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朱棣, 恶花结恶果, 为明朝埋下隐患

 天使之剑 2020-02-18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封燕王。镇守北平。

朱棣

建文元年(1399)七月初四,朱棣起兵“靖难”,从北平发兵,至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用时仅四年。 朱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登上了至高宝座,年号永乐。

紫禁城

朱棣虽然成功了,但因皇位来路不正,一生都受到“合法性”危机的困扰。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就以新君身份进城了。而迎接他的建文旧臣却寥寥无几,顾起元在其《客座赘语》里写到:”及燕师至日,哭声震天,而诸臣或死或遁,几空朝署。“迎降的朝臣不过百十号人,而“遁去者,达四百六十三人” 大臣们为何会这么做呢?因为孔子早就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眼下的情况,就很符合“无道”的定义。所以,跑掉,不合作,躲起来不做官,足以表明对时事的态度。

而在朱棣入城的路上路旁迎接的人群中,有一人站了出来,请求面见燕王。此人姓杨名子荣(和威虎山上的英雄同名),见到朱棣的时候,只问了一句:“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殿下您是先去拜谒先皇,还是先登基呢。此话不说不要紧,说了可真是吓了朱棣一身冷汗,朱棣登基的借口是什么?是靖难,是为皇帝清理身边的奸臣,现在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才勉为其难的登基,但如果自己不先前往太祖寝陵告祭而直通通地奔皇位而去,那岂不是将自己的真正意图昭告天下了?然而朱棣毕竟是朱棣,此时一经杨子荣提醒,心内吃惊,脸上却不动声色,反而顺水推舟道:“此去正为谒陵。”当即拨转马头,往朱元璋墓地孝陵而去。杨子荣因关键时刻立此一功,被朱棣亲自改名“杨荣”,与杨士奇、杨溥一道并为永乐、洪煕年间有名的“三杨”。

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性,他删修史书、倚用宦官、重开锦衣卫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朱棣登基后自然希望得到大臣们的认可,而文官中的领袖则是方孝孺,朱棣的姚广孝早就深谋远虑地忠告:进入南京后,当务之急是搞定方孝孺。朱棣捉住方孝孺后,对其好生劝慰,希望能为自己所用,结果大失所望,方孝孺宁死不屈。进而恼羞成怒。

《明史》对这一段的记载如下:

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方孝孺)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国赖长君(指建文之子年幼不足立)。”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成祖怒,命磔诸市。

方孝孺

朱棣说起了“周公辅成王”的故事。说自己效仿周公,却让方孝孺逮个正着就合法性问题向朱棣连连进攻,不但明白地告诉朱棣:“你的所作所为,全都非法。”而且连提三问,让朱棣那伪君子的面目大白于众。本来,朱棣希望“转化”方孝孺这么一个士林领袖,以渡过“合法性危机”。他让方孝孺“草诏”,莱承认他皇帝身份合法,然而,方孝孺不但拒绝,反就合法性问题穷追不舍。方孝孺的态度,让朱棣山穷水尽。他已然认清,自己的行为不可能指望正统儒家官僚阶层接受与认可。于是,将方孝孺“磔诸市”(“磔”,是一种将犯人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的极刑。),诛其九族至此,仍不解气,“怒不已”,闻所未闻地“必欲诛十族”。

至此,朱棣彻底断了收复建文旧臣的打算,改以血腥手段加一阵雨,除方孝孺,被灭族灭门的,还有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大理寺卿胡闰、御史大夫景清、太常寺少卿卢原质、礼部右侍中黄观、监察御史高翔等多人。每案均杀数百人。

人做下恶事,内心会有不安全感,而为了驱散这种不安全感,只能采用更恶的手段。

先焚毁历史,然后伪造历史。朱棣建文旧臣留下的一千多件奏折,除议论国防、农业和财政的以外,统统烧掉。严禁民间自由谈论或书写建文朝这段历史 。重修《太祖实录》,因为明代诸帝实录,均由继任者负责修定,之前,朱允炆已经修过《太祖实录》,但对于朱棣来说,朱允炆哪有资格修订《太祖实录》,当然得由自己来写同时把有利于朱允炆的记述删减干净,添加直至杜撰对自己涂脂抹粉的内容。同时,修《永乐大典》将全天下的书找出来,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删除。

国家图书馆展出的永乐大典

倚用宦官。在朱元璋时代,宦官是被严格控制使用的对象,严格程度甚至历来没有,“止供撒扫”,让他们只是纯属清洁工性质的服务人员,没有任何权利。第二,朱允炆继位后发起不少对洪武政治的改革,唯独这一条不改,且严上加严。而朱棣因篡权得位身边无人可用,所以彻底改变由朱元璋制订、朱允炆坚持的排斥宦官干政的政策,交太监读书认字,参预朝政,把宦官当作心腹耳目加以利用,为明代的阉党之患埋下祸根。

《明史》记载:永乐元年,内官监李兴奉敕往劳暹罗国王。三年,遣太监郑和帅舟师下西洋。八年,都督谭青营有内官王安等。又命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阯。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郑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太监

重开锦衣卫。锦衣卫本为朱元璋所创,但朱元璋晚年时觉得锦衣卫权力过大,下令解除。而到了朱棣手里不单锦衣卫被恢复,又从中分出北镇抚司,另新设由内监执掌的东厂;以后,成化朝再增西厂,正德朝再增内厂——于是,特务机关叠床架屋,逻卒刺事四方,专以酷虐钳中外,朝野相顾不自保,告密之风未尝息也,明代中国成了不折不扣的“警察国家”。朱棣不单使锦衣卫变成庞然大物,还把它变成无法无天的杀人机器。

锦衣卫

朱棣的所作所为,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历史的发展,继任者们的作为

朱棣本身是造反起家,给后世子孙开了个坏头。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造反;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藩王们的反叛,惹怒了皇帝,藩王们带兵理政的权利被取消,所有藩王不得出封地,不得从事具体工作,藩王们在家无事可做,只能以生子为乐。明朝覆灭后,这些没有能力只知享乐的皇亲国戚便成了待宰的羔羊。

明宣宗朱瞻基,朱棣的孙子,上位后在朱棣任用太监的基础上,任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皇帝批答内阁票拟本章,也就是给予宦官“批硃权”。太监的权利极度提升,也使明朝成为“阉祸”最重的朝代。

明代废除相制,国务由内阁官员拟出意见,奏呈皇帝,再由皇帝亲自批复,做出决策。因为皇帝批复以朱笔书写,所以又称“批硃权”。

自朱棣重开锦衣卫,设东厂后,明宪宗朱见深再增西厂,明武宗朱厚照再增内厂,这些特务机构专事刺探、侦缉、告密,并且可以绕开法律直接抓人、秘密刑讯直至将人处死朝野相顾不自保,告密之风未尝息也。

道家有一种思想叫承负意思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

前人的行为会对后世人产生蝴蝶效应,现在是过去的总结,未来是现在的投射。这就是事物源头与后来的事物要对产生的现象承担负责。朱棣因自身合法性的原因做尽恶事,自身受到内心谴责的同时,也给后世留下祸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