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书法临与创的一点体会(张国安)

 新用户66512817 2020-02-18

众所周知,要学好书法离不开临摹古代名家的名贴,这也是学好书法的必经之路。而我们有些书法爱好者,却认为:临摹古代名家字帖,不仅单调、乏味,需持之以恒、长年累月的积累,需长年的潜移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若临摹不得法,往往貌合神离……而且很难一时见效。所以总喜欢寻求一些捷径,也就是所谓的”创新”,每届国展中被入选的作品,总有不少人仔细的琢磨其中的”奥妙”,也想尽快地走上这一成功之路。不可否认,也确实有不少人如愿以偿!在时下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力求所谓“创新”的召感下,有多少人会在临摹古代名家字帖中下真功夫?因此,几乎是千人一面的“展览体”,也被人们称之为”丑书”的作品,可谓风靡于书坛。

纵观古今历代真正的名家之作,几乎无不是实用、规范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从李斯的秦篆,汉隶书的十大名碑,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兰亭序》,《圣教序》,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启功等,其书法无不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也许有有人会问:难道只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书法作品,就是好书法吗?但在我的眼光里,这是名副其实的好书法!——当然,不能排除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相对较弱的书法作品。总比那些东倒西歪的所谓”创新”要强不知多少倍……试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早已按键忘字,有多少人即使纯实用性的字也能写得像模像样?那些所谓的东倒西歪的“”展览体”,所谓的“创新”,岂不是成了”天书”?若其字用在中、高考上,不言而喻,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脱离了实用,而讲究所谓纯艺术,绝对是不能长久的……

在此,我们不必争论谁是谁非,让历史去验证,总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我始终认为: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书法作品将永垂不朽!万古长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