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的轨迹(7)雨水,天催地气甘霖落

 雪岸飞鸿 2020-02-18

雨水,天催地气甘霖落

雪岸

处处黄莺展翅飞,

潇湘大雁可回归?

天催地气甘霖落,

云散风流遍野晖。

面对雨水节气的到来,翻开已经度过的七十余个雨水节气记忆的画页,或阴或晴,或寒或暖,或登上山顶观早春之景,或推开纱窗看细雨淋淋:雨也温馨,风也轻轻,百草展叶,杨柳青青,绕梁堂燕,翻飞黄莺,大地山川,早春美景,一齐奔向眼前,激起心中的无限感慨。

这里山花哪日开

宋朝刘辰翁的《七绝·雨水时节》诗云:“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

雨水,是阳历一月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还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按阳历计算,雨水来临的日子大约在每年2月18至20日之间。按阴历计算,雨水和立春一样,也有来早与来迟之分。最早的如尚未到来的2033年则在上年的腊月三十,最迟的则到了正月的二十八。《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月19日将迎来今年(2020年)的雨水节气。这一天是阴历的正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正处在数九的“七九”第6天,已是“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时节。

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样,雨水的到来,只是给了人们一个总的天气趋势,并不表明眼前就只有雨润大地、春光明媚的春天,而不会叫人重复已经让人生厌的逝去的冰雪风寒。

诗人刘辰翁的诗作就是在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风追着残雪消融,水破了封冻坚冰。这风无疑是带着冬寒的春风;这水无疑是浸润了冰雪的春水。所以诗人他等不及了,他只好借顽童之口,指着天上白云,看着向北飞归的大雁,声声询问:山山岭岭的春花何日才能盛开?其盼春之心是何等的急切。

其实,诗人曾经幼年丧父、命途多舛,历经苦难,尤其是他因与权臣不合、触忤权贵而致使仕路坎坷;中年后又亲历了纷飞的战火,遭受了无情的丧国之痛。这一切到了他的诗词之中,化作常怀国难深重的忧悒。“山花那日开?”仿佛是诗人在问;雨水节气已到,那怕还有残雪和寒冰,山花烂漫总会归来。可是,诗人心中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沐浴在焕发一派生机的暖春之中呢?

最是一年春好处

雨水节,真正能叫人向望和期盼的是什么?

勿需多言,就是向望和期盼在春气弥漫之时,那饱含春意的温情脉脉的雨水。

唐代韩愈的《初春小雨》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无比美丽的画图:你看这就是雨水节气中的一天,帝都的街市,小雨温润如酥;城外的草地,沐浴春雨的绿茸茸的细草,远看似青,近看似无;一年之中,最美的景色就在此时啊,远远胜过那满城拂动着的如烟如雾的杨柳!

是啊!这就是诗人的笔下生花之处,也是春到好处的奇妙!大美的春天胜景,给了人们无限的美的享受。

至此,笔者不能不想到唐代大诗人杜甫。他在【春夜喜雨】一诗中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人以拟人之手法,以极大的、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是啊!这场好雨来得太及时、太及时了!这样的好雨只有在春天才会发生,才会随着轻轻的夜风而来,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山川和万物。

诗中对春雨和春色的激情四射地讴歌,细腻而生动,绘声且绘形,不是画图,胜似画图。

同是描写初春之雨,韩愈和杜甫从不同的角度道来,出神入华,刻木三分,真是各展其才,相映生辉。至今读来,如同穿越了千年历史,来到两位唐朝诗人的身前,一边欣赏着初春的雨水,一边聆听着诗人的咏唱。

雨媚风娇黄莺飞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唐诗,道出了雨水节气的万物萌芽,生气勃勃,小雨随风,润物无声的特色。不得不让笔者回过头来,对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特具诗情画意的的雨水节气,进行一番详尽的探索。

雨水节的前一节气是立春,而立春又是从大寒而来。那么,这个雨水节必然发展了立春节气的春讯;并不可避免地粘染了大寒节气的残雪和余冰。雨水节的后一个节气,则是百虫闻雷而震惊的惊蛰。惊蛰之后便到了春分一半的春分。承前而启后,雨水节在冬春之际担当了极为重要的无物可以替代的角色。

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立春是节,那么雨水则是气了。雨水,表示了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喜增;二是在降水的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雨水节寓意着春天的大门已经打开,山川大地处处雨媚风娇,草长莺飞,春色笼罩。与此同时,也是去秋南飞的大雁,将离开五岳之一的湖南衡山之下、湘江岸边的回雁塔,返回它的故地了。

逸周书·时训解】云:“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獭不祭鱼,国多盗贼;鸿雁不来,远人不服。草木不萌动,果蔬不熟。”

这就是说,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雁来北;三候草木萌动。”獭祭鱼:獭为水獭;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这是獭以鱼祭水。雁来北:雨水再五日,暖到塞北,热来江南,大雁由此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最后的五日,雨细风柔,草木萌动,黄莺飞舞。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是灵动的,是充满生机的。正如其古字结构解读所说:上面一横象征天,横下面是穹隆象征,象征云气升腾,说明“无云不成雨”;风流云散,别而为雨,由此,穹隆下有四行雨点,每行三点。其象意是,四是四方,四维;三是雨露滋润,天地气和而成甘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雨水节气一到,树梢轻拂微风,树间阳鸟起伏和鸣,春雨至矣。飞雨入阶廊,雨羞风轻。有雨必有云,春云淡冶如笑,春雨便苍翠如滴。待雨后柳烟成阵,便春意宜人了。

唐代元稹的【雨水正月中】诗云: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此诗开篇直接点明雨水节气。“平田已见龙是【易经】“见龙在田之意。古人称东方为青龙。每年春季东方星宿青龙从田间地平线升起,称之为“见龙在田”。“祭鱼”就是“獭祭鱼”,春天水獭常捕鱼陈列水边,如同祭祀。龙在田、獭祭鱼、雁过峰,直到花影重,把雨水的三候道尽,妙哉!妙哉!

春风送暖三花开

雨水节除了三候气象外,还有三候花信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应该说,菜花根本算不上名花,也就是它进不了大雅之堂。但历来的农民却对其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是,它一是聚少成多,以成片成片的金黄染浓了田野,无他花可比;二是由它结实而产生的油脂,也是人们盘中餐的不可或缺之物,关联着生计民用。

清朝皇帝乾隆的【菜花】诗云: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古往今来,写诗最多(当然好诗不多)也是流传下来最多的当数乾隆皇帝。他将菜花与闲花野草流相区别,难得他此刻注入了少有的亲民情怀。

宋朝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诗云: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诗人的眼中,黄色的蝴蝶飞进了金黄菜花地里,与菜花融为一体,也是整个春天的独有的一景。

当然,古人写菜花的诗还有一些,有的还很有名,就不一一细说了。

在此,就让我们来看看杏花吧。

宋代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云: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人似乎在自言自语:如今的世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一个心怀家国志在抗金,却被闲居杭州的诗人,面对楼外半夜的春雨,面对窗前盛开的杏花,想到了自己难以施展的抱负和满腔的才华,却只能等待明朝听取窗外卖花女叫卖时令杏花的声音。

宋代诗僧志南的《绝句》诗云: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又是一首写到杏花的诗。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老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走过了一座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春色宜人。尤其是一路红杏灼灼,叫人惬意万分。

再说一说雨水最后一候的李花。历来单独写李花的诗不多,大多是桃李花一起写的。在此仅举二例。

宋朝朱淑真的《李花》诗云:“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蝶与蜂。

李树,又名李子,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果树。雨水一过,门前的李树就再也耐不住寂寞开花了。花朵娇小玲珑,花色淡雅素洁,一团团,一簇簇,开放在春天的季节里,向人传递春天的信息。满树的花朵更像漫天飞雪,洁白的花瓣冰清如玉,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淡泊与高洁。

最有趣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用李花白来取名。据传,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本《诗经》,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对儿子起名本慎重之事,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这年的春天,一家在院子里赏景,父亲提议说:我们来写一首春日绝句,我写两句,你母子一人添一句。其父的二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和“迎春绽金它先来”。其母想了想说:“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不假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母一听,拍手叫好,越念越喜,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一个白字道出李花圣洁如雪。于是,便给儿子起名叫李白,而留下一段佳话。

一犁新雨破春耕

【天文·时间·历法】(第116-117页)云:雨水,因为这个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关系太密切了。据记载,西汉初年,这个节气排在惊蛰之后,是二月的节气,到了西汉末年,才排在惊蛰之前。交了雨水节,天气渐渐暖和了,春雨将至。这期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回升到摄氏0度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在3度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度左右,华南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上,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度以下。黄河中、下游一带总降水量比立春有显著增加。这段时间,油菜和冬小麦普遍返青,生长旺盛。华南地区早稻开始插秧。雨水对庄稼来说有如甘霖,春雨更是具有人工浇灌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因此民谚说:“雨水有水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雅俗中国丛书】【节令】云:“农谚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日一过,忽忽就到了雨水。雨水当春发生,农民得赶紧播种,种子和麦苗才能得到及时的滋润。从九九算,进入雨水那一天就是"七九"的第六天,到雨水节结束的那天便是"九九"的第二天。人常云:"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就是仍然寒冷的华北地区,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也要及时春灌,以夺取夏季的丰收。

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农作物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

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笔者的故乡更有不少有关雨水与春耕的农谚。至今犹记忆犹新。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麦子洗洗脸,一行添一碗。

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春雨贵如油。

人勤春来早。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春来农民闹春耕的诗词,值得我们咏唱。

宋代释智愚的颂古】诗云:”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效原眇眇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蓄势待发的旷野到处充满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地气升腾,虫啾鸟舞,一年一度的春耕拉开了序幕。尤其是笔者的故乡——湖北安陆一带,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沥沥的春雨到来,雨量渐渐增多,它特别有利于越冬作物生长。人说“人勤春来早”嘛。不仅要抓紧做好春耕春播的各项准备工作,也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蓄水保水,兴修塘堰等项工作;还要根据当年农村科技的应用,做好塑料大棚的种植和管理、收获等项工作。

此时,你若来到江南的农村,一片片装扮田野的油菜花,竟相开放的一树树杏花和李花,以及田野间来来往往的繁忙的人影,就会举起手机,拍下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上,与城镇、农村甚至外省、外市以及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共享!

,

也说一年两春水

本来文章到此就应该结束了。叫笔者没有想到是,这几天翻阅有关天文学、社会学及民俗学和有关史志时,无意中发现了阴历一年两立春、两雨水(简称阴历一年两春水)的记载。这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循此线索,再次查阅了有关书籍,将所了解到情况顺录如此。

阴历一年两春水,就是在阴历的一年中出现两个立春、两个雨水节气。

1832年即农历壬辰年,正月初一立春,正月十九雨水;十二月十五立春,十二月三十雨水;当年闰九月。

1851年即农历辛亥年,正月初一立春,正月十五雨水;十二月十五立春,十二月三十雨水;当年闰八月。

1984年即农历甲子年,正月初四立春,正月十九雨水;十二月十四立春,十二月二十九雨水;当年闰十月。

从这三个年份,我们可以看到,实现阴历一年两春水,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要有闰月;二是这一年的第一个立春,大约是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而且这一年的十二月三十日又是雨水的所在日。只有这样,才会出现阴历一年两个立春、两个雨水。

再从天文学的角度细查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天文·时间·历法】(第129-130页)云:”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转的周期(回归年)为根据划分的,所以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基本是固定的。但由于阴历的历月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朔望月)为根据制定的。如果平年,一年总共354天左右,比一回归年短11天左右,为了避免长此下去所造成的混乱,采取十九年七闰,闰月增加1个月的那一年为385天,比一个回归年又长了不少,所以在一年中就至少有25个节气,必然会出现两个相同的节气。第二年一般就只有23个节气。”

该书又云:“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里,没有立春的年份和有两个立春的年份各有35次——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农历甲子年(公历1984年)有两个立春,两个雨水,全年共有二十六个节气。这种现象确实比较少见。近两个世纪以来,只出现过3次,另外二次如前所述,是清道光十二年即农历壬辰年(公元1832年),和清咸丰元年即农历辛亥年(公元1851年)。”

笔者接着查阅了万年历,发现未来的一个阴历一年两立春、两雨水,将发生在阴历的2033年,即癸丑年。即:

阴历2033年即癸丑年,正月初四立春,同年十二月三十立春。

阴历2033年的雨水时间为正月十九,同年的雨水时间为腊月三十。

此外,当年闰十一月。

历来关于双春年、无春年的民谚和禁忌很多,但对阴历一年双立春、双雨水的议论很少。大概是这种现象实在间隔的时间太长(时间短的也要几十年,长的则要百余年才会出现一次),因此便不为人所注意了。近日,从台湾省学者李敖先生的【中国迷信新研】发现一段话,即“甚至无知的党外人士办刊物,也学会把某某某当选和'黄历上百年难逢的双春双雨水’扯在一起。”从这里可以知道人们是把双春双雨水当作吉祥之节。

此外,笔者还发现1982年即壬戌年,至第二年即1983年(即癸亥年)还出现阴历连续四个大月的现象。即这一年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和第二年即癸亥年正月一连四个大月情况。这在历法中也是极为少见的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