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宝知识309:彩色宝石入门篇(十一):如何评价宝石的变色效应?

 宝石学读书会 2020-02-19

变色效应是宝石在不同的光源下所呈现不同颜色现象,不过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面往往会呈现不同的样子,看看下面这张图片,是同一个苹果分别在白炽灯下和日光下的样子,虽然所呈现的颜色都是红色,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明显不同的。


不仅仅苹果会呈现不同的样子,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宝石也是一样,下图就是同一件翡翠在不同光源下会呈现两种明显不同的样子。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光源中不同波长的光的组成是不同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宝石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不同品类的珠宝店铺往往会使用不同类型的光源。例如玉石店多用暖光源、钻石店多用冷光源。


同一个物品在不同光源下面呈现不同的样子就是变色效应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并不能称之为变色现象,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本身的颜色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苹果在两种光源下呈现的都是红色,而翡翠在两种光源下呈现的是都是绿色,颜色的类型,也就是“色相”这一参数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到底什么是变色效应?

变色效应的基础一定是在不同光源下宝石所呈现的颜色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色相”这一参数中必须要有根本性的变化才可以。下图为变色金绿宝石分别在日光灯和白炽灯下的样子,颜色分别为绿色和红色,“色相”明显不同,这才是真正的变色效应。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所对比的变色效应,指的都是白炽灯和日光灯两种光源下的对比,其他类型的暂时不予考虑。

那么该如何评价宝石的变色效应呢?

一、不同宝石之间的对比评价

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品种相对较少,常见的包括金绿宝石、蓝宝石、碧玺、萤石、石榴石、碧玺、硬水铝石等,引起变色效应的原因主要有微量元素的组成(变石中的Cr元素,变色蓝宝石中的V元素)、类质同象替代(变色石榴石)、以及杂质矿物(例如萤石)等。下图为变色石榴石在不同光源下所呈现的颜色。

下图为变色萤石,但是整体上变色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在这些众多的具有变色效应宝石当中,金绿宝石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综合比较之下,其具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

1、较好的宝石学性质

金绿宝石本身具有较高的折射率(1.746-1.755)、较高的硬度(8.5)、较高的韧性(无解理)因此具有较为明亮的光、较好的耐久性,若能伴随更好的切工,则会呈现出美丽的亮度与火彩(brilliance);

2、颜色具有较高的明度和饱和度

变色效应本身就是颜色的变化,那么既然谈到了颜色,就离不开评价颜色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而明度和饱和度指直接关系到宝石颜色等级的。之前我们曾经讲到过,红、蓝、绿是彩色宝石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变石所呈现的颜色多为绿色和红色,质量较好变石所呈现的颜色也往往具有较高的明度和饱和度,这样的颜色变化也被人们戏称为“白天的祖母绿,夜晚的红宝石”,用两种“贵重”宝石的颜色来对比变石的颜色,也从侧面表明了金绿宝石颜色的品质。

3、两种颜色之间有较大的对比度

变色效应的引人之处就在于颜色在不同光源之下明显的变化,变石的颜色变化通常在红色域绿色之间,而通过色环中颜色的对比,之间的角度至少在90度以上,其颜色的变化跨度之大是其他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无法比拟的。

相比之下,其他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与变色金绿宝石相比,却相对“差强人意”,以变色蓝宝石为例,虽然刚玉类宝石本身同样具有较好的宝石学性质,但是由于颜色过深、饱和度较差,不够鲜艳,日光灯下呈蓝色-灰蓝色,白炽灯下呈暗紫红色-褐红色,不同光源下面的颜色差异相对较弱导致变色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无法超越变石在“变色”领域的地位。变色石榴石、变色碧玺、变色萤石都会存在变色效应不够明显的问题。

具有变色效应的硬水铝石,颜色不仅鲜艳,而且在不同光源之下颜色的对比也更为强烈,折射率通常大于1.70,因此同样有着较好的光泽,但是硬水铝石有一组完全解理,导致它在发生碰撞时极易发生破裂,耐久性相对较差。不过这种宝石本身属于稀有宝石,再加上具有较为迷人的变色效应,受到了很多宝石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二、同种宝石品种之下的变色效应应该如何评价呢?

1、宝石本身的颜色需要有较高的质量

颜色是评价宝石价值最为重要的评价因素,其占比可高达60%,而谈到宝石的变色效应,本身就离不开颜色的评价,因此在评价变色效应之前,宝石首先需要评价宝石在不同的光源下自身的颜色,而颜色的评价自然离不开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个物理参数。

以变色金绿宝石为例,虽然它被戏称为白天的祖母绿,夜晚的红宝石,但是真正的能够达到颜色鲜艳的程度是少有的,多数变色金缕宝石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褐色的色调,对于绿色的排序一般为翠绿、绿、淡绿,而红色品质的排序为、紫、淡粉色。

下图为产自俄罗斯的变石,无论在哪种光源下,都呈现较为漂亮的颜色。


下图为产自斯里兰卡变石,虽然具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但是颜色的明度与饱和度都相对较低,并且绿色中带有黄色色调,红色中带有褐色色调,整体的美观度就不如上一个样品美观了。


下图为产自斯里兰卡变石,带有明显的褐色色调,并且变色效应不够明显。


再以变色蓝宝石为例,虽然变色蓝宝石的颜色变化是从蓝色与紫色之间的变换,变色效应本身不够明显,但是,如果这两种颜色都能够达到较高的明度和较高的饱和度,依然可以作为变色蓝宝石这一品种之下的“高”品质。下图即为品质较高的变色蓝宝石,日光灯下呈现美丽的蓝紫色,白炽灯下呈现悦目的紫色。


在看下图为具有变色效应的锰铝榴石,虽然从色相上来看,属于彩色宝石的流行色(绿色和红色),但是这两种颜色都没有呈现出较高的饱和度以及合适的明度。相对于常见的锰铝榴石品类(芬达石)来讲,除了具有变色效应以外,并没有展示出较好的美观度。


2、在不同光源之下颜色变化的明显程度

变色效应能够引人注意的地方其实就是颜色在不同光源之下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程度自然就会成为了评价变色效应的因素之一了。其实在上一个评价因素中我们已经提及,不过为了更多的对比,我们以颜色多变的石榴石为例来深刻的理解颜色变化。

下图为含有Cr与V元素的镁铝榴石,其中左图为白炽灯下,带有明显的粉色色调,颜色类似于粉色的碧玺,右图为日光灯下,为明显的紫色,类似于紫水晶,无论在哪种光源之下,样品都显示较为鲜艳的颜色,但是在不同光源之下的颜色差异是非常弱的。


但是下图同样为具有变色效应的镁铝榴石,同样在两种光源下显示较高的明度以及较高饱和度,但是在不同光源之下的颜色具有较为明显的对比,其中在白炽灯下的颜色显示为较深的红色,而在日光灯下显示饱和度较高的紫色,而这种明显的颜色差异才是变色效应最为引人之处。


下图为具有含Cr且具有变色效应的钙铝榴石,产自埃塞俄比亚,左侧与右侧依然是分别是样品在白炽灯与日光灯下所呈现的样子,第一眼看到这两张对比图片的时候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并没有非常明显的颜色变化。


将相应的颜色进行投图会发现,样品基本上在同一色相内或者在临近的颜色范围内变化,而这样的变色效应虽然能够为普通的样品增值,但是依然不够吸引人。


再以镁铝榴石-锰铝榴石为例,进行说明。下图为三个具有变色效应的镁铝榴石-锰铝榴石固溶体,但是同时具有含量较高的钙铝榴石,在日光灯下具有较浅的粉色,在白炽灯下显示褐色色调,两种颜色属于临近的颜色,并且具有较低的饱和度。虽然可以观察到变色效应,但不够明显。


下图同样是产在马达加斯加两种不同的具有变色效应的石榴石,并且同为镁铝榴石-锰铝榴石固溶体,其中一种在日光灯下显示和黄色,白炽灯下显示紫红色;另外一种为在日光灯下显示蓝绿色,白炽灯下显示紫色。由于变色效应主要与V和Cr密切相关,不同种类的变色效应也同样与两种元素的比例有关。但无论怎样,他们除了本身具有较高的明度以及相对较高的饱和度外,变色效应同样明显、容易检测,足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3、不同种类的特殊光学效应的叠加

宝石能够出现特殊光学效应本身就是一件小概率的事件,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殊光学效应同时出现在一颗宝石身上时,则是极微小概率的事件。而变色效应通常会与猫眼效应与星光效应同时出现,例如变色金绿宝石猫眼和变色星光蓝宝石。

好了,关于宝石的变色效应的评价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