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情澎湃醉乡愁 -----序固村镇志

 举手之劳 2020-02-19

日月悠长、山河无恙。跨入2020,又是一轮红日,又是一番春风

梦想,点燃心中希望,实干,催动前行脚步。2019 29日应邀参加固村镇志初稿评审暨乡贤座谈会,看到历经三年编撰的固村镇镇志初稿,当时眼前一亮。不觉一年过去,欣悉固村镇志》即将付梓面世,不由滿心欣喜。编撰人员吸纳各方真知灼见,一年修订完善,通过调整志书结构体例,补充增加部分内容,删繁就简,条分缕析,斧削笔润,纠谬正误,处理好交叉重叠部分,重新考证一些史实、文字的错误,使《镇志》体例更加完善,特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血肉丰满。

宁都,素有之乡诗国的美誉,从一部镇志的诞生,让我感受到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如一曲美妙的绿色旋律,跳动在宁都固村发展的恢弘乐章中。在宁都甚至在赣南固村镇称上是集传统文化镇、历史军事重镇、革命历史镇、特色经济镇、旅游景观镇等类型于一身的醉美美丽的琴江不仅涌动澎湃的诗情,更流淌着客家酒香。编撰《固村镇志》在乡镇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无疑具有代表性的标杆意义。

固村镇党委、镇政府2016年启动《固村镇志》编纂工作以来,始终秉承铭记历史以启未来的使命担当,把编撰《固村镇志》工作当做问古今,正得失,厚风俗,“存史、资政、育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修志,挖掘固村人文历史,推介固村地理风光,继承固村优秀文化遗产,充实固村文化内涵,提升固村人文形象,成为体现固村地方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精神视窗”。《镇志》采用横分门类、纵述历史的方法编写,全方位地展示了自然地理、历史沿革、人文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波澜壮阔历程。记述了固村沿革、废兴、天文地理、人才物产。真实记录了固村上千年的进程与成就,纵追溯到南宋建圩以来的历史,横揽自然、地理、政治、经济丶文化、人物、社会等,凝结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标识着历史文明的印记,贮藏着民族的精神信息,是我们心灵的故园。

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为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古老文化传统焕发勃勃生机、展现新的活力,成为保存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文化支撑。乡镇是有生命的活体,对于一个古老的镇,岁月就是年轮乡镇是无数中国人生命的底色和成长的摇篮。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音,忘不了乡思,事关城镇化进程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保护,事关文化血脉的传承。同时,科学记录城镇化进程,反映城镇化成就,也为今后探索城镇化发展规律、积累经验提供了基本素材。作为全面系统记述一定行政区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资料性文献,志书是以上功能最好的载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依恋一方水土。镇是基层行政组织,镇志更接近中国基层社会发展变迁的国情,是基层地情记录文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而作为充分反映本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镇志又能全面展示地方发展脉络,有助于摸索发展经验,为探索中国乡镇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与省、市、县三级志书相比,乡镇志虽属小志,但意义不小,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乡镇志的作用更显重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中,千差万别的乡土社会所保留的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传统,可以为新时期民族文化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源泉。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我们有能力建设更现代、更便捷的城镇,但是却造不出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只有记得住乡愁,我们才能带着传统走进现代,铭记历史走向未来,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新型城镇之路,建设出更多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美丽乡镇。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来说,故乡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情怀终生难忘。人,一旦生在什么地方、长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山水草木、人文地理、村闾小巷、乡俗民情,便会像盐渍刀斫一样深深地渗透在他的心窝里,镌刻在他的记忆中,使他一生一世都会与之结下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时时刻刻都在怀念着、向往着、追忆着,每每使心中充满温馨,使生活洋溢喜悦。

什么东西最有魅力?故乡的山水,乡音乡情的记忆,乡土的气息和家乡菜的味道,不管走到哪里,总是触动心弦。镇志记录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历史文化,家乡的风土人情,这些最能激发远方游子和本地民众的爱乡、爱国情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从“诚意、正心、修身”开始,到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从国家一统志、省市县三级志,到乡镇志、村志、家谱,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编撰镇志,是适应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需要、适应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造福桑梓、永传后裔、惠及子孙,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死文物变成活资源。把普及乡土文化保护与延承的教育作为一项全民素质教育内容,常抓不懈   

古人言,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作为一个区域,一个地方的发展也概莫能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无论思想共识形成、精神力量汇聚,还是社会风尚引领、文化繁荣发展,都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激发全民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鸟恋山林,鱼思故渊。年关将至,乡愁愈浓。虽然书未到手,似乎如春暖花开般清雅书香带着故乡的年味扑面而来。隐约听到崔颢的声音,从唐朝一直吟哦到了如今。情不自禁走进重温回顾故乡或深刻或温暖的记忆。志书不说话,乡愁却在我心底潜滋暗长,像一支低沉而悠远的歌,一又一,在心底唱响,永不老去。“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是一种精神情韵,是一种广阔的文化情怀,是我们心灵的故园。只有这个故园在,我们才能回望来路,才能追溯文化,才能回眸历史的目光,才能把过去、现在、未来衔接为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奔腾不息,孕化出我们的文化底气,激荡出我们的文化情怀。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

何以解乡愁?此时此刻最想―读《固村镇志》 在传承文化延续历史的文脉中,在滚滚前进的城市发展中,“留住记忆”“记住乡愁”。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乡愁”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故乡是美好的也是古老的,参天的老树只有不断绽放出新的嫩芽才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守望记忆中的家园,更需要在时代浪潮激荡中重建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为梦想的绽放培育新的土壤

希望所有阅读到《固村镇志》的朋友能唤起你心里那份深沉的乡愁和乡恋。

是为序。

2020/1/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