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冬不拉拉 2020-02-19

因为济南惨案,高中生季羡林1928年失学在家待了一年。次年,日军撤出济南,国民党军队开了进来。学校校长换了人,教师队伍也有很大的变化。国文课本也从文言文改为白话文,学生不再学习经学,作文也改用白话,季羡林为之耳目一新。教国文的老师也不再是什么前清的翰林、进士,而是清一色上海来的青年作家,他们是胡也频、董秋芳等,这两位是季羡林的业师,对他的影响很大。季羡林曾评价道,“胡也频,这个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和文学史上宛如夏夜流星一闪即逝但又留下永恒光芒的人物。”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季羡林

若论学历,胡也频应该是高中肄业,因为他仅仅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了一年中学,后到大沽口海军学校学机器制造。时间也较短,算是职高生。胡也频能够应聘到济南来教中学,可见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还是比较开明。只要你有能力和学识,就给你提供这个舞台。譬如著名作家沈从文就仅仅是小学毕业,北京大学旁听了一段时间,就在山东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胡也频1903年出生于福州,左翼作家,曾任“左联”执行专员。作品以短篇小说居多,也有一些诗歌传世。同以前的老师完全不同,胡也频在课堂上不但不讲《古文观止》,连新文学作品也不大讲。每次上课,他都在黑板上大书“什么是现代文艺”几个大字,然后用浓重的南方口音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地讲起无产阶级革命来,只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入了迷,“现代文学”“普罗文学”,一下子变成了他们的兴奋点。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民国女生

别看胡老师年纪轻轻,个子不高,眉清目秀,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可他不愧是革命作家,意气风发,大义凛然,视敌人如无物,勇敢无畏。当时济南是国民党的天下,学校也掌握在他们手里。1929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实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设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查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训育制度。

胡也频是1929年冬来济南教书的,他应该完全知道学校训育主任的存在。如果学校师生倾向革命的话,学校训育主任定会知晓,当然会给当事人带来麻烦。可是胡也频不仅在课堂上大讲革命文学,而且在课下组织成立“现代文艺研究会”,公开在学生宿舍的走廊上张贴海报,摆上桌子,发放表格,招收会员。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胡也频

“革命啦!”学生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热闹得像过节一样。在胡也频的鼓动下,市面上流行的几本普罗文学理论的译文学生抢购一空。大家生吞活剥地读着,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胡也频还准备办一个刊物,季羡林是积极追随者,帮助招兵买马,并为刊物的创刊号写了一篇稿子,题目是《现代文艺的使命》,通篇鼓吹革命。季羡林那时虽然稚嫩,对革命知之甚少,但积极性颇为可嘉。

那一年,胡也频的夫人丁玲女士从上海来济南探亲,大多数学生成了她的“追星族”。关于丁玲和胡也频的相遇相知,还有一段不太浪漫的故事。1924年,胡也频参与编辑《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开始在该刊发表小说和短文。夏天,胡也频与同年来到北京的丁玲相识。胡也频对端庄大方的丁玲颇有好感,尤其是丁玲身上的书香气质,深深吸引了他。胡也频家境十分贫寒,幼年曾入私塾读书,却因经济原因两度辍学。这成了胡也频心中永远的遗憾。胡也频从丁玲身上看到一种饱读诗书的女孩才能有的修养和气质。心里十分倾慕。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丁玲

彼时的丁玲,时常为亡故的早夭的弟弟而苦闷。对殷勤的胡也频,丁玲虽没有特别的好感和心动,但也不反感,只当一般的朋友往来。随着二人往来增多,丁玲逐渐了解了胡也频的身世和过往。胡也频因家中困顿,十五岁时便开始在一家金银首饰铺当学徒,吃了很多苦。虽时常为生计忧愁,胡也频心中却始终有一个读书、写作的梦想。1920年,胡也频终于靠多年攒下的一些钱来到上海,进入浦东中学读书,时隔一年,又到大沽口海军学校学机器制造。后来海军学校因故停办,胡也频又一次失学了。

没了容身之地,胡也频一路流浪到北京。初到北京时,胡也频好不容易找了一家公寓,和老板谈妥,平时帮忙做些杂事,勉强以此为生。公寓里住了许多青年学生,时日一长,胡也频便与学生们熟识起来,经常向学生借阅文学书籍。不知不觉间,胡也频阅读了许多文学作品。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民国学生

与丁玲相识时,胡也频已经开始参与编辑《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有多篇小说和短文在刊物上发表,事业和生活渐渐好转起来。胡也频坎坷、艰难的经历,使丁玲对他多了几分同情和敬佩。丁玲的文笔、才华在胡也频之上,二人相处却十分融洽。胡也频比丁玲年长一岁,论及人生阅历、经验,都比丁玲丰富。最难得的是,胡也频历经世事却不改本真,始终保持着热情。这也是丁玲欣赏胡也频的地方。随着二人交往的不断加深,胡也频得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丁玲,甚至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程度。丁玲这样一个才情斐然的女子,对感情却并不敏锐,并未回应胡也频炽热的感情。但胡也频并不气绥,殷勤不改。胡也频从朋友们口中得知,丁玲原有一个弟弟,后因病早夭,丁玲内心深处一直为此感到痛苦、遗憾。胡也频便特意找来纸盒,在纸盒里盛满玫瑰,又写了一张字条:“你一个新的弟弟所献。”以此安慰丁玲。丁玲收到这一大纸盒的玫瑰,看到纸条上的内容时,联想到胡也频比自己整整大了一岁,不由感到非常好笑。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玫瑰女人

由于生活窘迫,丁玲不久离开北平,返回湖南老家。胡也频闻讯后,向朋友借钱追到湖南,当他风尘仆仆出现在丁玲面前时,丁玲被深深感动了。丁玲简直不能想象语言不通的胡也频下了火车后,是如何辗转打听到自己家的。站在丁玲面前的胡也频,穿着月白长衫,满身征尘,唯有一腔爱意。胡也频望着丁玲,眼带笑意,丝毫没有长途跋涉的疲惫之感。望着眼前这个人,丁玲感觉很好笑,又感动得想哭。因为胡也频的单纯、执着与热情感动了丁玲,丁玲因此接受了他的爱。

1925年秋,胡也频与丁玲结婚。二人的新家,除了书籍刊物和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别无他物。经济虽拮据,丁玲和胡也频的日子却过得有滋有昧。有时候,眼看米缸要告罄,丁玲便熬上两碗稀粥,一人一碗,就着一碟青菜,或自己腌制的咸菜,便是一顿饭。当家中最后一点米也吃完了,丁玲便会打开柳条箱,翻出一些时新的衣服让胡也频拿到当铺换钱。寒暑几度,业精于勤。多年来,丁玲读万卷诗书,也写下大量文章,对文学有了更深的感悟。二人的文学底蕴日益深厚,渐渐地,也摸索出一些刊物的风格和特色,各自都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粗茶淡饭

在文学这条路上,丁玲不复当初的迷茫、困惑,信心与日俱增。1928年,丁玲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小说月报》上发了,“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时任《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对丁玲的才华极为欣赏,特意写信给丁玲,嘱托丁玲一有新作品,尽管寄给自己。丁玲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写作打开了新的局面,逐渐成为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女作家。

因此,济南的高中生知道丁玲的名字并不奇怪。丁玲身材丰满,个子比胡也频略高,还穿着挺高的高跟鞋,这般时髦的服饰引起学生的关注。看着胡老师和夫人手拉手走在坑坑洼洼的马路上,大家感到既新鲜又羡慕,于是议论纷纷:胡老师真是一位好丈夫!因此对他更加尊敬了。可是好景不长。自从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反动的黑暗统治,在文化方面也同样发动了残酷的反革命“围剿”。1930年,胡也频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连夜秘密潜回上海。

英雄胡也频:丁玲的丈夫,季羡林的老师,鲁迅曾写文纪念他的牺牲

鲁迅先生

1931年1月17日胡也频被捕,2月7日同柔石、冯铿、殷夫、白莽等左翼作家一道,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年仅28岁。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怀念自己的战友,“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鲁迅在文章中愤怒声讨反动派的暴行,感叹彼时的中国,“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胡也频虽然像夏夜里的流星—样一闪而逝,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丁玲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