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树林里的想往

 卧听风铃 2020-02-19

槐树林里的想往


  树想成林,靠人栽;人想成才,靠人教。我参加过无数次的植树节活动,每次植树过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货,不同的希冀。首次植树节,带给我的人生憧憬,就是,自己也想与一棵树一样,成才。

  1979年第一个植树节,我正上初一。那年的3.12日,全校的同学参加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植树造林活动。由于那次活动,村前,被称为狮子山的荒山,一改昔日“狮子身上”光秃秃的面目。

  当年的狮子山,不是山场,是村人经常捡拾草的场所。所以,每当田地外的荒草长出来,草被拾草的人们会连根也不保留,全部拔出,原本的树木根,早已不复再存。

  记得植树节那天,凉风嗖嗖,阴云浮游,太阳偶尔从云后探出月牙般的脸,很快又被云团推了回去。全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肩扛工具,排着队伍,领头的同学打着小红旗,先是来到山下的河滩,统一分配后,直奔我们班植树的目标。

  白石灰水把光秃秃的荒山画成了一匹巨大的“斑马”,我们班分在“狮子”的脊背处,两个斑马纹组成的区域。

  班主任老师按组分配任务,小组再细分各自的任务,先是挖树窝。山岭地,土质贫乏,薄薄的土层下,有的地方是乱石渣子。男同学挥动撅、镐负责挖窝,女同学负责往外铲土,土石渣,铁锨用不了多大排场,手成了往外运石渣的辅助工具。一个组的成员就这么轮流交替着,一个个树窝横七竖八躺在山脊处,如同蜂窝煤一样呈现在眼前,又如刚刚炮击了的阵地。

  休息时,我们面对东面高高耸立的马耳山,嗅着山脊泥土的醇芳,伴着远处的鸟语,听班主任老师讲为啥植树造林。老师说:“以我们这个速度,用不了多长时间,处处都是树林。”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涵义,相同的环境,有的树可以成才,有的树就不能成才,好比学生学习一样,关键看自身的努力,锲而不舍的坚持。树成活,要扎牢根,人成才,靠知识积累,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等等大道理。最后,要求每个同学都找一棵自己喜欢的树,栽上,并做个记号,但记号不准用石头片刻。

  于是,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个。当时,我找棵很直立的槐树苗,与同桌找到半根捆树苗的稻草绳子分开,各自绕小树一周,勒得适中,系扣,扣外的稻草,编个精致的五股绳的草辫,以做纪念。

  第二年,春夏之交,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过那个槐树林。我家有块自留地离那不远,周末,种花生休息时,我特意爬到山脊,走进那片正吐着新绿的槐树林。漫步林间,鸟语萦旋,感受生命的气息。熏风悠悠,被沁心的馨香环抱,满满的阳光朗照枝叶。新叶被微风抚摸着,有时微微合掌,好像欢迎我似得。四处张望,有的树上缀着一穗穗的花儿,有的绽放了,像极了小白鸽,抖翼俏丽风中。再远望,光秃秃的荒山,成了一片槐树林。我特意找到过“我的树”, 那棵我用心选过的树,树的位置,我镌刻于心。抚摸那棵树,细观,那根稻草绳子的记号早经风吹日晒,散落地上,三个树杈,旁逸斜出许许多多小树杈,树干也明显增粗,超过我的胳膊粗了,枝枝蔓蔓正在蓬勃着生机。我徘徊树前,抬头,发现有个枝条,竟然也挂着几穗含苞待放的酱紫色的花骨朵,微颤风中。刹那间,莫名的激动荡涌心海,树长得真快呀,眼角不觉有湿湿的凉意。那年,我第一次发觉大自然的美好,生命的美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往,也与树一样不畏贫瘠环境,不惧穷山僻壤,坚韧生长。

  以后的岁月,再也没有机缘踏进那片槐树林。无论那片槐树林是否存在,回家路过那,一切情景历历在目,习惯成自然的动做回眸一次又一次。

  时光筛选尘沙,曾经年少的梦想随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梦想也淡淡远去。岁月无痕,无法挡住的是每个人的年轮递增。年少曾经的憧憬,随着光阴的流逝,近了,远了,走着走着,灭了。生活的五味,快乐与悲伤,都在指缝间流淌,梦着梦着,醒了。无法把握的是缘分,缘聚缘散,得到与失去,都在一瞬间。繁华尽处,惟愿岁月静好,各自安然。1519字)

2020.2.19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