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合口服液治疗各种心脏病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2-19

范振域,男,1938年出生。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院长。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形成了系统的辨证方法,尤其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参编《中国基本中成药》一书。主持参加7项科研课题,分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功能治疗床”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风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2篇。

组成:百合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首乌15克,三七3克。

功能:益气养心,化瘀祛浊。

主治:各种心脏病,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症见胸闷,心悸,气短,口干,舌暗红,苔白厚,脉沉细无力等。

用法:按2000年《药典》标准制成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20ml。

方解:方中百合性平味甘苦,入心、肺二经,《本草经疏》谓其“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麦冬味甘平,性寒,入肺、胃二经,能养阴益气,如《本草汇言》所言“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沙参味甘微苦,性凉,归肺、胃二经,养阴清肺益胃,方中以百合、沙参、麦冬补益宗气为主药,乃依宗气能“贯心脉而行呼吸”之理。何首乌味甘、涩,性微温,能补肝肾,益精血。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归肝、胃经,兼入心、大肠经,《玉揪药解》谓其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诸药共奏益气养心,化瘀祛浊之功。(《玉揪药解》原文:三七:味甘,微苦,入足厥阴肝经。和营止血,通脉行瘀。三七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血产之上药也。

临床运用:心脏病人临床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乏力倦怠、神疲,有统计表明以气阴两虚证型为多见。“心主血脉”,由于长期气虚运行无力,常见血瘀。阴虚又常见口干、舌红、五心烦热等内热症状。因此治疗时慎用人参、黄芪等温补之剂,免生壅滞、内热。百合口服液补中有清,补而不滞,适合心脏病气阴两虚病人长期服用。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8月22日第356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