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修生物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中)

 久离rrh2z6c2a9 2020-02-19

101.分裂间期完成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10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

103.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104.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105.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06.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叫干细胞。

107.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108.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109.衰老的细胞特征:水分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110.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111.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112.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113.癌细胞特征: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114.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115.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 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116.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也叫做融合遗传。(这是不正确的)

117.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118.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119.纯合子能够稳定地遗传,它的自交后代不会再发生性状的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地遗传,它的自交后代还会发生性状分离。

120.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2.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23.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124.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12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126.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两种类型),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127.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128.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129.萨顿观察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后来这一推断得到了摩尔根实验的证实,实验还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30.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131.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XY 型(如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另一种是 ZW 型,如鸟类(包括鸡、鸭等)和蛾蝶类等。

132.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133.S 型细菌的菌体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

134.T 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135.现代科学证明,遗传物质除 DNA 以外还有 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36.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3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13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 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13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40.每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1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可以有1个或几个密码子。

141.DNA 分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4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 DNA 的缘故。

143.DAN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144.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之中。

145.DNA 指纹技术的用于刑侦,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

146.RNA 可以储存遗传信息,因此,有人把 RNA 称作 DNA 的副本。

147.从密码子表中可以看到,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密码的简并。

148.核糖体可以沿着 mRNA 移动的.

149.核糖体与 mRNA 的结合部位会形成 2 个 tRNA 的结合位点

150.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有二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51.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15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153.一般来说,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越迟,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就越少。

154.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理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155.基因突变具有善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等。

156.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57.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58.基因重组的类型有:一种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种是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另一种是重组 DNA 技术(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159.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0.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16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全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

16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163.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164.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165.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166.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167.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168.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

169.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170.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171.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172.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容易受环境影响。

173.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174.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175.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 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176.高产青霉素菌株、“黑农五号”大豆品种等都利用了诱变育种。

177.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他认为,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度退和获得性遗传。

178.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79.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进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80.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频率发生变化

18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182.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183.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8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5.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86.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87.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 35 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后来大约 20 亿年的岁月中,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细菌和蓝藻),大约 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也出现了,进化速度加快,在约 5.7~5.0 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大量的无脊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寒武纪大爆发。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

188.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189.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190.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191.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9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193.血浆渗透后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94.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作者:高中生物学习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