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294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二百九十四条

原文:少陰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注:下厥上竭:厥逆因于下焦陽虚,故称下厥;陰血因上出而耗竭,故称上竭。

释义:(强发少陰汗而导致动血的变证。)

      少陰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即所谓的下厥上竭,属难治之症。

  少陰病“不可发汗”,误发其汗,则有亡陽脱液之变。

  病人少陰,气血陰陽均已虚损。厥为陽气虚衰,无汗则是尚未至亡陽的表现,其治当以温肾回陽为法,切不可发汗。若强发其汗,不但伤陽,而且伤陰,更能扰动营血,血随虚陽上涌,循清窍而出,或从口鼻而出,或从眼目而出,仓卒之际·实难逆料。

  厥逆因陽气衰于下,故称“下厥”,陰血又从口鼻眼目外出而竭于上,故称“上竭”。下厥治当用温,而上竭又不宜用温;上竭当用清凉,但又碍于下厥。顾此失彼,相反相妨,故“为难治”。

      病人少陰,气血陰陽均已亏损,即使有可汗、可下的症候,亦应该慎重用药。少陰病,陽气虚弱,所以厥冷无汗,假使汗出,则多属亡陽危候。少陰正症,本无汗法,篇中麻附细辛、麻附甘草二汤,都因有太陽兼症,所以发表与护陽同用,以求从权一汗。今少陰病外无兼症,而强发其汗,不但伤陽,而且伤陰,更能扰动营血,血随虚陽上涌,循清窍而出,但病变仓促,很难逆料何窍出血。所以说,或从口鼻,或从目出。先是陽气衰于下而为厥逆,复以误汗,营血外溢而竭于上,造成下厥上竭,下厥治当用温,而上竭又不宜用温,顾此失彼,确属难治之候。

  本条与上条同为少陰出血,但上条之证是少陰之邪热涉于膀胱,热邪迫血妄行,血从下出,无陽亡陰竭之变;本条之证血从上出,是陽厥于下而陰竭于上,陰陽两竭。二者病理机转不同,故上条未言“难治”,而本条明言“难治”。

己亥年十一月初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