代意识来理解中世纪雕刻的美学趣味和风格,在拘谨、变异的造型中,在富于神秘感的动态中,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内心的苦闷和焦虑,以及对现实的冷漠情绪。

纪念碑的不朽标志

林璎

1537872267858531.jpg

1537872267447572.jpg

林璎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林徽因的侄女。“越南战争纪念碑”是林璎的成名作,林璎说她当初设计纪念碑时,刻意不去研究越南史和越战史,也不从亚裔的观点去思考,同时也不把越战当成一场悲剧,而是从“死亡也是一种荣耀”的角度出发,又以不贸然破坏华府广场的自然环境为原则,纪念碑向地下延伸,黑大理石碑刻上阵亡人员名字。她的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林璎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纪念碑设计风格,为纪念碑的设计立下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商标。

嬉笑怒骂见真情

格奥尔格·格罗斯

1537872385189817.jpg

格奥尔格·格罗斯是一位动乱年代的艺术家。他是柏林达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艺术实践可说是的“献身讽刺和自嘲以反对已确立并正在延续的事态的事业”的典型。格罗斯的作品以开放的视野与明快的风格,嘻笑怒骂的奔放笔触,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德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一个动乱年代的真相和盘托出。他的绘画具体对应了丑恶的现实,对现实作出了充分的个人评价。

战争中的格尔尼卡

毕加索

1537872792954740.jpg

1537872793293072.jpg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三个小时的疯狂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毕加索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这幅被载入绘画史册的杰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如今,这幅杰作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

梦魇般的控诉

达利

1537873336840695.jpg

1537873336480626.jpg

《内战的预感》达利作于1936年西班牙内战之前的作品,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也是一幅控诉罪恶战争的杰作。画中的主体形象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荒诞而又恐怖的形象,形似人的内脏的物体堆满了地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写实的手法画出来的,具有逼真的效果。这显然不是现实的世界,而是像人做噩梦时所呈现的离奇而又恐怖的情景,这是当时笼罩在西班牙国土上的内战的预兆在画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达利的这一作品是对非正义战争的一种控诉。

写在最后

有人说

艺术家总是尖锐的、是敏感的

他们总是喜欢批判、喜欢反对

其实

他们很柔软,很温暖

他们只是在努力的做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