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秋天,却写下了许多忧伤的文字

 德明书斋 2020-02-19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 | 山野村夫

我喜欢秋天,一是颜色,花黄叶红,色彩缤纷。每到秋天,总会忆起北国、江南的秋色,还会想起故里的秋景,眼前的倒是感触不深,因为这里四季不是很分明。二是气温,不似春天乍暖还寒,不像夏天湿热侵袭,不如冬天寒风如此。从寒露到霜降,早晚的凉意渐浓,白天且很舒适。内心也不会像夏天那样,因天热而躁动,无心思绪与风景,只想懒懒的避暑。只是不承想,在我喜欢的秋季,过去许多年,我却留下了太多忧伤的文字。

1

中秋随想二首

其一

身在北平心系南,只为理想扬云帆。

玉兔不懂嫦娥心,吴刚可知月饼寒?

其二

独在异乡终是客,举杯高歌赠酬谢。

细雨梧桐中秋夜,高堂把盏谁与接?

2010-9-22北京海淀

2

写在中秋前夜

月光漫过窗台,懒懒地溢在床沿,转身望向朝西开的窗,一轮孤寂的月静静地站在枝头,那么明亮,却是孤孤单单。转脸凝视着电脑屏幕,此刻已是凌晨两点了。我不是诗人,可这么多年竟也染上了感时伤物的毛病,就如现在,一个中秋节前一天的夜,偶尔的看了一眼天边的月,一股淡淡的忧伤侵袭了我的心扉。

到北京两年了,尽管习惯了北国的秋,也不会刻意的分辨故乡与此有何不同,但每逢过节,也会将我的思绪引渡回家。那个偏远深幽的山间,三五十户人家,缕缕炊烟,零星的鸡鸣犬吠,原本熟悉的场景渐渐移出视线却深深烙在心里。就像中秋节,准备糯米、磨豆面,包汤圆、煮饵丝,祭天、祭祖,这些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可每每这个节日,想到的也就是这些,以至于我从未认为在异地的中秋是中秋,也从未想着要把它当个节日也过,顶多只是在忙碌的生活里增加几分思乡罢了。

月是故乡明,不在于月,而在于异客。前些年在南昌,每逢中秋节班上会发送月饼,甚至还会组织聚餐。这两年在北京,没有月饼发,也没有聚餐,中秋成了法定的假期,放假了,校园里只是多了一些宁静和夜归醉影。我想聚餐本无所谓好或坏的,关键在于人和那份情。欢乐,有时只是假象,苦楚才真正关涉人心。因此,我没有刻意的去记住某个节日,也不会将节日与聚餐挂上号,更没有精心安排如何过一个节日,不喜不悲,就这么淡淡的过着,也没什么不好。

现在的节日总沾染了太多的商业气息,也更多的关乎人心,每当节日相互祝福,都是希望人能过的快乐。老家的节日却不是这样,节日总离不开祭祀,无论春节、端午,还是中秋,都是如此。中秋免不了祭天,祈求上苍降幅,免不了祭祖,祈求祖上庇佑,之后才是人。这些年,我在外过中秋节不吃月饼,也和这样的观念有关,总觉得月饼该是上苍降幅、祖宗庇佑的才可以吃,买来就吃总不合时宜。

月饼,我甚至都模糊了它的样子。现在的月饼总是小巧的,价格也不菲。在很小的时候,这都是有钱人家才吃得起,家里一般就买一个直径十厘米左右酷似月亮的月饼,三五个人可以分而食之,价格也低廉,印象中才两块多钱一个。我不清楚这些年家里买的是什么月饼,很久没有在家过节,依稀记得和小妹争抢着月饼,怕母亲责骂,偷偷躲在被窝里像老鼠一般啃食。难得吃到的苹果、梨,还有板栗,都会成为争抢的对象。现在这些都可以有,也不再那么困难,却懒得搭理。

今秋又是一个人在外过节,此刻家里是否在准备着糯米,炒好了豌豆,买好了饵丝和大大的月饼。随着月亮升起,在院子里摆好桌台,向上苍祈福,阖家人丁清吉平安,一切顺利。父亲该是主祭吧,母亲也该张罗着包汤圆吧,也不晓得小妹是否放假,得空回去陪着父母。

举杯对月,站阳台,西南望,愿父母亲人安康!

2012年9月29日于北京海淀

3

秋风扫落叶

西风起,诺大一棵树,连一片叶子也留不住。是树枝的绝情,还是树叶的无义,抑或时间到了,谁也留不住谁。

秋天是个让人伤感的季节,它让我想到了人生。

一片树叶,沐浴过春风,熏烤过酷热,风里来,雨里去。餐风露宿一路奔走,西风一来,无论是万人瞩目的香山红叶,还是山野丛中的无名小草,都已到了生命的大限,不得不离,随风陨落。有的被路人捡起珍藏于某本发黄的书里;有的被有心人拾起制作成艺术品。而更多的,只是漫无目的的飘落,成为垃圾,还得劳烦工人们将它装入袋子、箱子,或焚烧,或掩埋,最终都将化成尘土。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一辈子忙忙碌碌,为自己的理想,为家庭、为国家、为民族,甚者为了人类。有的风风光光几十年,有的穷困潦倒一辈子。生命的大限到了,无论是否愿意,无论是否做好准备,都难逃化为尘土,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是社会太绝情把你抛弃,也不是你太孤傲丢下了社会,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都只是一个过客,生命的时限到了,必将离开。有的人是幸运的,哪怕已经离开很久,但依然会被后人记起,被后人怀念。或许这些人就是被捡起来制作成艺术品的叶子吧,尽管已失去了生命,但还能为后人留念。或美的享受,或别的。

被捡起来珍藏于书本中的树叶,或是被制作成艺术品的树叶。肯定不是一般的树叶,或形状、或颜色,总有吸引人捡起它的理由。纵观古今中外,身后依然被人不断怀念、世代相传的人,大多也是不一般的人,总要有一番伟大事业的。孔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如此。

时间万物的生命长度总是有限的,树叶连一个秋天也耐不住。人尽管可以熬过许多个秋天,但是总有一个秋天是熬不过去的。有的人在这个时间段,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被后人称作伟人;有的人只是碌碌无为终了此生。如若选择,我想很多人还是希望选择成为一个伟人的。但是伟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总需要付出许许多多的心血汗水,付出一生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不一般的叶子,等待着有心人路过,将你捡起,或珍藏于书中,或制作成艺术品。

我总在问自己,读研为了什么。为了理想?为了生活?还是追求真理呢?或许自己也只是想着把自己炼成一片不一般的叶子罢了。

生命总是有限的,总有一个秋天是熬不过去的。看着飘落的树叶,我不禁感伤起来。真到了自己熬不过去的秋天,自己会是那片不一般的叶子吗?还是一片需要劳烦别人处理的尸首的小叶呢?我希望自己是不一般的,能为别人留下念想的叶子。

秋天是一个感伤的季节,看着飘落的树叶,我思索着,我努力着!

2012年10月15日于北京寓所

4

把酒斟满,就着月亮,梦回故乡

晚上七点多,我正在敲打键盘,同事亦是同乡的小郑来电,问有没有看看月亮,有没有整瓶小酒“邀明月”。我才深切的意识到,今天的是中秋。

因为外出学习,已经确定今年中秋不能回去了。担心母亲失落,早在电话里跟她说明,没想她倒是爽快,说着“无妨,无妨,工作要紧!”现在的她很容易向我妥协,哪怕我无理的要求;像极了小时的我,极容易就向她妥协了。但在她爽快的应答中,我还是尝出了一丝凄凉,闻到了淡淡的乡愁。

幸好我的寓所,窗是朝东边开的,我的书台恰好也紧挨着窗。举头望去,月亮已经三尺多高了。人说“故乡的月亮比较圆”,多年浪迹他乡,所见圆月不少,我看也差不多,此时此地的月亮,跟家里也无太多区别,硬要说故乡的圆一些,大抵讲的不是月亮了,而是家人的团圆。

多元发展的交通和日新月异的通讯,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把祖祖辈辈生活在小山村、小渔港的人们解放出来,走向四面八方,故里似乎早就安放不下梦想的野心。野马般的野心,驱使着人们流浪天涯,那用母爱编织的、纤弱的缰绳,怎能栓得住这铁定要离开的野马。

如我一样,今夜注定有着无数的游子,因为工作,或者学习,抑或其他。有的人游遍半国风光,举头望着月亮,念着故乡,才恍然若失,何处才是故乡。躯体已是流浪,灵魂将何处安放?也有的在一群人的狂欢中麻醉自己,无所谓家乡,当散尽欢乐场,心中也不免落寞与迷惘。

忆起多年前,求学北京,中秋前夜,想起儿时中秋的场景,写尽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正是那时读懂了许多离愁别绪的诗。当我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却发现,故乡远没有想象的美,更没有梦里的熟悉与亲切。自己却成了“到不了远方,回不去故乡”的人:在他乡时,念着故乡,在故乡时,又总是迷茫,成了一个永远的“异乡人”。

回不去的,何止是故乡?

此时才能悟出父母的无奈:总是用一生的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远方,期盼着人圆如月圆,总是失望的守来人缺,落寞的嚼食不再是纯粹的豆沙馅的月饼,品出的是纷繁世界的五味杂陈。

或许,过完许多个未曾团圆的中秋,也就渐渐明白,月亮常圆,月饼不缺,但人生易缺。世间事,从来不曾完美无缺。确切的说,应是不断残缺,一片一片被岁月冲走:轻狂的少年,渐老的双亲,错过的人,还有那撕碎了的梦想。就连此时的不完满,也在一点一点的消散。
有句话说的好,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珍惜眼人,活在当下。
好吧,且不管灵魂何处安放,亦不管身在何方。把酒斟满,就着月亮,梦回故乡。
2018年9月24日于昆明寓所

或许你也喜欢

但愿此生,可做一片被人拾起的树叶

是学生教会了我如何做老师



作者@赵仁亮,字德明,自号山野村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