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当中,读书人寒窗数载为的便是博取功名,成就官宦一身。 可在浑浊的官场当中,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实则难如登天,孔孟儒学当中所提倡的清廉道德,在现实环境的情况之下,逐渐沦丧。终明朝一代,海瑞的事迹让我们如雷贯耳、心生敬仰,可并非人人都是海瑞。但追寻清廉与身正的正义之士,永远不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就在贪腐成风的乾隆一朝,孙嘉淦以高尚的精神信念,保持个人操守,为时人所称道。在其年迈回乡的途中不免近乡情怯,装置了十几箱砖头,以此不在乡人前失去颜面,可皇帝得知此事之后,直接下诏将这些砖头通通换成真金,以作赏赐。 直言面上、无惧性命孙嘉淦,字锡公,祖籍山西兴县,自幼家境贫寒,可为人颇有进取之心,寒窗苦读数载。终于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初任庶吉士,随后出任翰林院检讨。 直到康熙帝驾崩之后、新皇帝雍正登基,在朝堂上树立起了自身的权威,群臣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纷纷避讳。时任国子监祭酒的孙嘉淦却对此无动于衷,只要遇到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便直言进谏,丝毫不顾及皇帝的颜面,一直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些同朝为官的好友便多次劝他收敛,否则丢官事小,没命事情就大了。可孙嘉淦自由主张,毫无收敛之意。 后因雍正帝对宋镐、方从仁的处置方式过重,孙嘉淦不断上书进谏、还面见天子直言不讳,多次得不到回应之后,直接上奏说自己不称职,请求降罪。雍正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孙嘉淦此人不仅公开与自己唱反调,还逼迫自己改变意图,实在是欺人太甚。 愤怒之下的雍正帝屡次放言要好好惩治孙嘉淦。可这话传到他的耳朵里之后,依然对此置若罔闻,孙嘉淦一如既往的直言不讳。 恰好当时雍正身旁有位重臣朱轼,委婉的替孙嘉淦说了一句好话,这才让雍正帝如梦方醒,对孙嘉淦此人的行为也大加赞赏,并且多有信重。随后便将其人升任为国子监司业,雍正四年,又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自此之后官位步步高升,可孙嘉淦依旧不改其态。 多年间的宦海浮沉,磨砺出一身本领,职务也开始外放。敢于向皇帝直言的孙嘉淦在为官品行也同样值得钦佩。时任直隶总督期间,孙嘉淦还组织当地民众兴修水利,致使直隶地区的民众免收洪灾之苦,农事丰收,得以安定生活,创下了屡屡政绩。也使得当地的百姓安居乐业。 为官为民,一心奉公然而好景不长,欣赏并且重用孙嘉淦的雍正帝驾崩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自然是屡见不鲜。 可孙嘉淦恰恰因为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屡出政绩的努力,不仅身份地位没有遭到贬谪,并且受到了新皇帝乾隆的欣赏,任命他为吏部侍郎,后改任都察院左御史,专门负责监察制度,这恰好暗合了孙嘉淦的本色,一上台任职之后便给乾隆帝上书进谏,谈论作为皇帝要'三习一弊',更是要作为天下的表率,万民之榜样。 这要是换做其他皇帝定然以为臣子是在故意博取名声,来忤逆自己的威严,可乾隆不仅安然受理了,还正式发表声明对孙嘉淦的行为大加表彰。任命他为刑部侍郎。 古代的刑狱之事需在任官员的严于律己、明察秋毫,并秉公办案,否则很容易造成冤假错案,从而影响的是朝堂的威严,而孙嘉淦此人性格正好合适对待刑部职司。 乾隆帝在审阅奏章的时候,质疑河南郑州一案有问题,于是派遣孙嘉淦前去查办,足以见对其人的信任,孙嘉淦也不负厚望,到达当地之后立刻展开调查分析,梳理案件之间的联系,判断当事人的口供详细信息,最终明察暗访之下终于审理出了真相,同时上书告知于乾隆皇帝,将涉案的十几个人平反昭雪,还百姓一个公道。 自此乾隆帝对其人的信任则更是无以复加。 秉公职守自然是好事,但孙嘉淦还为百姓谋取了更大的民生福利。早在清初朝廷便下达禁令,绝不允许民间私自酿酒,可酿酒一事中蕴含暴利,因而屡禁不止,官府也为之头痛。孙嘉淦在了解民间地方的情况以后,反复考察之下向乾隆上表,请求废除禁酒令。 在孙嘉淦的调查中发现,酿酒之物则需大量的粮秣耗费,清朝初年刚刚立国经济状况不佳,但发展到了今时今日,民生条件也得以改善,并且允许酿酒能够极大的促进农民对粮秣的种植,从而带动民间经济的发展,增加朝廷的税收。将此情况调查清楚之后,最终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流传后世,清名永在心系民生、省察克制,孙嘉淦为官期间不仅备受皇帝的信任,且在民间也受到了一致推崇,只因他为百姓带来了真切的价值。可宦海浮沉一生的孙嘉淦年岁也愈大了,便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为朝政民生奋斗一生的他终于干不动了,而中国古人思想观念当中都倡导衣锦还乡,落叶归根。孙嘉淦自然也不例外,在返乡的途中,他蓦然发觉,自己任职一生,却没有积累下什么值钱的物什,只得孑然回乡。 可好歹自己也是一方大员高官,这样空手荡荡回乡岂不是让乡人笑弄,于是孙嘉淦便令家人将砖头搬上马车,并言说这就是自己一生的财务,浩浩荡荡的朝家乡行进。 但此一幕被负责监察的御史得知了,立刻向乾隆弹劾孙嘉淦此人名不副实、欺君瞒下,表明上维持自己的 清廉名声,实际上是个大贪官,乾隆帝听后不禁产生了疑窦,同样也感到很生气,这可是欺君之罪啊,但出于以往的信任,还是派人前去查实。可结果是令乾隆帝错愕的,那十几口箱子装的都是一些砖头罢了,事情的原委就是因为孙嘉淦不想回乡太露怯,才出此下策。 回过神的乾隆帝开怀大笑,即可下旨赏赐孙嘉淦,将那些砖头都换成了真金白银,以作赏赐与表彰。 一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孙嘉淦在为官任上始终没有丢弃年少读书时的崇高理想,并且在宦海浮沉之中,不断的鞭策自己,砥砺奋进。对上直言进谏、刚正不阿,对下心系民生、造福百姓。 到头来为官数十载得以傍身的只有流放千古的清名,这才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东西,不论世代如何更迭,人们都不会忘记他所作出的贡献,也不会忘记孙嘉淦清廉高洁的个人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