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抗“疫”报道好在哪儿?——参考答案来了!

 源源不断 2020-02-19

编者按

前天,我们推送了《这篇抗“疫”报道好在哪儿?》一文,并邀请读者在留言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此文到底好在儿。今天,我们公布一位资深专家点评此文的内容,作为“参考答案”与诸位一起再次学习。


75度的温暖(众志成城控疫情)

作者陈振凯 毕京津 卢泽华

(标题好。这个报道的核心内容,讲述的是两位普通村民拿出自家酒厂的白酒提纯出杀病毒的酒精用于抗击疫情让人温暖的事实。标题用短短5个字,就把最主要的内容概括出来了,可谓是功夫了得!)

陈红在自家酒厂提纯酒精。曾 倩摄


疫情告急!可用于消毒的医用酒精却没有着落!

(起笔就迅速切入主题,提出让人最着急的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勾起“读下去”的强烈欲望。)

  在河南邓州彭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里,“编外雷锋团”彭桥卫生排排长曾伟急得转磨磨。

  无奈,他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则求助信息,希望有热心人能够提供帮助。

(用具体的新闻事实,说明“没有酒精”的问题有多让人着急!“转磨磨”“无奈”两个词,形象简洁地描述出当事人的着急状态。没有这两个新闻事实,报道的第一句话就是“无根之木”“空中楼阁”。)

  未几,刘集镇户周村村民陈红回信息:“曾排长,家里还有一些纯粮白酒,温热后能否杀菌?如果中,马上送来!”

  这通电话让曾伟感到温暖,但他还是婉拒了陈红的好意:“嫂子,光是纯粮白酒还不中,只有75度酒精才能杀毒……”

  电话那头沉寂了。曾排长也继续在屋里转磨磨。

(三段文字、一次对话,制造出一个起伏——陈红提出办法,但办法不行;曾伟继续急得转磨磨。“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上面这个起伏描写,既推进报道、表现出普通村民陈红心系抗击疫情,又再次拉高悬念,进一步激发出读者想读下去、看个究竟的阅读心理。)

  邓州紧挨湖北,有不少乡亲常年在武汉务工。瞧,年跟前了,一批一批务工人员揣着沉甸甸的收获回乡。

  根据上级布置,为了安全过节,彭桥镇有80多位武汉务工返乡人员亟需隔离检查。可现在,医用酒精到处买不着……

  周太林、陈红夫妇,是邓州市刘集镇户周村普通村民,夫妻俩经营一家黄酒厂,销量不错,日子过得美气得很。

  从电视上看到防疫情况吃紧,俩人就一直思谋着帮上一把。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可没想到……

(第二部分的前四段文字,交代了新闻报道的背景,衬托出报道的新闻价值。新闻背景的重要作用就是突出新闻价值。新闻不可无背景!)

  放下曾排长的电话,陈红有些失落,饭也吃不香了。她把电话打给提前回厂的老伴周太林。周太林提醒她:“干着急有啥用?咱厂有套蒸馏设备,能把酒提纯成酒精。”

  “啊,这中?”陈红一下子活泛了,立即将老伴的想法告知曾排长。“没错!老周的办法,中!真中!酒精浓度只要达到75度,就可以杀毒。”曾排长是村医,懂得多。

  “你需要多少?”

  “大约300斤!”

  “中!我们连夜生产。”

(这几段全是直接引语的使用。用有地方特色的对话和描写,把两位村民想为抗击疫情出力的急迫心情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紧扣住主题中的“温暖”两字,阐释出了主题中的“温暖”是什么、怎么让人感觉到温暖的。)


厂里工人师傅们都回家过年了,设备也早封起来了。周太林、陈红相互搭把手,吃力地将近两百斤的锅炉抬到固定位置,小心翼翼地支好。随后,他们又检查了一遍管道……一晃眼功夫,天已经麻麻亮了。

  凌晨5点多,村里各户人家睡得正香,周家厂房里锅灶烧水声“滋滋啦啦”响了起来。夫妇俩穿着工作服,倒出白酒放入锅炉蒸馏,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刻度变化——提纯酒精这事儿,可来不得半点马虎,既要保障生产安全,又要让提取出来的酒精符合医用“75度”标准。

  一直到下午3点左右,300斤酒精终于提纯完毕。陈红、周太林都散了架般瘫坐在地上。

(这三段具体详实的新闻事实,情景再现地描写了陈红夫妇用白酒提纯出酒精的辛苦。“散了架般瘫坐在地上”的描写,读来令人感动,而感动之中生出的正是“温暖”。)

  送酒精的时候,曾伟又“布置”了新的任务:市里许多单位都缺医用酒精呢!

(这是作者写出的又一个起伏!读了前面,感觉事情似乎应该结束了,没成想,不仅没结束,而且任务更艰巨了。这一小段文字,承上启下,进一步引出下面的故事,再次展现普通村民陈红夫妇在抗击疫情中“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精神。)

  夫妻俩又忙了起来,从1月30日晚上到2月5日下午,连续六天六夜,俩人换着班干。

  从酒里提纯酒精,十分浪费原料。4斤成品酒,差不多只能蒸馏出1斤酒精。厂里库存的白酒不多,很快就用完了,他们又把库存的黄酒拿出来蒸。

  几天下来,周太林、陈红夫妇一共提纯了1300多斤酒精,用去了一吨白酒、两吨黄酒。

  “老周,你这可解了大家燃眉之急!提纯酒精这事儿,我懂——倒进去得多,提出来得少,你这下损失可大了!”曾伟有些过意不去。

(四段新闻事实,具体说明了陈红夫妇的“六天六夜”的辛苦付出。用时间、数字等实打实的事实让人信服、让人钦佩、让人感动、让人温暖!)

  “老曾,你这可就见外了!电视里不是说,疫情就是命令嘛!酒能再酿,钱能再挣,救命最要紧。”夫妻俩嘴里说着,手上还在忙着呢。

(结尾用夫妻俩的一句话,点出了两位普通村民具有的大局观,为全篇展现的陈红夫妇心系抗击疫情工作、甘愿牺牲小我的精神找到了依据和思想根源。特别是最后一句,“夫妻俩嘴里说着,手上还在忙着呢”,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编后语

再次感谢广大粉丝对本公号的厚爱,感谢前天那些积极参加留言并进行精彩点评作品的朋友(因为版面关系,在此不列举那些精彩留言了)。
希望疫情期间,大家多加防护、多多保重、一生平安!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请点击下面文字链接,您可详细了解订阅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