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这段时间,我在思考婚姻的意义

 文如心洁 2020-02-18

大家都在说,等疫情过了,我要怎样怎样?

而我想说,其实,等疫情过了,你以前怎样,极有可能还是怎样。

有网友说,这次疫情,让夫妻感情更好了。

平时离多聚少,各自劳碌奔波,现如今有了朝夕相处的机会,可以沉下心来长谈,可以依偎着看一部长长的电影,可以一起做一顿热气腾腾的火㶽……

也有网友说,这次疫情后,想去离婚了。

有的夫妻平时各忙各的,感情淡化,无话可说,一场疫情把两个人困在狭小的空间里,近在咫尺的距离,心却相隔万里,矛盾激发,根本不想看见对方在自己眼前晃。

就婚姻而言,不管觉得更好了,还是更绝望了,其实都不要紧,疫情过后,一切都会如常。说更好的,是真的好,说要离婚的,也只是一种冲动罢了。

这一切,并不会因为一次疫情,有质的改变。

只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将我们的思维和情感局限于眼前,放大当下的痛苦或快乐。

但这次疫情的确是一次静思的好机会,至少可以尝试如何与孤独相处。

听过一些别人的故事,看过一些身边人对婚姻的处理,自己也经历过婚姻的失败,疫情静思的契机,我也在思考婚姻的意义,也在尝试去解读婚姻里那些无解的命题。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你一定会说,是个人就要结婚啊,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是的,婚姻制度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似乎我们到某个年龄了,就要组建家庭,这是社会、家族、个人的需要。

到了年龄不结婚,会被催婚,会被认为不正常。

对个人而言,为什么而结婚呢?

这个答案就太多了。

最理直气壮的原因是爱情。当然,也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原因,比如合适啊,孤独啊,彼此慰藉,单纯的想有个家了甚至是为了利益。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结婚,婚姻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大或小。

如果基于浓烈的爱情而结合的婚姻,婚姻的体验相对会好一些,但有一个弊端,当有一天两个人不爱了,或其中一个人不爱了,这样的婚姻结束的最快,因为对爱的高自尊不能容忍这种分崩离析的感情存在。

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双宋,当初两人爱得浓烈时结婚,可当婚姻试金石一试,两人的感情线被击碎,不爱了,于是也就很快分手了。对于有底气的明星而言,他们不看重婚姻的其他功能,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最纯粹,也最不拖泥带水。

如果是因为爱情以外的原因结合的婚姻,也不能说不幸福,只是这种幸福不是基于爱的滋养与回馈,而更多的源于生活赋予的知足、舒适与安全,如果双方没有致命问题,婚姻一般会长久,因为没有对“爱情是刚需”的要求,而更看重婚姻的功能,如育儿、资源利用、分享责任、扩大家庭和社会关系,稳固的空间带来的安全感等。

对人性而言,爱是流动的,是最容易消失的,而婚姻里的这些显性功能,没有大的变故,是不容易消失的。所以,看重功能的婚姻,往往会比看重爱的婚姻长久,只是心缺少了爱的滋养,容易变得匮乏。

婚姻,是一种选择。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将婚姻过成了无法选择。

大多数婚姻会痛苦,是因为当我们不懂爱的时候,进入了婚姻,到了懂爱的时候,却没有了那么多的选择;是因为我们赋予了婚姻许多期待,进入婚姻后,才发现,这些期待一点一点被瓦解;是因为太多婚姻缺少亲密关系这堂课,到最后只剩下尽责,一个人,最深层冲动的大门已经关闭。

所以,对还没有走进婚姻的人来说,结婚之前,最应该想清楚的问题是,自己为什么要结婚?

在一段婚姻里,你是希望有富足的物质享受,还是更希望有爱的滋养;你是希望有细水长流的温情,还是更希望有思想的引领,你是希望闲适的安定,还是更希望有精神上的共鸣。

你的选择是有所倾向的,因为没有人能满足你所有美好的愿望。

现在大龄未婚青年增多,其实不是坏事,是因为他们对爱情对婚姻有更审慎更自主的考虑,而不是迫于世俗,迫于年龄,随便抓个人将就一生,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便结婚的人,婚姻最终也会对你随便的。

白头偕老是对所有婚姻的祝福吗?

毋庸置疑,“永结同心,白头偕老”这是对婚姻最好的祝福。

我们都在羡慕我们的父辈,我们父辈的父辈,羡慕那么多白头偕老的婚姻。

不可否认,任何时代,都有幸福的婚姻。

但是,那些年代,白头偕老的婚姻居多,难道就没有当时的人们没有更多选择,人的思想更加封闭的原因吗?

有些婚姻,从始至终,没有过亲密关系带来的柔情。而当时的社会又没有如此宽容,有些女人,只能在压抑中度过一生,终身没有感受过被爱。

中国人有白头偕老的执念,任何婚姻也都是秉持着“劝合不劝离”的理念,男性长达几千年压制女性的文化也让不少女性传承了“忍文化”。

婚姻是需要忍耐,但“忍”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还是仅仅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执念呢。

看情感类文章,我喜欢看留言,那里才是无比真实的世界。

有人说,如今五十了,和一个又一个的小三斗了一辈子,男人就快风流不动了,自己就胜利了,守住了婚姻。

有人说,自己被一次又一次家暴,但男人事后的忏悔又让她一次又一次的原谅,自己痛了,伤了,但终究给了孩子完整的家,等男人老了,就打不动了。

有人说,男人搬出去住了,但自己是不会签下离婚协议的,就要这样拖着,耗着,他也别想好过,千方百计,我也要这个家是完整的。

凡此种种,婚姻是守住了,但一生也耗尽了。

其实,这都是源于爱吗?不是,只是源于自己的执念和不甘。白头偕老的执念和付出一定要有回报的不甘。

白头偕老是一种美好愿望,但当它变成执念将自己困于不幸婚姻的时候,那是一种悲哀。

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是总有人入错了行,嫁错了郎,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易中天教授说,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下来就是进步。其实,婚姻皆是如此。

生命有限,且不能重来,放下这种执念,人生就是另一个结局,毁掉婚姻总好过被它所毁。

婚姻的意义是安稳,还是有质感?

以上谈到的婚姻,任何人遇上,我都会劝她放弃。

但更多的婚姻是,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结束太难,将就又觉得憋屈,在安稳和质感间徘徊。

什么叫质感?势均力敌、同频共振、心灵契合、共同成长这都是来形容婚姻质感的,用我们熟悉的一句话说就是:你很好,我也不差,有你我锦上添花,无你我一样灿烂风华。

但这的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双方都得具备较好的情感能力。

所以,大多数婚姻,追求的是安稳。

但这种安稳并不等同于一潭死水,不等同于就是惯性的生活,不等同于没有精神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

判断一段婚姻,是否安稳得有价值,就看婚姻里两个人的状态,也就是说有没有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婚姻:挑战》里说:在一段良好的婚姻中,配偶双方仅仅因为在一起生活就变成了更好的人;在不成功的婚姻中,配偶都会唤起对方最差的素质。

“无论你变成什么样,我都不会放弃你。”这是一句动人的情话,但也是最顶级的道德绑架。假如对方真的就变成了一个不再值得爱的人呢?

所以,你自己,首先要变成一个值得的人。

如果一个人在婚姻中放弃了经营自己,要么是自己价值感低,要么就是无形之中在被对方所“纵容”。

对方对你没有要求,是没有把你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去尊重,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内心的看不起。

如果TA还能够对你提要求,鼓励你,期待你,是因为TA觉得你能够做到更好,你还能成长。

如果TA不再对你提任何要求,其实是对你没有任何期待,是因为TA觉得你根本做不到了,你也就这么个样了。

对男人来说,你只能是安全的,你不能带给他更好的价值体验时,他也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伴侣也不过如此,我变这么好干什么呢?婚姻的整体质量会下降。

退一步讲,你好好经营了自己,另一半还是那个样子,相信将来无论遇见何种境遇,自己也有选择的权利,有应对生活的能力。

要不然只有赌。赌什么?赌一辈子可以内心自洽,赌生活没有大的变故,赌对方和你一样也不需要多少价值或情绪体验,赌对方情感需求的浓度和你一样淡。要不然,还是会有很多内耗。

没有一劳永逸的婚姻。有个读者在头条文章里留下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人人都可以参照自省:

很多人什么也不做,一纸婚书,就误认为可以一劳永逸,自己从不上进,从不相互理解体贴,却又要求对方像最初那样爱着自己,生而为人,凡夫俗子,都是可怜人,人人喊打的第三者几千年了从没灭绝,却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真正的去自我认同和自我思考,真正把自己和他人当成一个个体。

如果婚姻的意义是追求安稳,那还是安稳得让自己有价值感一点,人生才容易好过。

而至于有无价值感,还是靠个人判断,只是希望,暮年时,内心里能够说一句:我觉得和你度过一生是值得的,我得到了成长,也得到了爱。

婚姻最大的“杀手”不是婚外情,而是自我觉醒

我们羡慕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这是最好的爱情结局,但是,爱是流动的,人心也随着岁月的变迁而变化。

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只是我们不愿承认,它会变。

每个阶段,对身边人,对情感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也许到了某个年龄,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了,然后你会看中价值观上的契合和精神上的交流。但是你慢慢发现,婚姻里已经没有这种东西了,内心的一些渴望,很难很难在婚姻里得到满足了。

正如《婚姻:挑战》中所说,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婚姻是一个挑战,很漫长的挑战。你不知道某天自己是否会觉醒,也不知道这种觉醒后,你能否做出自由的选择,还是可以将就在婚姻里面。

如果一辈子都不觉醒,一直都自我感觉良好的过,倒不会这么麻烦。

婚姻里,有觉醒意识的那方,通常会更痛苦,你会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真的不能交流了,但是未来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人生才过半,你会不甘心,要说结束婚姻,也没有一个很适合的理由,因为在外人看来你的婚姻还不错。

不想放弃婚姻,又想有情感的补充。于是,有令自己心动的人出现,婚外情就产生了。

但婚外情的结局,要么被暴露,一地鸡毛收场;要么无疾而终,自然风化,能现的屈指可数。

大多数男人会回归家庭,大多数女人会选择原谅。

正如一位遭遇丈夫婚外情的女性读者所说:

为了孩子,为了老公及自己的面子、为了两边耄耋之年的父母平平安安、颐养天年,我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装作一切如常,一切安好,这种孤独、无助,自己受着。

丈夫若没有其他恶习,妻子往往会选择原谅。

正如一位背叛婚姻的男性所说:

婚外的她,再怎么爱,我也很难放弃自己的家庭。就算不爱自己的妻子了,但我背负着家和孩子的责任,父母的期待,以及我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必须要作出选择的时候,我肯定会毫不犹豫放弃情人,保全家庭的。

妻子若不十恶不赦之人,丈夫会选择回归。

这就是不幸婚姻最大的痛点,因为中国式的婚姻太多相互捆绑的东西,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意识和家庭角色意识远远超过了作为“人”的个体的角色意识,这些角色意识会将受伤的妻子和出轨的丈夫牢牢禁锢在婚姻里。

所以即使许多婚姻遭遇了婚外情,仍然可以继续,婚外情并不是婚姻最大的杀手。

婚姻最大的“杀手”,其实是这个:自我觉醒。

不是之前讲到的觉醒意识,而是自我觉醒了。从觉醒意识到自我觉醒,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很多人也只是停留在觉醒意识这个阶段。

意识是思想层面,觉醒是付诸行动。

关于自我觉醒,周国平是这样说的:

你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也只是你。你得对生命负责,去实现你的生命价值。才真正成为你自己。

这也是,你最基本的责任。谁也无法来代替你所需要的履行

你是自己的主人。就必须有你自己独有的信念,做人有原则,生活有热力,不在俗世中随波逐流。

你只有一个人生,不应有虚度与颓废。如果有,谁替你活?

通俗的说,就是特别强烈的自我苏醒,觉得只有离开这段婚姻,自己才能够真正活过来,于是选择结束掉婚姻。

或者说像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自我觉醒,宁愿放弃很稳定的生活去追求内心的激情(画画),这个时候,婚姻也才真的回不去了。

一个人,一旦真的自我觉醒了,其实反而就没那么“善良”了,因为TA不会顾忌这个那个的感受,不会考虑这样那样的因素,作为个体的意识会碾压其他角色的意识。

但做到,也很难,因为自我觉醒,会伴有强烈的恐惧和动荡的撕裂,这些不舒适都是人性天生逃避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扛或扛得下来,感情是没有用的,真正有决定力的,是人置身于生活之中的局限性,是各自的自私和软弱。

一旦扛住了,人生会是另一片天地,有能力的人,不应该放弃追寻。

我们到底忠于什么?我们必须对什么忠诚?

我一直在思考一句话,婚姻是责任与忠诚,

那么,我们到底忠于什么?我们必须对什么忠诚?

美国作家梅·萨藤曾在《过去的痛》一书中,对人生责任与忠诚进行过反思:

如果一段二十年的婚姻中除了分担责任外已所剩无几,如果没有共同的内心生活,爱也很少有,如果双方都积聚了怨愤,如果没有给予和索取,那么这伴侣中的一方去婚姻外面寻找安慰和作为支撑的爱,你能说是行为不忠吗?我们到底忠于什么?我们必须对什么忠诚?肯定不是那种拒绝成长和改变的忠诚观。

是的,前几天我在微头条写过一个大姐,五十岁了,丈夫对她早已没有了爱,屡屡出轨,提离婚,她死也不离婚,相继与三四个小三斗到了人老珠黄,她忠于自己的婚姻,并没有也到外面寻找情人,真不知道她这几十年怎么熬过来的,她说自己现在不过是一个行走的躯体。

不是为这个丈夫辩护,不想继续婚姻,能提出离婚,比那些想“两全其美”的男人更能让人理解,至少他忠于了自己。

而这个大姐自身的悲剧,恰好是拒绝成长和改变的忠诚观带来的。

好的婚姻,不是一生只够爱一人,而是你有选择权。是朱安可以选择离婚,鲁迅可以选择自己的爱情。

自由大于情感,选择大于固守,爱是一条奔流的河,永不止境。

有人就算婚姻很糟糕但也不会离婚,继续待在一段把自己毁灭的婚姻当中,是因为他们担心要单独面对生活,担心要承担照顾自己和照顾孩子的责任。

这是对婚姻忠诚?还是对自己忠诚?其实,两样都不是。

《半个喜剧》里,男主孙同为了成全好友和母亲,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但他并不快乐,内心挣扎痛苦之时,他想到女友对他说的一句话:

“你先不要考虑别人,你就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最终,男主作出了忠于自己的内心的选择,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这句话用于婚姻,同样适合。

忠于婚姻也好,忠于自己也好,最终我们要忠于的都是自己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