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江南,社会分工细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书载“百货并集,无异城市”,明代隆万以来,在社会大背景使用漆木家具的情况下,江南社会尤其苏州开始追求细木家具,崇古之风大显而遍及两京一十三省。 找一副古画有明代家具的 明清以降,朝代更迭,在经历了康乾以来的财富积累和民间审美的影响。在清中之后,不管是房屋建筑或家具雕饰上都出现了大量的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所谓图必有意,即是当时社会的风潮。 在众多的日用家具中,尤其的喜欢官帽椅,此椅有北官,南官之分,早年间南北等处也有发现两出头的官帽。一般都会根据椅子的具体样式而命名。 上图的血榉背雕暗炉瓶三式纹高扶手南官帽椅,即是南官帽椅的基本形式 此椅高近88厘米,座宽53.5厘米,座深42.5厘米。坐高46厘米。血榉为材。 这类椅子线条经简,整体架构和比例适当。其型中正,内敛,文气有余,久看不厌。坐面下的弓字枨有四两拨千斤之感。可以称是有明式遗风的。 明式家具的构件,往往弧度变化大,这是美学和人体实用的结合,既能欣赏也能日用。把平凡的生活过出不一般的滋味。 为了在构建弧度上达到效果,一般都是“大材小用”、整挖出构建,且要反复在以后的版型中修改。这一点上和后世的清式家具也不同,虽然苏作善用拼镶,但后世家具造型,基本是量材为用,很少见有弧度很大的家具。终端消费者或有误解,许多清式家具雕工繁缛用材硕大,为何抵不过型韵纤巧的明式家具,不比留下的多而比在着眼处着眼,在舍得间用料。许多开掉的料是看不见的。 这种南官帽椅扶手后部比较高,座深比较大,平常坐着不仅肘部有所倚,即腋下也可以比较舒适的搭着,燕居闲坐合适,和厅堂用具功用不大一样,却能和与圈椅的椅圈有同工之效。 椅背背板上部雕刻炉瓶三事图 “炉瓶三事”自有宋以来不仅是文人雅士焚香的必备器具,也是书房斋室中的文房清供,明清时期还产生了对“炉瓶三事”的器用规范及审美理念,成就经典雅韵—— 香炉居中,盒,瓶分于两侧,并列而置。仪轨端正,有庄重之态,供于居室,顿生崇严之气,观之令人心净意和。 扶手采用挖烟袋锅榫,扶手与联帮棍(又称镰刀把)曲线造型优美。 这把椅原是软屉,在后面使用中被户家后加板平镶,以后还是要修复回软屉样子。更能使使用者舒适。耐看。 那些在历史沉浮中遗留下来的身边的老家具,老物件,倘能得有心人善于利用和修复。重新走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历史留味,岁月寻踪。在几十年的拆迁之后,留下的是可寻的慰藉和可见的乡愁。 非常感谢好友朴室、甲泥、卜筑兴构、卲大侠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