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的习俗

 泊木沐 2020-02-18

今天是正月二十五,传统节日,填仓节,所谓“填仓”是充实仓廪的节日,这一天 各家各户要往粮仓里加一些粮食。不过填仓节在 辛亥革命以后,城市居民没有仓廪,也 没有谷物可填了, 节日便形同虚设了,到了现代人,对于填仓节知道的更少了。 为什么叫填仓节呢? 清初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载: “惟是京师居民不事耕凿,素少盖藏,日用之需,恒出市易。 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 ”用今天的话来说,城市居民不种庄稼、不存粮食蔬菜,每天吃的用的都要到市面上去买。 正月二十五,新年已经过完,家里准备的吃的用的都没有了,该买新的来补充,故而叫填仓节。

那填仓节怎么过?清末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每至二十五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鞭炮最盛。居民不尽致祭,然必烹治饮食以劳家人……”这大概就是京城居民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过填仓节的情景:粮商米店放鞭炮以祭祀仓神,一般居民就只是吃一天的好饭食。

中国民间信仰的仓神,仓神的原型是仓星,《晋书・天文志》云:“天仓六星,在娄南,谷所藏也。”后来仓神被人格化,也与历史人物附会。清韶公《燕京旧俗志・岁时篇.添仓》云:“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因为韩信当的第一任官职是仓官,后来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所以被奉为仓神。在北京的东岳庙里,就供有韩信的神像供人们拜祭,旧时还曾有过很多民间香会活动。也有说仓神是西汉淳于衍曾做过粮仓官,为人正直,遭人陷害,判死刑入狱,经女儿上诉赦免,后人为了纪念他,定正月二十五为天仓节。

民间将正月二十三日称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日称为“大填仓”。传说不知何时何代,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此时又是春节已过正是青黄不接时分,眼看着就饿殍满地。看守李家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便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在让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以后,他一把火把皇仓烧了,连同自己也活活烧死,以死向皇帝谢罪。。两次放粮的时间分别是正月二十三和正月二十五,这是填仓节的最早版本。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民的无名氏仓官,就在正月二十五这天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下来。

还有说填仓节又叫天穿节。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女娲氏采来五色彩石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正是正月廿五这一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好。女娲氏又斩断巨龟的四条腿,用来支撑天的四方,并且杀死猛兽巨鹰,治退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女娲氏,人们就在正月廿五这天吃烙饼、煎饼,并要用红丝线系饼投在房屋顶上,谓之“补天穿”。苏轼曾有:“一枚煎饼补天穿”的诗句,故正月廿五又称为“天穿节”、“天仓节”。

河北农村将填仓节叫“添仓节”。每到正月二十五,太阳尚未出来,家家开始放鞭炮,男主人用灶火灰(又名“小灰”)在院中央画几个大圈,圈中心各放一把不同的粮食,用砖头或者瓦片将粮食压上,待太阳出来后再将盖着的砖头或瓦片移开,任鸡啄食;这些大圈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时才能扫掉。这种画圈的活动俗谓之“打囤”。家庭主妇则在起床洗漱完毕后做小米捞干饭与绿豆杂面汤,早起一家人吃顿热乎乎的捞干饭、杂面汤,就算是把节给过了。旧时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谣谚,讲述如何过填仓节:“大添仓,小添仓,小米干饭,杂面汤。”

山西北部的人家便会做用当地小杂粮特产莜面作出叫做“栲栳栳”的一种食物来。栲栳栳形状大多为薄片卷成直筒状,然后上旺火蒸透,蘸上各种臊子吃。当然雁北酸菜和羊肉是当地首选,作为美食的一种,当地将莜面栲栳栳比肩羊肉饺子、火锅。由于莜麦的产量较小,各家各户更加珍惜,同时莜面制作过程又复杂和繁琐,非过节不做,非贵客不食。

莜麦除由碾压研磨为面粉外,还得经“三生三熟”的炒制、回升、冲制、蒸烫等过程,才能完成由粗粮到细作的过程。特别是开水倒入琥珀色的面粉时,制作者高举滚烫的开水由上而下,如天河倒泄,长虹卧波。因为滚烫热水,揉面时讲究快如流星点到为止。一般来说,做饭都由女人完成。晋北女人身材婀娜,丰瘦有度。因此观赏做莜面的过程,好比看一出文武兼容的雁北道情,不仅身段让人看着爽心悦目,就连忙而不乱、快而不断动作,都如舞台上云掌翻翻般的唯美轻盈。

《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这两本书都说在填仓节这一天,城里人要好吃好喝一番,农民的生活不比城里人,特别是新年刚过,开销很大,再买大鱼大肉既无必要,一般人家也没那个经济条件,吃小米干饭、绿豆杂面汤,算是新年过后换换口味。对一般农户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顿“美餐”了。这一习俗在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也曾存在,只是过节的方式有些差异。

天津在这天都会有“填仓,填仓,吃米饭,熬鱼汤”的说法,以图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在大年三十所帖的吊钱也会在填仓这天撕掉,并且把撕下的吊钱叠整齐后放在柜子里或压在床下保存一年,这样也有钱满柜的意思。天仓节这一天,各家各户均不向别人家借东西,即使有人来家里借东西也必须拒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