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碎玻璃扎穿脖子后,男孩倒在人来人往的机场大厅

 为什么73 2020-02-18
原创包包 法医秦明 今天

这诡异的一幕,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文约5400字,阅读时间约11分钟

候机大厅。

与往日一样,这里从不缺少来来往往的旅人。离登机时间还早的人们,漫不经心地逛着机场免税店。谁也没留意,两个高空作业的工人正在维修某块通道指示牌,当他们卸下其中的一个螺丝时,指示牌忽然毫无预兆地滑落下来,砸向了一边的广告灯牌——

“哗啦!”

震耳欲聋的玻璃碎裂声,吓到了一众路过的旅客。

当人们反应过来时,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已经倒在了玻璃渣之中。不知道是哪片碎玻璃扎破了他的脖子,血液汩汩不断,奔涌而出。地上一片狼藉,仿佛惨遭割喉的现场。

面对飞来横祸,男孩父母的心情从惊骇瞬间变成恐惧。男孩已经一动不动,死神仿佛就悬停在他的上空,一秒一秒地削减着他的生命。

路过的旅客们都被这惨剧所震慑,驻足观望。人群中,有个医生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他蹲下一看,男孩的颈静脉已经被割破,如果不立刻止血,性命危在旦夕。

于是,医生从孩子母亲手里要了一件干净的衣服,用衣服按住了男孩颈部的出血处。男孩的父母正觉得有了希望,却听到人群里另一个声音不带感情地打断道:

“不,你这是在害死他。

围观群众一片哗然。

正忙着急救的医生更是觉得受到了冒犯。

他们看向说话的那个人,却发现那只是个看上去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孩。男孩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太机灵的样子,他直直地看着躺在地上的那个孩子,似乎在解释自己刚才的结论:“他如果是成年人,你按的地方就没有错。可他还是个孩子。这就意味着,你的手也正按在他的气管上,这让他无法呼吸。你会害死他。”

医生还在半信半疑,年轻人已经走过来,帮助医生将手稍微挪动了位置。

只听已经许久没有动静的男孩,轻轻喘出了一口气。

他有反应了!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

但年轻人并没有停手,他快速检查着男孩的身体,发现男孩的伤口还不止颈部这一处,四处飞溅的玻璃中,有一块扎入了他的腹部。但比起这个伤口,男孩左臂上的一个细节,更让他在意:那里的静脉有扩张,并且在跳动。

静脉扩张和跳动,可能会有很多原因。而胸腔内部压力增高,就是原因之一。

年轻人通过对男孩胸廓的观察和触诊,发现他的胸廓出现了反常呼吸运动,左胸部尤为明显,这意味着男孩的左胸部可能有损伤,而左胸部的损伤可能导致张力性气胸,使胸腔内部的压力升高,才导致了左臂的静脉扩张。

胸壁损伤,是张力性气胸形成的原因之一,损伤使得胸腔内积累了气压,无法排出。如果不及时施救,男孩很快就会停止呼吸。

年轻人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他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奄奄一息的男孩。众人面面相觑,他这是……要放弃抢救了吗?

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剧《良医(good doctor)》里的外科住院医生肖恩·莫菲。

和其他医疗剧的主角不同,肖恩不仅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病人——他从小就患有自闭症。自闭症患者很难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肖恩也是如此。但幸运的是,他属于自闭症患者中具有“学者症候群”的那一小部分人,就像电影《雨人》的主角一样,他们拥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在肖恩的脑海中,他看到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人体,还是机械,在他的脑海里,就像是一张鲜明立体的地图。他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器官、每一条血管之间的关联,也能够给出超越常识的独特视角。

所以,肖恩意识到男孩的左肺创伤导致了气胸之后,他立刻着手去寻找能够及时抢救他的工具。毕竟,在人来人往的候机大厅里,他们没有手术器械,也没有任何可以辅助的仪器。他能做的,就是找到一把小刀、一瓶烈酒、一根两米长的细管,一些处理行李的胶带和一双手套——这些物件,能够组合成他所需要的单向阀门。肺损伤在得到妥善救治前,空气会持续泄露和积聚,男孩的呼吸会成为最大的难题。

只要肖恩用小刀划开男孩的第二肋间,用一根管子帮助他排出空气,再用瓶子和酒制成的单向阀装置防止空气再度进入男孩的胸腔,他就能帮助男孩恢复自主的呼吸。

一切,都在肖恩的计算之中。

但他唯一不会计算的,就是如何与人打交道。

没有人会冲到机场安检口去要一把刀。

肖恩去了。

安保人员压根没搞明白这个看起来神神道道的男孩到底要干什么,肖恩越是着急,越是无法说明白自己的目的,他索性夺了刀就跑。在他看来,拯救生命才是最要紧的事——要不是男孩的母亲出于担心,紧跟在肖恩身后去向安保人员解释,肖恩很有可能会被当成恐怖分子击毙。

好在,对男孩来说,这个简陋的临时外科小手术,及时救了他一命。

但无法与人沟通的肖恩,真的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吗?

很显然,肖恩的入职,对医院来说是件充满争议的大事。

没错,肖恩很擅长于关注细节,甚至,他关注到了男孩心脏跳动的微妙变化,排除了一个危险的隐患——一小块玻璃碎片进入了他的血管,在心脏附近生成了一处微小的栓塞,如果肖恩没有及时提醒,男孩很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没错,肖恩是一部移动的医学百科全书,他的学者综合征让他对书本上的内容过目不忘,哪怕是极小概率的手术副作用也都能记得一清二楚;更不用提上面所说的,肖恩拥有对人体产生整体大局观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作为外科医生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如果肖恩在紧急关头,因为交流的障碍,而出现失误呢?

如果肖恩失误的代价,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呢?

医院的管理委员会,为了这些潜在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他们看到了肖恩作为自闭症患者的“缺陷”,却忘了就算是最好的医生,也有可能会失误,也有可能会让病人死在手术台上。医疗行业并不是简单的“1+1=2”的推算,疾病的种类错综复杂,一个小小的喷嚏,就意味着无数种可能。医生的工作,就是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上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尽其所能地挽救生命。

谁都想要救死扶伤,但谁又能保证一辈子都不会犯错呢?

最终,他们决定给肖恩一次尝试的机会。

肖恩的头衔是外科住院医生。

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的临床医生主要分为两个级别: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住院医生需要经过培训,才能转为主治医生,开始独立行医。在那之前,住院医生一般都会跟着主治医生进行学习。

肖恩所在的医院就是一家教学医院,这意味着主治医生会带着包括肖恩在内的其他住院医生一起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等到培训期结束,如果他们没有被淘汰,这些医生就能获得医师资格,开始独立行医了。

肖恩被分配到主治医生梅伦德斯的手下。

梅伦德斯的技术非常高超,但也颇为自负。住院医生的竞争非常激烈,淘汰也非常残酷,除了肖恩,他手下还有两个充满斗志的住院医生,他压根不觉得肖恩能够挺到最后。

于是,梅伦德斯直接给肖恩安排了打杂的活儿,让他去对已经治疗完毕的病人做出院检查。

这的确是一项烦琐细碎的杂活。一般来说,做出院检查的病人都已经得到了主治医生的许可,最后的检查也就是例行公事。但肖恩对这些打杂的活儿同样充满了使命感,他要确保自己不会放过一点点的问题。

比如做完某个手术的病人,为了观察肠蠕动是否恢复正常,需要等待病人放屁,才能给她放行。肖恩就乖乖站在病人的床边,等待“屁意”来临。又比如一个因为耳部感染而入院的病人,肖恩为了确认感染问题,坚持要求病人再去做一次脑部和内耳道的核磁共振……然而这样的巨细无遗有时让患者觉得他负责可靠,有时却适得其反。有的病人情况和那个耳部感染的病人一样,明明已经没有大碍了,却还在肖恩的坚持下接受了额外的检查,甚至被吓得提心吊胆。

显然,他的这些行为已经属于过度医疗的范畴了。

发生了多次类似的事件之后,理所当然的,肖恩被收回了给病人做检查的独立决定权。

他的下一个出院检查对象,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

女孩的病情似乎很简单,她因为肚子疼而来到医院,却没有检查出什么大碍。倒是她的父母一直在病床边拌嘴。母亲埋怨父亲给孩子做了坏榜样,经常以肚子疼为理由向公司请假,他们认为女儿也不过是想要逃避上学而已。

肖恩却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如果相似的事情在父亲身上也发生过,那很有可能是遗传的肠旋转不良。梅伦德斯告诉他,医生不可能因为一点怀疑,就排查所有可能的病因,如果每个假装肚子疼的孩子都要做全套的身体检查,医疗资源就会出现巨大的消耗。这也会占用其他更需要治疗的病人的机会。

女孩最终顺利出院了。

肖恩却无法放下心来。

下班之后已经是半夜,他鼓起勇气,找到了女孩的家。

敲开门后,面对着半夜被吵醒的女孩的父亲,肖恩克服着社交恐惧的本能,努力请求他确认一下女孩的安全。

尽管对不请而来的肖恩充满了怀疑和不满,这对夫妻最终还是推开了女儿的房门。直到怎么都叫不醒女儿时,母亲才发现,女儿嘴边的呕吐物已经凝固。

肖恩的推测是对的,女孩的肠扭转,已经危及了她的性命。

肖恩抱起孩子,就往门外冲去。

因为发现及时,女孩最终活了下来。

对肖恩来说,同样的深夜,同样的急救,上一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面前时,却是另一个更为残酷的结局。

从小到大,自闭症是肖恩一道永远也无法跨越的障碍。在外面,他被别的孩子欺负,在家里,粗暴的父亲失去了耐心,屡屡对他发火,甚至当着他的面摔死了他小心饲养的兔子。

唯一的温暖,来自肖恩早熟的弟弟。

在这个家里,年幼的弟弟扮演着保护者的角色。他为不善言辞的哥哥抵挡住了外界的恶意,也带他逃离了那个充满暴力的家。然而,兄弟俩相依为命的日子是如此短暂,某个流浪的日子里,弟弟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就那样死在了肖恩的面前。

当肖恩站在医院管理委员会的面前时,他曾被质问,为什么要选择当医生。

他这样回答道:

“那天,下雨的味道就像是冰淇淋一样。我的兔子在我眼前去了天堂。

那天,老楼里铜水管的味道像烤焦的食物一样,我的弟弟在我眼前去了天堂。

我救不了他们,这让我很难过。他们都没有机会长大成年了。他们本该长大成年的。他们本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并且很爱他们的孩子。

我希望能帮助其他人实现这一切。

肖恩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医生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美剧《良医》首播于2017年,目前已经更新了三季,第四季也会在2020年播出。它改编自2013年播出的同名韩剧《Good Doctor》,2018年,日本也翻拍了这部剧,剧名为《善良医生》。三部剧都保留了男主自闭症患者的设定,沟通障碍的医生和情况复杂的病人之间的故事,成为这部医疗剧的精彩看点。

但比起原版韩剧,美剧《良医》更注重展现外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他们面临的复杂选择。尽管肖恩是《良医》里最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角,但看完第一季后,你会发现这个团队里的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故事,每个人的成长线也都充满看点。

我是在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开始追这部剧的。

虽然在小站当了很多年的编辑,但我对医生的了解也并没有比大家多出多少。和大家一样,在疫情爆发前,我一直都觉得活着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老秦书中的案例虽然残酷,但命案毕竟不是生活的常态。而《良医》告诉我,一个小小的伤口感染,一个和朋友打赌的真心话大冒险,一口毕业典礼上喝下的酒……都有可能成为人生的致命一击。

当疾病和意外袭来,我们就把拯救生命的希望交到了医生的手上。

我们并不知道,医生们要处理的工程是如此浩大。

哪些是干扰判断的表象?哪些才是身体发出的致命警报?如何从成百上千种可能中,找到生命垂危的真正原因?他们是否追得上死神的脚步?

医学,的确是一门逻辑推理学,表象之下,埋藏着千万种可能。如果你只能看到眼前的线索,你或许就会与真相失之交臂。

这期更新,是新专栏「我们与医生之间的距离」的第一期,在未来一共6期的更新里,小编包包会陪你一起聊聊美剧《良医》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医疗故事。如果你想继续往下看这个专栏的故事,也记得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告诉我。

在今天的故事里,肖恩这个“多此一举”的举动,拯救了小姑娘的生命。小概率事件可能发生,但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发生。如果肖恩的判断是错误的,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是不是又引发了一起倍受指责的“过度治疗”事件呢?

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判断什么才是“过度治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尽可能地避开风险,但又不希望自己因此付出过高的代价。如果沟通和理解出现了问题,就算是正常的治疗方案,也会受到患者的质疑。所以,医生的工作,远远超过了专业技术的范畴,他们无形中承担的压力与责任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对肖恩来说,他要成为一位好医生,需要锻炼的还有很多很多。

说点儿题外话,为了确保文章的内容没有什么bug,我把稿子发给了「法医秘史」专栏的老主稿“我在你左右”检查。他看到兴起,就跟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外科A医生,有个病人叫C小姐。某天,C小姐被丈夫C先生带来做脂肪瘤的切除手术,A医生无意中观察到C先生脖子似乎有点儿异样,于是,A医生就给C先生提供了自己的医学建议:“你的颈前部不是很对称,可能是甲状腺有些问题,建议你去做一个甲状腺的彩超。”

C先生半信半疑,但还是听了A医生的话,做了彩超。结果,甲状腺中果然有一个比较大的肿物。C先生便让医生做了切除手术,还好他切除得非常及时,要不然,时间久了,很可能就会恶变。

A医生的“多此一举”,就这样救了C先生的命。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是如何看待“过度治疗”的“度”的呢?如果你是医生,也欢迎分享你的看法。希望这个专栏,能够拉近我们与医生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彼此的理解更多一些。

主稿人:包包;编辑:鲁鲁修;顾问:我在你左右;校对:天空;排版:CC

本文中所有插图,均来自美剧《良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