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是能力,花钱是境界!有余钱时,就做点善事;没有余钱时,做点家务事!文、图/山野村夫
在高考语文练习册上,一篇摘编自夏蒙的《陈嘉庚传》文章——《企业家的境界》后配有一个练习题:“企业家冯仑说:‘挣钱是能力,花钱是境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陈嘉庚‘花钱’的境界的理解。” 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们不难找出答案,陈嘉庚“花钱”的境界表现为在个人花费方面比较节度,但在社会担当方面,散财有道,私财多做公用,为财富实现社会价值,体现出企业家的崇高境界。 具体来说,陈嘉庚用于个人和家庭的钱很少,不给子孙留下钱财(这一点,绝大多数父母是做不到的),还引用出自林则徐的话“贤而多才损其志,愚而多才益其过”教导子孙,大致意思是,如果子女有德有才,给他们留下太多财产,只会损坏他们的道德志向;如果子女愚蠢无能,那么给子女留下太多钱财,只会让他们胡作非为。圣贤之人的伟大看似无情,却也一语中的,看当今世界,多少无德之人一夜暴富后荒淫无度,自甘堕落,多少富二代因家底殷实而胡作非为。 既然是企业家,个人拥有的财富自然不少,不留给子孙,拿来做什么呢?乱世中的陈嘉庚,在国难当前,慷慨解囊,带头捐款,支援抗战,为国纾难;更难得的是,他不仅出巨资筹办厦门大学,面对艰难的境遇,还变卖了自己的三座大厦,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单从企业家愿意将个人财产捐献出来做慈善事业来说,国内的曹德旺、马云、王健林,以及4月18日,捐出个人大约八分之一的腾讯股票(折合人民币138亿元)做慈善的马化腾,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企业家的崇高境界。然而,像陈嘉庚这样,能将个人财产几乎全部捐现出来做慈善的并不多见,这正是陈嘉庚之所以是伟人,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普通的原因所在。 我顺势利导,反问学生主要在哪些方面花钱。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仅花在自己的“吃喝玩乐用”上。相比之下,花钱的境界确实太低了。 不久后,有一名同学被查出心脏病,急需大笔医疗费,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募捐。我想,体现师生们花钱境界的时候到了。学生们花钱的境界是否有所提高呢?当然,捐款献爱心,是个人行为,我不能为了拔高学生的境界,就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硬性要求他们捐款。当主持人宣布募捐开始后,老师们依次上台捐款,一百、两百,不一会儿,一大堆钱摆在学生面前。学生们似乎被感动了,也依次上台捐款,十块的、二十的、五十的,学生们尽管没有多少钱,但都量力而行,从生活费拿出一部分钱,捐献出来。其实有一部分同学每周可以支配的生活费很少,他们自己都还需要别人帮助,而在那时,还是慷慨解囊。 现在,仍有不少人将中国基础教育说成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考试,高分低能。从募捐这件事情来看,我们的学生,花钱的境界并不亚于那些动辄捐出几百万的企业家。学生们哪怕捐出来的钱只有十块、二十块,但也占到他们可支配财产的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二十,试问多少企业家、富豪可以做到? 可悲的是,随便百度一下“花钱的境界”,网络世界充斥着的却是“花钱的十大境界”、“四大境界”。然而,无论是“十大境界”中的“急需、必要、收藏、保值、投资……享乐、盲目、消遣、疯狂”,还是“四大境界”中的“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都只是花钱的方式,而且仅限在个人花费方面,体现出的只是极端利己主义,而不是崇高。 我总在想,人这一辈子,说得通俗点,无非就是挣钱,花钱,再挣钱。有时被欲望所控,只想着不断挣钱、挣钱,积累的财富要么留给子孙后代,要么骄奢淫逸。可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吗? 我倒是喜欢另一种方式,也是某天听到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余钱时,就做点善事;没有余钱时,做点家务事!”当看到马化腾豪捐做慈善的消息时,还是心生敬佩! 作者@赵仁亮,笔名山野村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