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太祖朱元璋与金陵“春联之设” 

 闻诗人 2020-02-19
       每逢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以烘托新年的气氛,此举谓之“春联之设”。它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时。

  “春联之滥觞”是“桃梗”

  相传在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滥觞”。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成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逐渐演化为“桃符”。据《山海经》载,相传东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树,树顶有一金鸡,日出报晓,桃树的东北端,有一根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挨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度朔山住着众多妖魔鬼怪,要出入都得经过此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便派了两个神将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此后这一传说被引申出了鬼怪怕桃木之说。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大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还有一说,相传唐初“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睡觉时常常听到寝宫外鬼魅呼叫,不得安宁。有时梦见死去的李建成、李元吉带着鬼怪前来索命,于是他让手下的两员大将秦叔宝、尉迟恭手持兵器在宫外为他守夜。可时间长了,秦、尉因长期夜不能寐,双双病倒。出于无奈,李世民只得命人将秦、尉两人的形象画在纸上,贴在门上,用以震慑鬼怪。这便是“门神”的由来。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据《宋史·西蜀·孟氏》载,后蜀孟昶“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以其年正月十一日降,宋太祖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圣节名也”。这被后世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春联。
  宋代,“桃符”之设,更加盛行。王安石曾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不过,此时的“桃符”多由桃木改为纸质了。

  “春联之设”始于金陵

  “春联之设”,应该说是始于明太祖洪武年间。据明人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载:“春联之设,明孝陵昉也。明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曰:‘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另据周晖《续金陵琐事》中云:“太祖赐驸马梅公殷府门春联云:‘人间尘俗不到处,阙下恩荣第一家’。”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倡导“春联之设”,与他对对联的爱好有关。相传他早年为人放牧时,在地上一躺,口出对联:“天为毡被地为床,日月星辰拱作帐。”后来他参加反元战争,当攻下婺州后,置中书浙东行省,于省门竖两大黄旗,上面写着:“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两旁立两个木牌,上面写着:“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后又书写了“云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贴于中书行省大门。
  后来,他攻占元集庆路(即今南京)后,更是到处题写对联。据周晖《金陵琐事》 载:“太祖御书春联,赐中山王徐达云:‘始余起兵于壕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此二十六字乃初封信国公(即徐达)诰中语也。又一联云:‘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明太祖喜欢作对联

  明人周晖《二续金陵琐事》中云,“刘三吾侍太祖微行,入村店小饮,肴核俱无。上出联云:‘小村店三杯五酌,无有东西。’店主人对曰:‘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次日早朝,召至,欲官之,店主辞不受。”
  “上元人皆登楼买酒,挟妓喧哗。楼有内外两厅,太祖出游亦买酒,在楼外寥寥独酌。任福登楼跪伏,上摇手令勿言,既问为谁,福曰:‘某国子监监生,四川重庆府巴县人。’上出联云:‘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福云:‘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上悦,次日,除(授)浙江布政使”。
  还有,有一年端午节,朱元璋在赐宴群臣时,忽然雅兴大发出一上联,让群臣来对下联。朱元璋的上联是:“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端门、午门是朱元璋宫殿的两个门,恰好凑成“端午”的节日名称。下联要对得精巧,对得工整,还真不容易。正当大臣们费尽心机苦思冥想时,群臣中有一个叫沈思的官员对出了下联:“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
  原来在明代,有春榜和秋榜之分,春榜在先,也叫甲榜,录取进士;秋榜在后,也叫乙榜,录取举人。“春秋”二字恰好凑成孔子的著作,意指科场取士遵循孔子的儒家之道,十分贴切。朱元璋听了沈思对出的下联,不禁拍案叫好。再有相传太祖游览秦淮河美景时,激情难抑,边吟边书,写下了一副对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又太祖来到南京城城西莫愁湖时,遇见一个卖藕的农夫,太祖拿起一段花香藕在手中掂来掂去把玩,深情地吟道:“一弯西子臂。”农夫听到这位客官把他的鲜藕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的手臂,心头乐滋滋的,随即答道:“七窍比干心。”太祖听罢自思:这农夫肚子里还有点墨水哩。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破腹剜心而死。传说比干被害前,纣王说,吾闻圣人心有心窍(孔),今剖你心,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何等模样。藕中空心也有七个之多,农夫所答语意双关,与太祖所言“一弯西子臂”相对工整。太祖惊叹其才。随即又出一上联:“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农夫对曰:“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不但对得工整,还自成一幅“蓝天映水,水出莲”的画卷呢。于是就将农夫钦点为“祭酒”。
  还有一次,朱元璋检查太子作业时,他突然兴致勃勃地出了一句上联:“老子天下第一。”如此语义双关的上联让大臣们吓得不轻,谁也不知皇帝出此上联究竟是何意?大家知道,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鼻祖李耳。然而从朱元璋口出此联,“老子”或许是皇帝自称:因此都拍手称好,但都不敢应对。第二天上朝时,他又重复此联,这时人群中出来一个“一根筋”才子,他冒出了一句:“孙子盖世无双。”单从对子来看,才子的下联确实对得不错。大家知道孙子就是“兵圣”孙武。下联对得十分完美。但从情感来看,其冲动行为是冒犯了君主。才子口中的“孙子”究竟是指孙武,还是指的朱元璋。这谁也说不清。怎么不让朱元璋猜忌呢?结果才子被当场拖出去砍了头。
  再有一次,朱元璋来到马厩,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第四子朱棣陪同。这时有风吹来,马群扬尾嘶鸣,朱元璋就出了一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当时,太孙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对上了,但调子却很低沉,看不出什么远大抱负和昂扬的气势。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朱元璋除叫好之外,也对朱棣的抱负感到担心。事后证明,朱元璋的担心并非多余。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直接从侄儿朱允炆手中夺走了皇帝宝座。这当然是后话了。严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