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记》 | 赵括之母不愿儿子做将军!?

 德明书斋 2020-02-19

赵括之母:信丈夫、忠于国、爱儿子


文 ∣ 山野村夫 

前段时间整理战国四大名将之死的文章,读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讲到赵括母亲的故事。文中讲到,廉颇在长平之战中,战绩平平,赵王想任用赵括代替廉颇。在赵括上任之际,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赵王,请求不要让赵括做大将军。

按理说,普天之下的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前程似锦,功成名就。自己的儿子得到君王赏识,即将出任大将军,可谓大好前程就在眼前,做母亲的应该高兴才是。可赵括之母,却没有高兴之意,倒是心急如焚,并冒死进谏,打算阻止赵括出征。天下哪有这样的母亲,竟然上书断送自己儿子的大好前程?一个不愿儿子做将军的母亲,到底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会做出这样的抉择呢?

知子莫若父,为人妻者坚信丈夫没有错

赵括的母亲,即赵奢的妻子。赵奢原本是赵国田部的官吏,主要负责征收租税的工作,后来被平原君推荐给赵王。赵奢果然才能非凡,将全国财政赋税管理井井有条,使赵国国库充盈。在秦赵阙与之战中,赵奢更是大败秦军,一举成名天下知,获封“马服君”称号。

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学习兵法,谈论军事,自认为天下无人能及。有一次,赵奢与儿子谈论军事,竟也没能难倒赵括。可赵奢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倒是忧心忡忡,赵括的母亲问是什么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可咱们的儿子却把战争说的如此轻松。将来,赵国不重要咱们儿子便罢了,要是被重用,任命为将军,那么我们的儿子一定会让赵国吃败仗的。

听赵奢这么贬低自己的儿子,估计赵括母亲的心里也不好受,但是她相信自己丈夫的判断是对的,并记在心里了。

冒死进谏:爱国,更爱子

赵孝成王即位第七年,秦赵长平之战拉开帷幕,当时马服君赵奢已死,廉颇又战绩平平。这时候,秦国派间谍使出离间计,说秦国所惧怕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出任大将军,并不惧怕廉颇。赵王信以为真,便撤下廉颇,任用赵括为大将军。尽管蔺相如极力劝阻,可赵王心意已决,并没有听取蔺相如的意见。

一是为赵国的安危考虑,二是为儿子的性命担忧。“赵括被重用为大将军,将是赵国吃败仗”。在赵括即将出征之际,赵括的母亲想起赵奢的话哪里还坐得住,立马上书赵王,言说赵括不能做将军。

赵王心意已决,可毕竟是赵括的母亲,不能不听一听原因。赵括之母说,丈夫赵奢做大将军的时候,对待下属士兵是敬爱有加,亲自捧着饭菜,按照对待长辈的礼仪来看待的有几十人,当做朋友来看待的有几百人;获得封赏,都分给了军士和士大夫。接受出征命令之后,丈夫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而是敬职敬业的呆在军营里,与下属士兵住在一起。儿子赵括呢?自从当上将军,就高高在上的坐在官邸的尊位上,等着将士们朝拜,摆起官架子来,别说敬重下属,友爱士卒了,下属官兵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钱财,赵括都拿回家藏起来,还天天留意着有没有合适的房产田产,能卖的就全部买下来。赵括之母将父子二人行径做了比照,认为赵括与父亲的心思完全不一样,不能任用为大将军。

父子比较,赵奢敬职敬业,一心为公,赵括却以公谋私,只想着一己私利。但凡赵王仔细想想,都不可能再任用赵括了。可赵王仍旧一意孤行,哪怕赵括之母在无奈之下说出了“您非要任用赵括,那么赵括吃了败仗,希望能让我免受连坐之罪”的话,赵王也无动于衷。

赵括就这样奔赴前线了,不久便兵败沙场,自己战死不说,可怜赵国几十万士卒,都被坑埋,成了黄土。

赵括之母,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女子。她深信丈夫的话,明知儿子只会夸夸其谈,并无实战经验,一上战场必死无疑。身为赵国子民,她爱国,不愿国家因自己的儿子而吃败仗;为人母,她爱自己儿子,不愿自己的儿子战死沙场。然而,生死大权,却不能为她左右,可怜赵括的母亲,想要自己的儿子活命都不能,冒死进谏,无功而返。虽不受连坐而被诛杀,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却是人间至悲至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