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具特色的中国食疗理论

 寒江读舟 2020-02-19

       由于药物的发展是和饮食有密切关系的,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医食同源”的理论,支持这个学说的根据是很多的。

       从“本草”文献上看,《本草经》即收大枣、藕、核桃等食品,《本草经集注》更把“果菜米食”作为药物的分类。

       中药多数是煎汤服的,其制备方法类似烧菜汤,据称伊尹是商汤的厨师有莘氏的养子,从烹饪而悟及医药,著有《汤液经》。《汤液经》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中医著作,出自黄老道家之手的医学著作;其医学宗旨和重要内容在于服食补益和养生延年,体现了道家重生养生的思想,并对《伤寒杂病论》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此书,并归于经方派。内容主要是以方剂为主,根据学者考据,《伤寒论》中许多方剂都源出此书。《脉经》、《辅行诀》及《千金翼方》中也引用了本书许多条文,可惜此书在唐代之后失传,使得历代医家皆忽略了本书的重要性。

                                                  《汤液经法》图

       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专著《伤寒杂病论》中,有酿造品和食品者共四十多种,其第一张方子为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五药组成,几乎都是古代厨房里必备的东西。

                                           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

       医字繁体字是“醫”,下面从“酉”。酉者酒也,该字自甲骨文中至小篆均从水、从酉,酉亦声,其义为酒。说明医学与饮用的酒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汉书》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记载,《内经》也有很多。

       我国古代很重视饮食疗法。周朝即设有“食医”。由于“整体观念”是中医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治则上的“扶正祛邪”也是它的体现之一。扶正除了应用药物之外,还必须助以食物,如《内经》所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以,古代关于“食疗”的文献,成为介乎药物学与营养学之间的专著,最著名的要属唐代孟冼的《食疗本草》。孟氏在他老师孙思邈所著《千金方·食治篇》的基础上,搜集同时具有医疗与营养价值的药物241种,内容丰富,科学性也很强。与之相类的,还有南唐·陈世良的《食性本草》;元·吴瑞的《日用本草》与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明·卢和并有《食物本草》传世。上述各书之外,散见诸家著作中应用中药而兼食疗性质的资料还有很多,例如,晋《肘后方》用牛乳、羊乳治疗脚气;六朝《僧深药方》用鹿靥治疗瘿瘤;唐《千金方》用牛、羊、鸡、猪等多种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唐《本草拾遗》用人胞(胎盘)作为补益调经药等,不胜枚举。因而,我国是举世公认脏器疗法的先锋。当然,这跟很多国家不吃脏器也有关系,而我们恰恰对“以脏补脏”和“以形补形”根深蒂固的思想有莫大关系。

       现代关于饮食疗法的文献也很多,比如叶橘泉的《食物中药与便方》就流传甚广。该书共收录了食物中药183种,配成便方903条,并附有从病症查用药的索引,方便读者应用。

根据以往的经验,以下几种食材的食疗方法简单有效,尤属值得推广。

  1. 山药(薯蓣)  地黄、山药、 牛膝、菊花并称为“怀四药”。铁棍山药是众多山药品种之一,是怀山药中的精品。《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山药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胆碱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常食之可健身强体、延缓衰老,是人们所喜爱的保健佳品。以山药为主、辅以魔芋做成的食品,具有营养丰富、滋补健身、养颜美容之功效,是不可多得的健康营养美食。 

  2. 米仁(薏苡仁)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早在东汉初建武17年,即公元41年,汉光武帝刘秀派马援伏波将军南征岭南时,军士就常食薏米以避免瘴气;而在公元754年(唐朝)我国即把它列为宫廷膳食之一。因此,薏苡也成为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禾本科植物之一。

  3. 枸杞  枸杞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称其为“久服轻身不老、耐寒暑”;有延衰抗老的功效,又名“却老子”。

  4. 香芹 香芹为伞形科欧芹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古罗马时代起用于烹调,其食用部分为嫩叶和嫩茎,可生食或用肉类煮食,也可作为菜肴的干香调料或做羹汤及其他蔬菜食品的调味品,深受人们欢迎。也是世界上用的最广的一种草药。

  5. 蒜(葱) 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蒜的花葶和鳞茎均供蔬食,鳞茎还可以作药用。大蒜作为公认的“抗癌之王”,它的抗氧化作用甚至要优于人参,也可提高人体对抗辐射的能力。研究证实这类物质具有促进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抑菌、杀菌作用、抗氧化,防肿瘤、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6. 绿豆  绿豆是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绿豆供食用,亦可提取淀粉,制作豆沙、粉丝等。洗净置流水中,遮光发芽,可制成芽菜,供蔬食。入药,有清凉解毒、利尿明目之效。

  7. 鲫鱼  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鲫鱼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人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8. 海蜇  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产于中国东南沿海。捕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渍。一般伞体部和口腕部分开加工,口腕部俗称“海蜇头”,伞部俗称“海蜇皮”。适用于各种脂肪肝患者。尤其是伴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与尘埃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常吃海蜇,可保障身体健康。具有清热化痰,行瘀消积,软坚散结,补心益肺,滋阴平肝,降血压去湿邪,解渴醒酒,止嗽除烦,润肠。主治肺热咳嗽,痰热哮喘,食积痞胀,肠燥便秘,瘿瘤,瘰疬,丹毒,脚气,甲状腺肿,淋巴结结核,高血压。

  9. 蜂蜜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经过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至1世纪)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

  10. 菊花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菊花能入药治病,久服或饮菊花茶能令人长寿。宋代诗人苏辙:“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菊花可以做成精美的佳肴。“菊花肉”是经过长期摸索制作成的一种菊菜,它由一块块用蔗糖熬浆炮制的白嫩猪肉加工制成,玲珑剔透,有如白玉。每块之上黏上几丝菊瓣,饱饮油脂糖甜,观其金黄色泽,吃到口里荤中有素,素中有荤,香甜不腻,实为名菜。还有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鱼片粥、菊花羹、菊酒、菊茶等等,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北京有名的“菊花锅子”(即在涮羊肉火锅里放些菊花煮汤),清淡味美,更是别有风味。

  11. 淡菜  贻贝、海虹,也叫青口,煮熟后加工成干品就叫淡菜,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贻贝尤其是翡翠贻贝的食用方法有多种,如清蒸白灼、红焖、鲜炸、炒吃和煲汤等均可。清蒸时剖开贝壳,加姜、葱、大蒜、酒、酱料等,味香可口,多吃不腻。夏天,若用其干制品--淡菜加料煲汤或煮粥,更是老少皆宜。淡菜可补虚,去胸中烦热,降丹石毒。老年头晕,阴虚,肝阳上升。淡菜(干品)10两,焙干研细末,陈皮5两,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1~2钱,日服2次。头晕腰痛,小便余沥,妇女白带,下腹冷痛。淡菜用黄酒洗过,和韭菜煮食,有补肾助阳之功。高血压,耳鸣眩晕。淡菜5钱,焙干研细末,松花蛋1个,蘸淡菜末,每晚1次吃完,连吃5~7天。

  12. 芦根和茅根 这两味药可以单用,也可以配伍使用,而且干鲜皆宜。一般都煎汤服,可加糖、蜜做调料。对高热者(不论气分、血分)效果佳,兼有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症状者尤其明显。

  13. 葛根  葛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葛根具有清腻解热,祛痰止咳,降血糖的作用,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野生葛根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改善便秘,清除体内毒素,减少癌病的发生;解酒、养胃、保肝、护肝;常食葛根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葛根异黄酮具有较高的植物雌激素,可激活卵巢活力,使皮肤光滑细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