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过后幼儿园可以做什么课程?杭州西湖区教研团队做了一份指南

 云淡风清wzxrr1 2020-02-18

疫情之下网络教研的主题审议该审什么?可以生成什么主题活动?该从什么角度引导孩子?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园明晰当下的思与行,并为开学做准备,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教研员与区协同教研员组合作,高效编写了一份《西湖区幼儿园关于“疫情过后,我们做什么”网络主题审议研修指南》。

在这份《研修指南》中,通过链接《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我们会找到疫情之下教育教学在不同领域的重点部分;跟随“儿童经验识别”的整合,我们的目光将会触及到孩子在疫情期间真实的生活和需要、思考与困惑;最终结合《指南》与儿童经验整合,寻求儿童发展的机会和学习的可能;经过这样系统充分的思考后,再生成开学可能会开展的主题活动计划。

相信西湖区这份精心研磨的研修指南,能对全国范围的幼儿园网络教研工作起到引领、借鉴的作用。

以下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

ID:xihuertongyanjiu

针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在开学后带领孩子们回顾这一次特殊的经历,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西湖区各园都在积极思考与探索。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各园的网络教研,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围绕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发布《关于开展西湖区幼儿园“疫情过后,我们可以做什么”网络主题审议活动的通知》,并率先组建区核心研修群,由指导中心教研员和区协同教研员组成,开展先行性思考与研讨,确定研修框架,为片组和园级主题审议提出方向、内容和审议方法等指导建议,现将最新研修成果——《西湖区幼儿园关于“疫情过后,我们做什么”网络主题审议研修指南》与同行分享。

在此,也建议西湖区各幼儿园依照这份研修指南,在各个片组的带领下根据研修通知内的时间表,规划好研修进程,预约上线时间,相对集中地组织网络讨论,有效地为疫情之下“做好有准备的教师”储备力量。

01 /

身心健康角度

· 链接《指南》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在当前疫情背景下,我们需“关注幼儿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降低幼儿的恐惧。如小班幼儿在成人安抚下,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情绪;中班幼儿愿意分享表达情绪,从中产生积极情绪;大班幼儿则能学会从容,自我管理、调节情绪。

其次,更“注重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如保证喝水量,不偏食挑食,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与自我保护能力。

· 儿童经验识别

1.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戴口罩了?(疫情结束了,会对口罩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用产生问题思考。)

2.为什么有的人会感染病毒生病?什么样的人不会感染呢?(奇怪病毒只是跟某些人做朋友,会对“某些人”是什么样的人产生好奇。)

3.我们现在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出去玩了?我太想玩XXX了。(长期宅在家中让孩子非常渴望能出来尽情玩耍,也许会有点贪玩了呢。对玩什么、怎么好玩产生期盼。)


4.孩子生病了也许会紧张的问,“我是被病毒传染了吗?”(对身体的变化会产生敏感反应)

5.如果又有病毒来了怎么办?(不确定还有没有远离病毒,产生保护人类,进一步打败病毒的愿望。)

· 发展机会与学习可能

1. 健康生活:

从“生活规律、健康饮食”方面,指向于幼儿自主合理安排一日作息,形成健康的、热爱生活的美好状态。疫情发生以来,基于幼儿对于食用野生动物引发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的已有经验,引发幼儿对于科学合理膳食计划了解和制定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健康饮食观念。

可能引发的主题:《健康作息我安排》、《吃好了,才健康》

2. 运动习惯:

从“坚持锻炼、增强免疫”方面,指向于坚持锻炼身体,运动中提高动作能力和身体素质。以“钟南山爷爷就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引发,鼓励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游戏。通过创设丰富多元的运动环境和运动文化,借助于户外自主游戏等载体,让幼儿积极热烈地投入到运动活动中去,制订运动计划,开展计划、实施和回顾。

可能引发的主题:《坚持运动身体棒》、《我的健身好办法》、《病毒侵袭我不怕》

3. 安全保护:

从“自我保护、卫生习惯”方面,指向儿童良好卫生行为及良好公共卫生习惯的主动养成。疫情期间坚持戴口罩,预防病毒保护自己;坚持勤洗手,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公共卫生意识的养成,建立公共卫生观念,学习正确的打喷嚏姿势,保护自己的同时不伤害他人。

可能引发的主题:《口罩的秘密》、《泡沫战士保护我》、《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我和自己有个约定》

4. 心理情绪:

从“情绪调节,心怀美好”方面,指向于识别、表达疫情期间的情绪感受和情绪调节。不让此次疫情成为幼儿童年的阴影,是幼儿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之一。当下,通过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特别是来自疫区的、或被隔离家庭的幼儿),从紧张、害怕情绪到随着对病毒认知经验的增加、防护工作的到位以及父母陪伴、社会力量的感知下,逐渐稳定、有安全感和信心。长远,引导幼儿获得勇敢面对、心存希望的困境应对方法,并对未来生活产生美好憧憬。

可能引发的主题:《我的感觉》、《我的情绪历程》、《一切会变好》

02 /

社会情感角度

· 链接《指南》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氛围,尤其在疫情笼罩下,让幼儿“感受关心与同情,尊重他人”,并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很重要的。如小中班幼儿能关心和体贴身边的人;大班幼儿则更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尊重和感谢帮助我们的人,初步理解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感和行为。

· 儿童经验识别

1.我为什么不能出去,去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我想好朋友了怎么办?(开学后,可能见到同伴会格外亲昵,搂搂抱抱、打打闹闹。)

2. 为什么那么多医生叔叔、医生阿姨要到武汉去?武汉在哪里?我们这里安全吗?(开始对不同的地域产生好奇,对不同的省份、城市有所关注。)

3. 为什么有人回不了杭州,为什么回不了家?什么叫隔离?(对自由和限制产生困惑。)

4.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家上班?在手机里买菜?(对人们在非常时期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好奇。)

5. 为什么那么快就能造好医院?那些快递员难道不怕病毒吗?(对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作者有好奇和关注。)

6. “志愿者”是干什么的?什么是“逆行者”?为什么要听“医生专家的话”?(对媒体报道中的一些反复出现的热词产生好奇,对一些疫情中的公众人物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 发展机会与学习可能

1. 亲情、关心:

指向享受亲情、表达关心、付出行动。让幼儿能正视当下生活形态的变化和自我的内心感受,体会家人亲情和陪伴的同时也学习关心身边的人。

可能引发的主题:《奇怪的新年》、 《写给(武汉或疫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不出去玩,也快乐》、《公共卫生我出力》

2. 关爱、尊重、感恩:

指向感受身边的关怀、责任、勇气、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大爱情感,激发喜爱、尊重、感恩之情。

了解身边人的故事。在疫情发生的过程中,幼儿身边的人是最直接的感知对象,也是让幼儿去关注、了解这些对象的契机。让孩子们去了解认识在这次疫情中不同工作岗位的人们为大家所付出的关爱、行动和努力。利用这些特殊的事件让儿童更好的去理解,进而去喜爱、尊重社会中为我们做出贡献的人,对于形成儿童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能起到重要作用。

可能引发的主题:《我们身边的抗疫英雄》、《爸爸妈妈在“战场”》

3. 自豪、热爱(对家乡、祖国):

指向让幼儿感受祖国一家亲,产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对科研人员、在一线抗疫的医生护士的崇拜、自豪之情。

爱家乡目标落到具体的事件上,在本次疫情中那些专业精深的医生义无反顾的奔向武汉疫区、有着科研智慧的科学家日以继夜的钻研抗病毒药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友谊等等典型事件都能让儿童感受到祖国各地人民之间的互助团结之情,并知道祖国在这次抗疫中的重大成就,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可能引发的主题:《可敬的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是浙江人》、《声援武汉热干面》

03 /

科学认知角度

· 链接《指南》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是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内容。病毒既离孩子很远,又离孩子很近。首先,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鼓励小中班幼儿提出各种问题,大班幼儿则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究底;其次,“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鼓励幼儿寻找答案;生命教育也是重要的内容,“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生命、生活、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珍爱生命,尊重和保护自然。

· 儿童经验识别

1.哪些地方会有病毒,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它?(因为看不见病毒,害怕病毒的存在,会对病毒与人体的关系产生好奇。)

2. 冠状病毒长得像皇冠,那么其他的病毒又长什么样?它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危害?病毒和细菌一样吗?(在建构和绘画作品中会出现关于“病毒”的表征形象。)

3. 为什么这次医生看病要穿成这样?(看到新闻中的医生着装,对护目镜、手套、防护服、口罩等防护装备产生好奇。)

4. 为什么这次的感冒发烧会这么难治?这些新的病毒来自哪里,我们会打败病毒吗?科学家是怎么发明新药的?(关注科技的进步,对科学家、医学研究工作者的工作产生兴趣。)

5. 野生动物身上有病毒?那可不可以让它们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产生思考。)

· 发展机会与学习可能

1. 认识事物和现象及事物之间关系:

指向对病毒外形特征、生存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问题的探究和表达。

“新冠病毒”对于幼儿来说就是这样的新事物。为幼儿提供多通道感知的探究情境如图片、视频、书籍等和有趣的探究事物如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防疫物品,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在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时,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可能引发的主题:《冠状病毒小怪兽》、《病毒与我》

2. 探索兴趣、探究能力:

指向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支持幼儿观察记录、交流表述、调查概括、推理论证等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和运用。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对于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疱疹、流感、肺炎等病毒进行了解与比较,结合幼儿“生病”时自身的身体状况,分析病毒在入侵人体时的不同表现(如发烧、咳嗽、头痛、无力、手足长疱等),及对身体健康的不同影响。进一步引发幼儿对于“口罩”在阻止病毒传播作用的探究,对“不同材质”的口罩进行解构,了解其材质的差异。

可能引发的主题:《口罩的学问》、《病毒的传播与防护》

3.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

指向感受大自然的美和震撼、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界限,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户外活动、种植活动、饲养活动等,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其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感受在大自然面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可能引发的主题:《从一只蝙蝠开始》、《大自然的美好》、《地球妈妈》。

04 /

实施建议

1.儿童在假期积累了丰富而又零散的经验,也积压了很多渴望与老师同伴分享的话题和情绪。因此,建议教师首先要更多地聆听孩子的表达,鼓励孩子提问,接纳孩子的情绪,观察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的行为。再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主题切入点进行支持与推动。

2. 儿童的经验积累和情感体验已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家庭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因此,建议适当压缩“前期调查、资料收集”等过程,较快进入到表达表现阶段,研修重心可以放在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把握上,探寻与之匹配的体验通道、探究方式和表达载体,支持儿童的经验表达和情感释放。

3. 不同年龄阶段侧重点不同,不同孩子关注和兴趣点不同,具体实施时,需要老师真正基于本班孩子的真实需求,不贪多求全,避免刻板说教、无谓煽情和知识灌输的现象。努力从“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社会、体悟亲情、敬畏自然”等角度开展正向引导和价值观引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