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怎么治?习古今名医医案,得失眠之良方!

 xcaq 2020-02-19
伤寒也不寒 2020-02-19 12:54:01

(一)刘渡舟医案

李XX ,男,49岁。患者失眠已2年,西医按神经衰弱治疗,曾服多种镇静安眠药物.收效不显.自诉:入夜则心烦神乱.辗转反侧.不能成寐。烦甚时必须立即跑到空旷无人之地大声喊叫,方觉舒畅。询问其病由.素喜深夜工作.疲劳至极时,为提神醒脑起见,常饮浓厚咖啡.习惯成自然,致入夜则精神兴奋不能成寐,昼则头目昏沉,萎靡不振。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状红艳,格外醒目,切其脉弦细而数。脉证合参.此乃火旺水亏.心肾不交所致。治法当以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令其坎离交济.心肾交通。

黄连12g.黄芩6g.阿胶10g(烊化).白芍12g.鸡子黄2枚。此方服至3剂,便能安然入睡.心神烦乱不发,续服3剂,不寐之疾,从此而愈。

(引自: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评析:本案为刘渡舟治疗失眠验案之一。刘渡舟,1917 年生。辽宁省营口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常务理事。少年时代曾随王志远、谢泗泉学习中医7年之久。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数十年,为当代经方学家.对水气病痰饮病、肝胆病、心病、脾胃病见长。著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四讲)等书,失眠《内经》谓之“不寐”、“不得卧”。成因有痰火上扰者;有营卫阴阳不调者;有心脾气血两虚者;有心肾水火不交者。本案至夜则心神烦.难以入寐.乃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而独炎于上所致。陈土铎《辨证录)云:“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本案患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致使心火翕然而动,不能下交于肾.阳用过极.则肾水难以上济于心。又饮咖啡.助火伤阴.使火愈亢.阴愈亏。观其舌尖赤如草莓,舌光红无苔,脉细而数.一派火盛水亏之象.证属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无疑。治当滋其肾水.降其心火.选用《伤寒论>黄连阿胶汤》。方用黄连、黄芩上清心火;阿胶、鸡子黄下滋阴血。至于芍药一味,既能上协芩连以清火,又能酸甘化阴以生阴血。诸药配伍.以奏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效.又体现了《难经》的“泻南补北"的精神。

(二)姜春华医案

高XX.女.31岁。1971年1月3日初诊。

初诊:患神经衰弱.失眠1年余,服过多种安神镇静药无效。现头昏、失眠、心悸,面色苍白虚浮。脉弱.舌胖有齿印。

桂枝6g,炙甘草9g,牡蛎30g(先煎).龙骨15g(先煎),黄芪9g.七剂。二诊:服上方后失眠症状有改善,但心悸、怔忡依旧。前方加淮小麦30g,大枣7枚,续方7剂。

[引自: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0(3)]

评析:本案为姜春华治疗失眠验案之一。姜春华,1908 年生。江苏南通人。中医教授。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卫生部金质奖章。幼从其父青云公学医.20岁到沪行医,后问业于陆渊雷先生。建国后受聘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任中医科主任。临床擅治肝病、肾病、心血管病在肾本质、活血化瘀的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主编《肾本质研究》《活血化瘀研究》、《中医治则研究》等书,发表论文300多篇。本例长期失眠.服镇静药罔效。姜氏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获效。姜氏认为:“桂枝、甘草有兴奋作用,龙骨、牡蛎有镇静作用。阳药与阴药同用,看起来相反,实质是相成。兴奋药与镇静药同用,治疗失眠比单用镇静药效果好。"此案治法用药颇具特色,充分显示了姜氏中西医结合的论治思想.值得研究和借鉴。

(三)田令群医案

李X,女,32岁,因反复失眠半月于1998 年4月来就诊。症见;睡眠难安.每晚仅能睡2~3小时.胸闷,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田师认为:病人平素喜食肥甘厚味,日久酿成痰热,内扰心神而致失眠.属痰热上扰型不寐.故治以清热化痰,安神定志。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茯苓、枳壳、竹茹陈皮、佩兰、木通各15g.水半夏、白豆蔻各1lg.炒枣仁、合欢皮、龙骨、蓮草各30g.黄连、甘草各6g。5剂后.睡眠好转.每晚可睡3~4小时.时有头昏、胸闷等,遂随症加减,调服1个月,不寐病愈。

[引自:四川中医.2000;(10):2-3]

评析:本案为田令群治疗失眠验案之一。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田令群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数十载.精通岐黄,学验俱丰,擅治内科疑难杂症,屡收效验。田氏认为痰热是导致本例失眠的主要病因。正如《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所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安.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多矣。”故从痰治。方中黄连、枳壳竹茹、水半夏、陈皮清热化痰,佩兰、白豆蔻芳香化浊,炒枣仁、合欢皮、龙骨、茯苓安神定志.木通、律草清利湿热,甘草调合诸药。全方配伍精当,方证合拍,故效果显著。

(四)程莘农医案

吴xX.男.59岁.1992年9月12日初诊。顽固性失眠30余年,入睡难,梦多.劳累后病情加重.近3年来完全依赖催眠药睡觉,胃脘胀满,矢气频作,大便日2~3行,食用牛奶后易引起腹泻,腰部酸痛不适。2年前曾于北京某医院查肝功、胆红素指标偏高,印象为"胃肠功能紊乱”。舌质淡紫,尖红苔白.脉象弦。证属脾虚胃气不和。治宜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处方:中脘、天枢、气海.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针刺手法:平补平泻法。经治4个疗程(6次为1个疗程).脾胃功能渐复,脾胃诸症明显减轻,睡眠渐趋安稳.安眠药已减半服用。继续间断巩固治疗4个疗程,停服催眠药.每晚能够安睡6~8小时。

[引自:山西中医.1994;(4):16- 17]

评析:本例为程莘农治疗失眠验案之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程莘农教授是闻名中外的针灸学家,擅治各类疑难杂症,圆机活法,屡起沉疴。脾虚则心失所养,胃气不和.浊气不降.上扰神明.故失眠。选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健脾消胀,和胃降浊,内关、神门、三阴交是程氏治疗不寐的经验选穴.内关是心包经络穴.神门为心经原穴.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三穴合用,宁心安神。太溪为兼症选穴.配神门又可交通心肾。证系虚实夹杂.所以针刺手法用平补平泻法。此案程氏由于抓住了脾虚胃气失和这一根本病机,所以多年顽疾.守方治疗得以奏效。

(五)李世珍医案

党XX.男.38岁.干部。1989年 4月初诊。主诉:失眠5个月。病史:8年前在学校备课熬夜后出现失眠.后治愈。5个月前.又因用脑过度失眠复发。开始用催眠药有效.后来效果不佳。夜间多梦心烦,仅能睡3~4个小时。平素有心烦心悸.咽干口干.头晕,耳鸣.两眼干涩.视物昏花.腰酸.健忘.头脑不清等症状。

检查:面红唇干.手足心热,心悸。舌质红,苔薄而干,脉象细数.左关偏于沉细弦。

诊断:不寐.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型。

治疗: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取穴:神门(双)、复溜(双)。

操作:毫针刺法.泻神门.补复溜(双).隔1~2天针治1次。六诊后.咽干口干和两眼干涩治愈.视物明显好转,八诊后.不寐好转,中午能入睡片刻.夜间能睡眠6小时.头脑清醒.心烦心悸和头晕耳鸣等均有明显好转.十诊后.心烦治愈.能熟睡.醒后又能很快入睡.十六诊巩固疗效.其后来信告知,针愈未发。

(引自: 现代中国针灸名家医案)

评析:本案为李世珍治疗失眠验案之一。李世珍.1927 年生,河南省南阳县人。张仲景国医大学临床医务部主任,针灸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河南中医学会理事.河南针灸学会理事。早年随父学习中医.1953年结业于卫生部针灸师资班。其后一直从事针灸教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本例肾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热扰神明.神志不宁而为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故泻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子穴神门,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补足少阴肾经的母穴.为虚则补其母,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二穴配伍.共奏滋阴清火,交通心肾之功效。

仅供中医师学习,若用药请咨询中医师

选自《古今名医内科医案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