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师系列专访九】谢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茂林修竹gjav9y 2020-02-19

搜狐 11-01 14:28 

主持人:搜狐摄影频道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是搜狐摄影频道为您带来的大师访谈系列节目,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艺术顾问谢墨先生,同时也是一位非常专业的水下摄影师。下面请谢老师给搜狐的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

谢墨:大家好,我是谢墨。

注意!这些手机助手不能用
广告
图片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已经从事了多年的水下摄影工作,您之前也是一位商业摄影师,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起拿起相机拍照片。

谢墨:说得更真实一点,我是一个发烧友。

主持人:您是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您太谦虚了。

谢墨:因为只有对摄影发烧才会坚持,我最早入这行就是一个发烧友,我是搞广告工作,顺便做项目,拍东西,以前搞设计,搞培训,慢慢觉得开一个工作室拍点广告也挺好玩,才开始又走向商业道路。

主持人:首先以玩的心态,非常喜欢的心态。

谢墨:没错,喜欢太重要了。

主持人:我知道您父亲也是一位画家。

谢墨:对,我父亲是一位画家。

主持人:爱画油画,而且还经常出去写生,出去写生的过程和摄影寻找拍摄场景差不多,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好的位置去拍,然后您的父亲通过另外一种表现手段,用油画笔画下来。

谢墨:没错,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我们喜欢追求早晚,但是对他们油画写生来说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早晚的光线变化特别快,我们的摄影相机记得下来,他们的画笔来不及,所以反而有时候他们不会跟我们同一时间段出现。

主持人:您说到玩,说到发烧,您从什么样的契机,把您从地面上变到海里面。

谢墨:在2011年我接了一个广告单子,帮三亚某潜水中心拍广告,进行简单的培训后觉得如鱼得水,很自如,没有一点恐惧感,到最后还把教练的鞋子拿过来,自己游不用教练管了,之前他得拎着我,我觉得我浮性很好,很自如,所以我觉得应该用手里的相机去拍海里美丽的东西。

再一个刺激我的东西是三亚那片海破坏得一塌糊涂,我在海南长大,跟我小时候的海完全两回事,我觉得很有必要拍一些美丽的图片,唤起大家的回忆,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家园原来是什么样子。

主持人:很多摄影师提到要用手里的相机去唤醒人类,不要过度开发地球,要保护现在已经残破不堪的地球,同样您也是带着在海边长大的孩子的情愫,从小在海里面玩,可以很轻松的游泳。很多人第一次潜水,背着氧气瓶下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下面会有导潜员拎着你背着袋子,告诉你应该往哪走,甚至他带着你往前游。当您自己掌握了技术,您也考了证书,有资格证之后,再很自如的有导潜和陪伴的人一起下水时,纯粹是为了摄影目的去的时候,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谢墨:没错,所以我当时引起了很强烈的愿望,我应当到海里拍一拍,所以2006年我考了证,也买了相机,潜水壳、灯,都备齐后,第一潜我就到了泰国斯米兰国家公园。

主持人:您当时用了什么样的器材,数码的还是胶片的?

谢墨:佳能的5D,直接用数码,在塞班的时候我曾经浮浅在下面拍过胶片。考了证后我直接上数码,我觉得数码应该可以超越135的胶片。

主持人:我觉得135系列,数码足够大的象素。

谢墨:最关键的是不需要你上来马上换胶卷。

主持人:拿一个大容量的卡下去,只要你电池够。

谢墨:我2001年去帮人家拍广告,挂了四个相机,拍完一个再换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

主持人:数码时代就有它的便利之处,数码时代对于拍摄海水色温的调整有它的便利性。现在数码相机兼具了拍Video的功能,我知道您甚至可以用数码单反相机在下潜的时候拍一些Video,这是另一种思路,也是一种很好玩的过程。

谢墨:没错,我也拍过视频,也制作过,如果有机会我给你看一下。

主持人:可能大家都会对在海里面潜水用的相机设备比较感兴趣,您可以让我们看一下吗?

谢墨:可以。

主持人:这就是一台您日常工作中用到的。

谢墨:平时常用到的设备,海里常用的潜水设备,这个是5D Mark II的防水壳。

主持人:一个全金属的防水壳,中间有橡胶的密封圈,每次在拍摄的过程中,拆开的时候还要重新再涂密封的油。

谢墨:我们叫欧灵油,还有鱼眼,15鱼眼镜头防水罩。

主持人:相机壳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你用到的不同镜头换,当你用到广角和鱼眼头时用这样的防水壳。当你用到100毫米微距的时候又是另外的防水壳。

谢墨:因为在海底玻璃的曲率不同,不可能一个镜头能够涵盖所有的。

主持人:长度也不一样。

谢墨:所以每个镜头会更换防水罩。这个叫做浮力壁,一般的壁有一定重量,但是用浮力壁是负浮力,对相机会起往上拖的作用。

主持人:它是一个中空的设备,同时也是一个支架。

谢墨:两边的灯可以自由张开,像一个螃蟹一样,可以自己调整。

主持人:在海底的时候会困扰关于海底的色温问题,我们如果潜到深度比较深的时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或夜里深浅的时候就需要用到灯。

谢墨:250灯目前是潜水里面最大功率的。

主持人:它应该可以支持手动输出功率调整,那全功率输出时大概能拍多少张?

谢墨:可以拍200多张。

主持人:在水下摄影的时候,海水温度比较低,会对相机的电池有影响吗?

谢墨:应该是散热作用,还不错。

主持人:还可以,不会让相机过冷。

谢墨:不会过冷。像我们平时去的东南亚、赤道那一带,水温都在25—28之间,很少去到10几度,只有10几度的时候才会对电池消耗有一定影响,会加倍。但当20多度时没有影响,而且它里面本身防水,里面的温度比较高,我们还担心它温度太高,所以起到了一个散热的作用。

主持人:用两只闪光灯的好处是什么?

谢墨:两只灯可以自由的控制光比。

主持人:去造影像。

谢墨:比如用一只拉后点,加一只柔光罩,可以打出补光的效果,可以往这边拉远一点,加长臂,可以打测光,在里面可以很自由的组织。

主持人:像这样的潜水设备是可以单件的自由组合,可以加到你想要的任意长度。在海里的时候有海水的浮力,以及水的浮力,可以让在陆地上感到非常沉的设备,相对在海里自如一些。

谢墨:这套加起来有20多斤。

主持人:在陆地上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谢墨:在水底下就可能只剩下5斤,4—5斤。

主持人:但还是有重量,它两个伸出来的臂,会对您游泳前进有阻力。

谢墨:特别单手握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扭矩,所以长时间单手拍摄时,久而久之手臂就会劳损,我现在就经常劳损,有时候要单手抓住一个东西定住,拍微距的时候要定着,因为水流特大。像豆丁海马喜欢在水流大的地方。

主持人:豆丁海马这样的水生物。

谢墨:也叫侏儒海马。

主持人:非常小的。

谢墨:一公分多那么一点,藏在海白里,所以看不到很难找,海白很喜欢到水流大的地方吃微生物,水流大能够增加微生物的流量,那个地方就要定在那里拍,手特累,长时间的坚持十几分钟手就像虚脱一样,所以浮力壁有时候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您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谢墨:你想知道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主持人:比如我们见到一些本来我们认为很凶猛的鱼类。

谢墨:肯定类似鲨鱼、海蛇这些人类比较害怕的东西,但在海里面这些东西对我们都不是可怕的,除非见到大白鲨,其它鲨鱼基本还比较温和,它们毕竟还不是食物链最顶端,只有大白鲨才是。

主持人:经常拍的都是可爱的小生物。

谢墨:但就算是这些小生物也别动它。

主持人:有剧毒的。

谢墨:会突然让你承受不了,任何一种小鱼类都有可能有它的致命武器,才能在海洋这种危机四起的地方生存下去,这是它们的生存原则。

主持人:您这套加了防水壳的单反相机,在水下操作,通过那么小的取景器,观看起来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是不是更多的采取盲拍的方式。

谢墨:有时候会采取盲拍,比如这个地方要突然低下去拍才能拍到,你想在半秒之内潜下去很难,必须先把气一呼才会沉得下去,这个过程得用2秒钟以上的时间,还不如把相机往下放去拍,这种情况可能会用到盲拍。

主持人:相对能够拍到容易一些。

谢墨:对,鱼眼的涵盖角比较大,有经验的摄影师盲拍的差异不是很大。

主持人:用到长焦头,比如用100毫米的微距头是不是对焦非常困难, 您要带潜水面罩,还要通过相机的取景器去看。

谢墨:对我来说,拍微距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主持人:并且您还带着眼镜。

谢墨:我的眼镜还挺复杂,即近视又散光,现在还开始老花,我的眼镜忘带来了,是特制的,我在潜水镜里还加了一个眼镜。在外面配不到这种有这么多功能的东西,所以我只好自己去弄了一个眼镜片往里放,抹防雾油的时候我需要抹很多片玻璃,国外的潜水员看到都觉得很惊奇,还有DIY这个东西的,所以拍微距的时候相对困难,我每次都把眼镜涂防雾剂的时候比较小心,涂得比较理想,看得很清晰,这样就没有问题。

主持人:潜水潜下去之后,在水底下几乎做不到任何设备的调整,是不是在下水之前会做很多关于相机、器材、潜水的准备工作。

谢墨:初学者的时候头特大,每次装备相机都会碰到不是这个问题就是那个问题,怎么不闪了,或者怎么一个闪一个不闪,或者一会儿闪一会儿不闪,等等这些小问题,但现在熟练了弄起来就很快,跟熟能生巧有关系,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挺复杂的,而且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最好笑的是在水里面我们看到很漂亮的小生物时,大家都拍,有一个家伙不拍,大家问他怎么回事,他拿相机给我们看了一眼,把我们笑喷了,因为他的镜头盖没有拿下来,装着镜头盖下水里面,怎么拿镜头盖,所以当场都喷了。

主持人:所以下水的时候都要试试是不是工作正常。

谢墨:这是一个很细心的事情,下水之前要拿到水箱里,要泡一会儿,使温度与水的温度接近,我试过突然下水的话,玻璃前面就起一层,这样就惨了,需要再等十几分钟、二十分钟温度平衡了才可以,所以做海底摄影要有非常细腻的心态处理。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关于器材,关于准备,我们下面来看一下谢老师关于海底的照片。这是一张工作照?

谢墨:对,这就是刚才那个相机在海底的情况(图1)。

图1
图1

图1

主持人:全副武装的时候潜在水里面。

谢墨:这也是我海底摄影的一位师傅孙绍武先生在海底帮我拍的,他加了一个滤色片来拍,不用闪灯,只用滤色片来拍。

主持人:就能保证正常。

谢墨:对,让后面的色温都能出来,一般我们在海底是看不到这种颜色的,都是灰绿色,但是现在黄和红开始出来了。

主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滤色片。

谢墨:是偏橙色的。

主持人:这也应该是广角或鱼眼头拍摄的,比如佳能或尼康的鱼眼头都是加在镜头的后面。我觉得实现起来都挺困难。

谢墨:对,所以有时候需要能工巧匠,他们是比较喜欢琢磨的人。所以你看我的手特别大,正好在广角边缘。

主持人:我们知道会有一些玩红外摄影的人把相机拆开,拆去低通滤镜改成红外滤镜,我觉得这是科技,必须是喜欢动手,脑子里有想法的人才能实现。

谢墨:还要掌握它的原理。

主持人:有了滤镜之后很容易省去了打灯、后期Photoshop处理的工作,这个非常好。

谢墨:没错,像在印尼的达拉湾小岛,也是一个潜水点,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现在中国潜水员很喜欢去,最多的去过五次,但我们不是去得最多的人。每年五一有一队日本的夫妻,男的已经八十岁,每到那个时候必去那里,夫妻俩在那里包一个船,不跟别人参船,两个人在那潜一个星期,然后就走了,我觉得他们俩对这个岛的感情是最深的,而且这个岛给我的感觉不错,码头下面就生机昂然,风光无限(图2)。

图2
图2

图2

主持人:色彩很丰富的小生物。

谢墨:对,跟我一块学潜水的胡黎明也是中国著名的商业摄影师,他到那一看到码头,就说哪都不去了,专拍码头,码头太漂亮了,在中国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主持人:这个是水下大概多少米的深度?

谢墨:大概只有三四米,涨潮的时候五六米。

主持人:阳光透过海水,把五颜六色的海底生物都照射得非常漂亮。

谢墨:前面是我打灯的,后面是远处的是自然光。

主持人:这还是打光的。

谢墨:涨潮的时候会有绿水现象,水下微生物比较多的情况下有绿水,这个它的自然状态。

主持人:这个是?

谢墨:这个是海底像一朵花一样,远远的就在那里摆动吸引我过去拍摄,实际上它是一个海兔的卵,海兔是很小的一种卵虫,有点像蜗牛那样的爬虫,小小的,但是它的卵也挺大的,有那么大一朵,随着海流摆动很漂亮(图3)。

图3
图3

图3

主持人:应该是很多个在海里面连在一起。

谢墨:实际上这里面已经有千百个卵了。

主持人:小小的,一个一个的全部都是。

谢墨:大家很奇怪卵肯定要被别的生物吃了,为什么没有别的生物吃,海底动物就是一物降一物,它有它自己的招。

主持人:比如颜色。

谢墨:比如表面有一层胶膜一样的感觉,这一层膜是剧毒,任何生物只要接触它,或者吃了它必死无疑,所以它靠这个把卵保存了下来,所以要研究这个,很有意思。

主持人:这个是什么鱼,鱼群。

谢墨:我们叫杰克鱼,Jack Fish,它们也会成群结队在海底捕食生活(图4),在菲律宾一个叫APO岛的地方。

图4
图4

图4

主持人: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低角度的照片,可以看到珊瑚、鱼群,甚至于看到太阳照射的大光斑。

谢墨:时间大概是早上九点多、十点的时候。

主持人:旁边还有小气泡。

谢墨:那个小气泡是我的,我几乎是仰拍了,离我很近,用的是鱼眼,鱼大概就离我一米多,很近。

主持人:人只要不过分的入侵鱼类的领地,它们对人类还是很友好的。

谢墨:这种现象在国外常见,但是在国内就有点头疼了,任何生物、野生动物都远离人群,国外也会有害怕人群,但相对好一些。我学会一套跟它们接近的方法,所以我有的时候会比其他人贴着它们更近一些。

主持人:这种方法是什么?

谢墨:养过狗的人会发现一些特别的东西,实际上动物对你这个人喜欢不喜欢它是知道的,如果不喜欢狗经常去吼,喜欢的话会对着你摇尾巴,会感觉到你。

主持人:人身上有一种能让狗亲近的东西,比如说气味。

谢墨:还可能有你的心跳,在水里面这种心跳绝对可以传出去,呼吸也可以传进去,当动物看到你眼睛看到它的时候,你突然激动起来,心跳加快,它对你就有点小心了。

主持人:它觉得你对它是有攻击性,可能会伤害它们。

谢墨:要么太兴奋,要么想攻击它们,但如果你是很平和,很无所谓,它也会感受得到。

主持人:它会觉得你是它的同类。

谢墨:同类不至于,起码感到对它没有威胁。这张叫做海狼,一群海狼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圈,叫海狼风暴,这群海狼正好从我的身边游过,这种群鱼都喜欢在流很大的地方,那里有东西吃,我正好贴在它们旁边拍,我觉得用一个太阳做背景,可以显现出它们群居的感觉(图5)。

图5
图5

图5

主持人:这个是仰拍?

谢墨:稍微仰拍。

主持人:旁边靠近珊瑚礁吗?

谢墨:珊瑚礁是斜坡。

主持人:上面是太阳,形态也非常好。

谢墨:你看得非常准,这里面有十几、二十尾海狼,我已经上水在海面上了,我突然看到好多束光往海最深的地方打下去,我觉得挺神奇的就拿相机拍一张,把闪光灯关掉拍,刚拍了一张突然发现有一群小鱼游了进来,我说这送上门来了嘛,赶快再拍一张(图6)。

图6
图6

图6

主持人:灯是一个扇面型的灯光。

谢墨:太阳在中午的时候,必须是中午会形成这样的光,靠海浪起的波,波有不同的折射最后产生的光,很特别。

主持人:正好有小鱼经过。

谢墨:在陆地也可能出现,叫导光。这个像自然界的大眼睛在看着人类的感觉,这个是在菲律宾的宿雾岛,里面有一群沙丁鱼,肯定有上千万尾,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图7),所以我在那里拍摄很有感叹,这群鱼要在中国可能一个星期不到就全被渔民干掉了。

图7
图7

图7

主持人:被拖网一拉就没了。

谢墨:但是菲律宾人非常有远见的把它保留下来,我也看它们在抓鱼,他们就拿一个鱼丝线帮了一个小虾,几乎几秒钟就拿下来,就有了,那只就涂点酱油就在那里吃饭了,一会儿又丢下去再吃一只,大概两三只就把那碗中午饭吃完了。

主持人:渔民。

谢墨:就是帮我们开船的渔民,他们最多也就是这样吃,你说怎么能够吃得完这群鱼,不可能,也没有打。

主持人:我觉得当地对旅游景点有点保护,不让撒大网捞鱼的渔民过去。

谢墨:好像也没有太多的监护,但是他们有一种感觉,留着它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比如吸引了很多大鱼过来,海豚,鲨鱼那种鱼都会过来吃沙丁鱼,这些都是潜水员特别想看的,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各地的潜水员都要来这里看这些景象,所以会吸引潜水员过来。潜水员过来自然要消费,渔民家里的人都在潜水店工作这样就保证了他们的生活,如果打掉了,吃完了也就没了。

主持人: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循环,对于像中国的海南、三大这样的地方,过度的开发也是一个警示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外国的方法做。

谢墨:但因为大家都没有这个意识。

主持人:还有一点,中国的人实在太多,比如我们去蜈支洲岛的人比去海外岛屿浮浅的人多十倍百倍,可以看到去三亚蜈支洲岛的渡船每天不停的有船开过去,不停的有船拉回来。

谢墨:还有西岛,还有分界洲岛都形成了岛的旅游链。

主持人:甚至上头已经开始有酒店,人已经可以在那住,肯定会有废水,会有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前些年的蜈支洲岛周围的区域,船潜下去的时候还很漂亮,很干净,但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好了,都是人类的开发。

谢墨:这是魔鬼鱼,之所以要发一张,因为我潜那么多次水跟它们没有什么缘分,但那一次终于让我拍到它们了,我自己觉得挺不错的,我很喜欢。它张开两翼能够达到3—5米,但它吃的是微生物(图8)。

图8
图8

图8

主持人:不吃小鱼。

谢墨:就是特别小的鱼,大鱼追不上,所以就吃微生物,在水流大的地方,水有点浑的地方,冷暖交界的流微生物特别多。

主持人:它们就在那等着,就可以吃到很多。这张非常巧妙,是一张仰拍的照片,太阳透过水面,照过来的光晕,从白颜色到蓝,到深蓝,在画面中心的位置有一个滑行过的魔鬼鱼,很优雅。

谢墨:这个叫豹纹鲨,上面有一个印鱼(图9)。

图9
图9

图9

主持人:用吸盘吸在上面。

谢墨:对,这只豹纹鲨带了两个印鱼,这样就可以吸在上面,或者叫导弹鱼也可以,像大鱼身上贴几个导弹那种。

主持人:用吸盘吸在上面,可以不用自己游。

谢墨:它实际上是一种寄生物,和鲨鱼之间的关系是寄生关系,鲨鱼吃别的东西,有残渣留出来的时候,它就在旁边分享,所以这种鱼是很懒的。

主持人:它的嘴巴在哪儿?

谢墨:在前面,在印盘的上面。

主持人:上面一点点。

谢墨:所以这个鱼是最懒的一种鱼。

主持人:很和谐的共生场景。这个也很明显的用了两个灯,从左、右各加了灯。

谢墨:因为我离得太近,灯只能从两侧打,我是这样接近它的。开始时它见了我们就走,我们是一小队人,七八个人,看了我们就走,接近不了它。后面我们稍微退后了一点,我自己寻找,我发现在我下方十几米的地方,它躺在那个地方,我对着它,'Z字型'接近,而不是直对着它接近,边走边闪一闪灯,让它适应我,最近贴近了它,贴在它的脸前面,给它拍了好多张的定妆照,我那帮潜友也发现了,因为我边走边敲瓶,我给他们示意不要接近,我拍完几张定妆照再一个一个跟着鲨鱼在旁边躺着合个影。

主持人:它已经适应了你的闪光灯。

谢墨:有一个家伙还亲吻了它,结果它不喜欢它亲吻,还往前窜了一下,撞到我的潜水罩,我觉得跟鲨鱼的接触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

主持人:是非常可爱的生物。

谢墨:最后我发现见了鲨鱼不去追它,你等在那里它会回来看你,在很多地方都验证了这点。

主持人:水下摄影的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和谐共生的画面,希望人类也慢慢地把海洋还给鱼类,不要那么快入侵,人类也可以跟海洋生物有那么好的共生。

谢墨:这张是比较大型的,叫牛鲨,它从头顶上一掠而过,我做好准备,在它过来的时候拍了下来,这张说老实话是盲拍的,我的头几乎贴着它,如果在上面拍就拍不全,往下一压就可以拍到,所以这张正好把它的全画面都摄了进来(图10)。牛鲨也有攻击人类的记录,它在海底算是大型鲨鱼,在它上一级还有虎鲨鱼,接着就是大白鲨。

图10
图10

图10

主持人:这个水母。

谢墨:陆地上的人们都很讨厌它,因为一碰上它特别难受,在海里面游泳的很多人都会被水母蜇伤,但是在海里见到它时会觉得很欣喜,因为它很漂亮,各种各样的水母都非常漂亮,所以我很喜欢拍摄水母(图11)。

图11
图11

图11

主持人:这是离海面很近的一张照片,水母正在往下,上面有太阳的光线。这个是鹦鹉螺。

谢墨:鹦鹉螺在中国已经几乎灭绝了,只有南沙可能还有。这个是在帛琉那里拍的(图12),在菲律宾以东大概一千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的岛国,大概有100多个岛屿。

图12
图12

图12

主持人:旁边那个红颜色的珊瑚。

谢墨:鹦鹉螺生活在50—200米的海域,能拍到它不太可能,潜水证规定我们只能潜到40米。

主持人:浅下去会非常难受。

谢墨:我们给帛琉的潜水店一个任务,说我们这次来就想拍史前动物,我们中国没有了,就只能在你们这里拍,怎么样可以让我们拍到,他们说可以加点钱就行了,后来他帮我们完成了这个任务,拿了一个大概和桌子差不多大的铁笼,在上面开了口,在里面放了两只鸡,然后拿一个绳子放到海底100多米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再去拉,拉到30多米的地方,里面有18只鹦鹉螺,然后我们潜到30米左右的地方,把它们放出来,让它们自由,在自由状态下拍摄,所以它一直慢慢的往海底走。

主持人:这个呢?

谢墨:这个是魔鬼海星,全世界的潜水员都讨厌它,它专门吃珊瑚(图13),对珊瑚的破坏力非常强烈,并不是说我们想阻碍某些生物的习惯或发展,而是我们想矫正一下人类的失误,如果让它们泛滥了,世界上的珊瑚就可能在二十年之内就可能全部被它扫得差不多。

图13
图13

图13

主持人:它有这么强的攻击性。

谢墨:它的培育非常强,又杀不死,只能拿石头压着它,没有办法杀死它,把它砍成无数段,又会培育出新的。

主持人:跟蚯蚓一样。

谢墨:所以这种玩意没办法,主要因为它的天敌是螺,人类对螺的需求太大,把螺打捞走了,所以它没有天敌了,所以只好潜水员充当它的敌人。

主持人:这个海星的形态也非常好看。

谢墨:魔鬼海星。

主持人:像一朵菊花。

谢墨:它的刺非常毒,给它扎到了一个星期都会疼。

主持人:小丑鱼。

谢墨:小丑鱼和海葵是共生的(图14)。

图14
图14

图14

主持人:底下蓝颜色的是什么?

谢墨:蓝颜色的是海葵,你看海葵的触手在这里,它已经吃饱了,然后合起来,本来它是打开的,像一个蘑菇一样摊开着。

主持人:像一个月亮,然后三条小鱼在那。

谢墨:海葵最后合起来睡觉,然后小丑鱼就躲在它里面受保护(图15)。

图15
图15

图15

主持人:非常可爱。

谢墨:因为海葵有刺包,其它动物都怕,有点像水母,所以它靠着它生存,但实际上它们即是寄生又是共生的现象,小丑鱼本身可以作为诱饵吸引其它的生物过来被海葵捕捉,而且它可以提醒海葵有敌人来了,海葵在排卵的时候,小丑鱼可以帮它做警卫驱赶其它的鱼类。

主持人:这是海洋生物很常见的共生和寄生。

谢墨:我们在拍的过程中也在了解它们,很好玩。这个是水晶虾和海葵一起(图16)。

图16
图16

图16

主持人:特别透明的小虾。

谢墨:几乎看不到虾。

主持人:通过灯光的照射可以看到小虾的轮廓和它的须。

谢墨:两个小钳子,尾巴上有一点。

主持人:这个是在海葵旁边,非常漂亮的画面。

谢墨:这个用了一个大光圈。

主持人:应该是单灯。

谢墨:是海鳗的头,这边实际上也亮了灯,只不过调得比较弱,用主灯强调(图17)。

图17
图17

图17

主持人:海鳗的牙齿和眼睛。

谢墨:这边眼睛眼泡的轮廓。这个是鸡冠珊瑚,里面的纹理非常漂亮,像小星星般的小花都是它的嘴巴,它靠这个吃微生物,这些都是动物。人类最早以为它们是植物(图18)。

图18
图18

图18

主持人:是一个创意的照片。

谢墨:这个在帛琉拍的,在一个蓝洞里,让其他潜水员模仿跳伞,让它一直跳都跳不到底的感觉,我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海白就做一个前景,不至于那么单调。这个是人和动物的和谐景象(图19)。

图19
图19

图19

主持人:鱼是追着人在走。

谢墨:实际上是一个巧合,实际上人和鱼还有几米的距离,但是它正好进入(图20)。

图20
图20

图20

主持人:形态非常好。这张是非常巧妙的鱼和人类共生的照片。

谢墨:也是海狼与人组成的潜水员像。

主持人:像蝴蝶和它的翅膀,展开的背后是太阳,这样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鱼群的头部是冲着人的。

谢墨:实际上是在自身转圈,循环,像地球一样的转圈。

主持人:人类和鱼类非常和谐的场面。

谢墨:这个是海蛇,海蛇真的很毒,小时候我在海里面抓其它鱼虾的时候碰到过海蛇(图21)。

图21
图21

图21

主持人:它会咬人还是?

谢墨:奇怪的是它并没有咬我,海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像陆地上的蛇一样攻击性很强,海蛇很珍惜它的毒性,它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海底的猎物杀死然后吞食,它才能够到水面上换气,所以它的毒液量要非常够,所以它非常珍惜,不会对其它东西乱咬,只有它受到攻击或要猎食其它生物时才会用它的毒牙。

主持人:像人类对它来说是大型动物,它可能会觉得毒液不够,就不会浪费。

谢墨:不会,只要你表现出对它没有攻击性,跟它玩可以,有一些潜水员拿来在手里玩,放在身上盘绕等等,它也想逃,要走,你把它抓回来,如果它觉得你只是跟它玩不在意,但如果弄疼它了它要干你,还有它要上去换气你不让它换,老拽着它,它可能会攻击你。

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豆丁海马其中的一种,它生长在海白上非常小,跟其它的东西都隐蔽起来,根本找不到它,这些地方一般在二十米、三十米,有时候要用强力电筒照,然后晃一下,有时候会因为光的原因躲避光,只有动一下才能看到它,在这种情况下想拍摄它很困难,往往需要两个人配合。我们在拍它的时候,它的头就是不向着你,总是用背部对着你,你拍摄它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用灯照耀它,感染它,它会转过来(图22)。

图22
图22

图22

像这种白色的海白在海底非常少见,我这辈子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大型的海白,它每年只长5毫米,这个应该有2米,用了400年长,在中国没有这么大的(图23)。

图23
图23

图23

主持人:旁边有一个潜水员做对比,就可以看出海白有多大。这个是用鱼眼镜头拍的,应该是加了延伸管拍的。

谢墨:对,我在鱼眼上加了一个接环,自然就出现了一种弧形,做一个对比(图24)。

图24
图24

图24

主持人: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大。

谢墨:没错。    主持人:您还在水里拍了一些创意人像。

谢墨:对,这个对我来说比较简单,我把服装带去,我们的女潜水员抢着要穿,有些技术好的可以在里面做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动作,像这些在涨潮的时候水流比较大,把裙子都吹得扭曲了。她体力比较好,来自北京,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宋叶,网名叫'美人鱼'(图25)。

图25
图25

图25

主持人:这应该是离海面很近的地方,很浅的水里。

谢墨:对,不太深,也就是刚过头,但是这个水里面危机四伏,在拍照她休息的时候,一脚下去踩到了魔鬼海星,被扎到了。

她当时是光着脚,我拿脚蹼垫着给她踩但有时候她离我比较远,被水流吹走了,一踩就踩到了。

主持人:在水底拍摄,衣上的材质什么比较好。

谢墨:我觉得不会是被水一冲就能扭成一团的,能够张得开的会比较舒服。这个也是在涨潮的时候,有流,所以衣服被扯得比较强烈(图26)。

图26
图26

图26

主持人:动态比较好看,从低角度拍会拍到水面的镜面反射。

谢墨:远处是一个悬崖,上面是比较深的大海,他们叫浅滩,或者叫泻湖。

主持人:女娲补天的感觉。这是水母,这么多的水母。

谢墨:这个水母湖,全世界有三个水母湖,我去过两个。两个在印尼,一个在帛琉,这个是在帛琉拍的(图27)。

图27
图27

图27

主持人:小水母和小鱼经过,这个还得让模特在她未知的水域里表现出非常轻盈的姿态,这个很难。

谢墨:我让她把自己的气吐完下到四五米的地方,然后再往上升,我也陪着她做,因为这个地方不让用气瓶,国外对环保执行得比较严格,用气瓶气比较大,会顶水母的腔里,水母一下被弹到水面,会被太阳晒死,所以不允许用气瓶。

主持人:这些水母对人没有伤害。

谢墨:之所以形成水母湖因为地壳变化,跟大海隔绝了,其它生物在这个地方都难以生存,而水母比较低级,可以靠光合作用完成它的生长,所以每到中午的时候开始从海底冒上来晒太阳,一般要拍就在中午的时候拍。

主持人:这是两个小朋友跟海龟在一起玩。

谢墨:这个海龟也是老海龟,比桌子还大,应该有三四百岁,每到傍晚的时候就过来跟小孩儿一块玩,小孩坐在它身上,它托着小孩儿到处走,它很有力(图28)。每到清晨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的渔民、父辈砍个芭蕉丢到海里,一帮海龟就上去抢吃,我觉得人和生物应该是这种关系,才是真正自然的关系,但是这种现象离咱们国人已经是天方夜谭了。

图28
图28

图28

主持人:我看过谢墨老师这些海洋生物的照片,也希望我们在潜水,下去玩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尽量少接触这些生物,尽量把海洋还给鱼儿们,也希望以后看到越来越多的谢墨老师关于海洋生物的照片。

今天我们这期的摄影频道的大师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谢墨: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