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疆域的变迁——再造大一统

 昵称535749 2020-02-17

博文说史

作者李博文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历史学硕士02-15 17:31

高祖刘邦死后,惠帝刘盈即位为帝,吕雉为皇太后。由于之前戚夫人得高祖宠幸,使高祖有另立太子的心思,虽不得逞,却被吕后所记恨。

500

吕后掌权后开始疯狂报复戚夫人与其子刘如意,戚夫人被做为人彘,赵王刘如意被杀。吕后的疯狂报复深深的刺激了汉惠帝,身体状况每日愈下,郁郁而终。惠帝去世之后吕后独揽大权,并分封侄吕产、吕禄等为王为侯,造成刘氏诸王与吕氏集团的对立。在她死后,马上就酿成了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刘氏诸王,遂群起而杀诸吕。诛灭吕氏势力后,大臣们认为吕雉所立少帝不是刘盈亲生,于是先废后杀少帝刘弘,并在皇族中选择继承人。为避免再次出现外戚集团擅权而导致的流血冲突,诸王与大臣们选择拥立代王刘恒继承帝位,是为汉文帝。如此在汉高祖去世八年之后,汉朝的政局趋于稳定,开始了后世称赞的文景之治。

一、休养生息的文景之治

当时的汉帝国虽然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但继承的却是一个经过秦末大乱,百废待兴的局面。以至于皇帝的马车凑不齐四匹颜色相同的白马,王候将相或乘牛车。所以自汉高祖刘邦以来汉中央政府就致力于恢复生产,休养生息。文帝即位之后这一政策被贯彻于帝国的方方面面,促进了民生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

500

西安汉景帝阳陵

汉承秦制,在律法上亦是如此。虽然刘邦和吕后有所删减,但仍过于残酷。文帝即位之后,在律法上实行大规模改革,废除肉刑、确定刑期,保证罪犯在受到惩处之后仍然可以快速的投入到生产之中。又废除连坐之法,大大减少因案件牵连而被迫入狱的人数。此外,文帝深感天下疲敝,在位二十二年宫室无所增益,并开放皇家山泽供民生息,并禁止郡县与王国进贡珍奇。为鼓励民众生产,文帝两次宣布将租税减至三十税一,丁税则由每人120钱减少至40钱,徭役从一年一役改为三年一役。景帝刘启即位之后,继续文帝以来的政策,汉帝国社会经济在文景时期持续发展,迅速走向繁荣。

二、治世隐忧

500

汉初帝国最大的心腹之患并不是北边虎视眈眈的匈奴汗国,而是高祖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

文景时期虽然帝国的经济成就斐然,但其政治上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一是对匈奴一味的忍让,导致其骄气日盛,不断骚扰帝国的边境,掳掠人口,为此不得不每年耗费大量钱粮而去防备匈奴的骚扰,所谓和亲不过是平添屈辱罢了。二是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整个帝国努力推行清静无为的政治,地方上虽不扰民却也无所作为,眼看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却不加约束,帝国中央政府的威望日渐削弱。

针对王国问题文帝时期博士官贾谊曾数次上书文帝,后世史家将其文汇合名曰《治安策》。贾谊指出“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可见当时刘姓诸王的封国已经俨然成为了中央政府针插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而且由于高祖刘邦的示范作用,不少人怀有不臣之心,梦想着天下有变成就帝业,已经成为帝国长治久安的最大威胁。于是贾谊向文帝建议: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按照贾谊的建议,现在的诸侯王国之所以有野心是因为王国太大,因此有造反的实力。如果将诸侯国不断分封,就会变成一个个连县都不如的小国,诸侯王的权力也就随之衰弱,中央政府则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500

强大的匈奴汗国占据着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使得长安时刻处在匈奴骑兵的威胁之下,汉初由于百废待兴,高祖刘邦不得已采用和亲的屈辱政策来换取一时的和平与安定。然而草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匈奴不会安分守己,文景时期匈奴对于汉朝边境的骚扰变本加厉,和亲政策不仅没有换来和平,反而使得北胡日益猖狂。

对于匈奴问题,贾谊就和亲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

       天下之势方倒悬。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悬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

对于贾谊提出的主张汉文帝十分欣赏,欲以公卿任之,但却由于灌婴等一干老臣的反对,不得已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为梁怀王太傅。后来梁怀王游猎坠马而死,贾谊自觉辜负文帝重托,郁郁而终。贾谊虽亡,而其言犹在。汉朝中央政府,特别是皇室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三、七国之乱

500

汉景帝继位之后,继承父亲遗志,启用晁错开始削藩。

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奏章送上去,景帝召开御前会议命讨论,除窦婴外皆附议。于是朝廷下令削藩,削赵王常山郡、胶西王六县、楚王东海、薛郡、吴王豫章、会稽郡,诸侯哗然。削藩令一下情势汹汹,正好给蓄谋已久的野心家机会。

文帝时,吴世子入宫朝觐,由此得以陪伴太子刘启(景帝)玩乐。有一次在玩博戏的时候,世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刘启愤而拿起棋盘重砸世子头颅,世子当场殒命。由此,吴王刘濞与皇室结下了深深的仇怨。景帝诏令传到吴国后,刘濞立即诛杀吴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六国诸侯王反叛。为夺取大位,刘濞孤注一掷,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勾结,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500

面对来势汹汹的吴楚叛军,景帝这位太平天子一时手足无措,时逢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袁盎献策杀晁错,消除叛乱,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竟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此后又有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而晁错毫不知情,被景帝宣召腰斩,当时晁错尚穿着朝服(后世皆言文景之治,然而就景帝面对七国之乱的慌张表现来看,却是资质平平,以至于慌不择路,诛杀忠臣令人心寒)。

500

杀了晁错,当然不能阻止吴王,吴楚联军继续东进,景帝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后悔莫及。为挽救危局,景帝急速任命窦婴和周亚夫,并将阻挡吴楚叛军的希望寄托在自己亲弟弟梁王刘武的身上。幸运的是,梁王刘武顽强抵抗,吴楚联军久攻不下,为周亚夫军占据敌军侧翼赢得了机会。周亚夫先是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断绝了叛军粮道,又坚守不出,吴军断粮,士兵饥饿,陷入困顿。周亚夫当机立断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吴王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乘夜逃走,渡过淮河逃至丹徒(今江苏镇江),至东越国。

500

在汉廷威慑下,东越王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吴王死后,楚王刘戊自杀,其他参与叛乱的诸王悉数被诛杀,这场险些颠覆帝国中央政府的大规模军事叛乱,终于被平定。鉴于七国之乱的惨痛教训,汉中央政府已经深刻的意识到重新恢复秦代大一统局面的重要性,只有彻底解决王国问题,政令统一,汉帝国才能集中力量征伐四夷,开创不世之功。然而,这一切景帝是无法看到了,汉帝国辉煌事业的大幕正在等待一位雄心勃勃的青年将它开启。

四、大一统局面的恢复

经过文景两代的励精图治,西汉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大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这一切都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和物质条件。

武帝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大一统,譬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官营等。由于这一系列主要讲述华夏疆域的变迁,就不再对上述问题进行说明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困扰帝国多年的王国问题的。

500

主父偃是帮助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重要人物,人有大才,却德不配位,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不过其为汉帝国奠定的大一统局面延续了下来,也算是青史留名。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任用主父偃开始推行推恩令(实际上是贾谊政策的实践)。主父偃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主父偃的推恩令比起晁错的削藩令,可谓是高明的多。推恩令之前,诸侯王国按照宗法继承的原则只能是嫡长子继承王国,如此一来诸侯王国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实力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削弱。如果诸侯王治理有方,封国实力还会日益增长,最终成为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推恩令推行之后,凡诸侯王子,无论嫡庶皆可以分封,如此则诸侯王室不可能团结一致对付中央,而是限于内部的争斗与内耗中,封国越来越小,食邑越来越少,最终所谓帝室贵胄就可能会落得像刘备年轻时一样的结局。

随着推恩令的进行,主父偃受到汉武帝宠信,炙手可热,众大臣贿赂他的金钱达数千金之多,他也都来者不拒,不加收敛。不仅如此,主父偃还借着加强中央集权的名义,敲诈勒索诸侯王。如主父偃让希望把自己的女儿送入齐王宫中为妃,但遭到拒绝。主父偃为泄私愤,上书武帝,言齐国富强,然齐王血缘与皇帝太过疏远,并且自己听说过齐王的丑事。后武帝派主父偃为齐相入齐,监察齐王。齐王听后恐惧,畏罪自杀。齐王死后,由于当年主父偃长期待在赵国,知赵王一些不法之事,赵王决定先下手为强,使人告发其接受诸侯贿金,武帝怒,遂下令逮捕主父偃。这时汉武帝并不想杀主父偃,但朝中大臣都因主父偃喜欢揭发人隐私颇为害怕,纷纷落井下石,主父偃最终被族诛。太史公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主父偃死后,武帝开始亲自上阵颁布一系列法令,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国自此衰弱下去,最终被郡县兼并,天下复归一统。那么武帝采取了那些措施呢?

500

一是左官律与附益之法。所谓"左官",是诸侯王国之官。依左官律诸侯之官不能住在长安,不能提升,诸侯犯罪一并连坐。由此一来,天下英才无人愿意为诸侯王效力,诸侯王之羽翼即除。

二是附益法。有汉以来诸侯们为了探听朝廷消息,维护自身利益,往往贿赂朝中大臣,以影响皇帝,左右朝政。附益法规定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帮助其获得不正当利益,或者自己受贿为附益,重者至于弃市(斩首后曝尸)。由此朝臣对于诸侯的好心与孝敬只能是敬而远之了。

除此之外,诸侯王不经中央同意不得擅自离开封地,违者降为侯爵。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忽然下令检查诸侯每年春节祭祖时,献上的贡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结果一连免了一百多个侯爵,此法遂成定制。经过武帝的一波操作,曾经煊赫一时的刘姓诸侯国,都成了昨日黄花再也无法与中央匹敌了。

500

由此,从楚汉战争,再到刘邦诛杀异姓诸侯,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武帝实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历经70余年,华夏终于再一次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在华夏安宁,经济繁荣的基础下,是该考虑如何处理秦亡之后留下来的边疆问题了。至于汉帝国的疆域如何扩展,丝绸之路如何打通,汉为何成为了一个民族永恒的名字,请看下文《华夏疆域的变迁——武帝经略四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