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家峪惨案:日军请村民“看戏”,全村几乎被杀绝!

 图说历史 2020-02-18

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根据地给予日军重大打击。为了扑灭这股抗日力量,日军在敌后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从1940年开始,这种“扫荡”变得更加残酷。在“扫荡中”,日军实施了所谓的“烬灭作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光政策”。在此背景之下,日军在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潘家峪,有预谋的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暴行,即潘家峪惨案。

潘家峪是冀东区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河北省丰润县,这里群山环绕、果木成林,盛产龙眼、葡萄等水果,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村落。村子始建于永乐二年,村民世代在此休养生息,经过600余年的发展,至惨案发生前,全村已经有220户人家,共1700人。

冀东沦陷后,潘家峪的村民坚持进行抗日斗争,并发展成为冀东地区坚强的抗日堡垒。日军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们在潘家峪周围建立许多据点,没事就过来“清乡”。同时,日军还在这里建立保甲组织,给村民发“良民证”,实行“五家连坐”等。潘家峪的村民那是相当的有骨气,不仅把日军发的户口册、良民证一把火烧了,还坚决不向日军交粮食。正因为如此,才引起日军的极端仇视。

1941年1月24日(腊月二十七),佐佐木二郎召开会议,并传达了日本军部的命令,准备围剿潘家峪,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打八路,二是惩罚老百姓。1月25日天还未亮,来自丰润、滦县、唐山、迁安、遵化等地的日军,在佐佐木的指挥下,将潘家峪团团包围。几个早起赶集的村民,正好撞到枪口上,成为枪下冤魂。(下图:佐佐木二郎与汉奸商量奸计)

早上七八点,鬼子终于进村了。他们挨家挨户地踹门搜查,无论男女老幼,甚至重病卧床的人也不放过,全都赶进村子西边的一处大坑里。村民潘瑞德的老母亲不愿离开家,竟被鬼子一刀砍成两截;潘风柱的老母亲已经78岁,实在走不动路,被鬼子一棒子锤死。

村民被集中到大坑之后,佐佐木高桑站了出来,宣扬了一通“中日亲善”的鬼话,然后逼问村民:“村子里谁是八路”、“粮食藏在哪?”尽管周围架着机枪,四周围满了日军,个个端着闪着寒光的刺刀,村民们却无一应答,怒视着敌人。(下图:潘家大院遗址)

日军气急败坏,从人群中揪出一个青年,青年破口大骂,随即被日军砍死。接着拉出来30多人,在他们身上浇汽油点燃,逼着他们到处跑,用枪当靶子打;另有30多名女青年,被日军拖进红薯窖里奸污,用玉米杆填满后,一把火将她们全部活活烧死。(下图:幸存者)

大约到了10点钟,佐佐木手提军刀,冷笑着说道:“这里太冷了,为了中日亲善,请你们到村中大院,有好戏给你们看。”接着,日军拳打脚踢,将人群赶进了潘家大院。这个大院围墙又高又厚,院子里铺满了茅草、松枝、玉米杆,墙上还架着好几挺机枪。村民意识到大难临头,人群瞬间大乱,四处奔逃,可还未跑到门口,就被鬼子刺杀。这时,泼了汽油的茅草等被点燃,顿时火光冲天,人群在烈火和枪弹中哀嚎。(下图:被烧死的百姓)

潘国生等几名青年在浓烟的掩护下,勇敢地夺下一挺机枪,可惜不会使用,丧命于乱枪之下;潘树密的老母亲捡回一颗手雷,奋力朝着日军丢了回去,炸死3名日军。潘国奎等10多人冒着枪林弹雨,拆开了用砖头垒死的北门,冲出了大院侥幸生还;还有30余人在日军放火前,躲进了一间平房并堵住了房门,也死里逃生。(下图:日军追杀村民时,刺刀在门上留下的痕迹,幸存者张凤云)

但是,大多数村民最终还是惨死。为了避开子弹,50多名百姓躲在牲口棚里,大火烧塌牲口棚,将他们全部活埋。在西院的一处夹道里挤满了200余人,全部被日军射杀,由于人太密集,许多人至死还是站着的。为了将潘家峪赶尽杀绝,小鬼子将村民射杀、刀砍、焚烧之后,发现有人还未死去,又丢手榴弹炸。院子外面有不少孩子,鬼子兵把他们抓来丢进火里;一些小孩子要么直接在街上踩死,要么用刺刀挑起,重重地甩出去;潘瑞高的女儿,竟被两个鬼子撕成两半。

经过这场浩劫,潘家峪共有1237人遇难,生还者300余人。那一堆堆被烧成焦炭、无法分辨男女的躯体,被收敛起来埋在4个大坑里,起名为“肉坟丘”。

但是,恐怖吓不到有血性的潘家峪人,幸存的潘树平等青年,成立了“潘家峪复仇团”,发誓一定要敌人血债血偿。1942年7月18日,复仇团在迁安甘河槽设伏,全歼150名日军,亲手击毙潘家峪惨案策划者佐佐木,为潘家峪蒙难的乡亲们报了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