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练拳三个清晰阶段

 衆妙之門 2020-02-19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练拳三个清晰阶段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

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如今能至是者极少。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练拳三个清晰阶段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

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练套路其实不是目的,练拳得有干货,所谓干货则是说得练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架子。刘树林老师推荐的入门功夫包括无极桩和马步云手,其次就是劈拳步和定步崩拳。主要是无极桩和马步云手,无极桩的目的是静心、活气血、训练头、颈、腰、跨、腿、脚等部位使其达到孙式拳的要求、进而达到心无所思、意无所动、浑浑噩噩、空空洞洞、一气浑然的境地。马步云手目的是训练整劲,使周身一体,要练到随手一拨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这种训练方法才是真正的练功夫,到了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开拳势必事半功倍,单纯太极拳套路练习,水分太大,难以出功夫。无极桩和马步云手练成了,方可进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极拳的训练。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孙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对于初习者更是要从功夫做起。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初练三体式,大腿奇酸难忍,最终抖动不止,每次犹如上刑。但要坚持,站到后来,手臂与大腿都奇酸难忍,说明对路。练三体式,开始是大腿酸,后来是手臂与大腿一起酸,说明你的劲力开始均匀。转八卦,则正好相反,开始是两膀发酸,到后来两膀与腿一起酸,说明你练对了。太极拳开始是背酸,至后来是后背与手臂和腿都酸,说明是练对路子了。如果初练习三体式,大腿不酸。初练习单换掌,两膀不酸。初练习孙氏太极拳,后背不酸。则说明你一定没有练对。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练拳三个清晰阶段

所以初练孙氏拳,该酸的地方酸不可怕,不酸则说明一定练错了。形相异、意则一,与形似意不同研习孙氏太极拳即要体会其拳式间的形相异而意则一,又要体会拳式间的形相似而意不同。如懒扎衣与云手,形式不同,但其两式之劲意有相通、相同之处。又如手挥琵琶与高探马,其形式相似,但劲意不同,用法有别。孙氏拳的同一式中能化出无穷的劲意,不同式中又能出同一劲意。故一式一学,皆是学问,需要反复体会。惟孙氏三拳式极简,而意极深。孙氏拳的每一个式子都是对拳艺的高度抽象概括,堪称拳学中的经典之最。

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内涵极为丰富,结构极为精妙,劲意变化极多,需要反复体悟研练。基本要求是能直接体现出虚实严灵、吞吐提按、敷盖对吞、掤捋挤按、采捩钻翻等劲意,并暗含着肘靠之意。尤要能体悟到俞大猷《剑经》中的“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这段话的意境。如果这些劲意在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中还未能走出来,说明对该式尚未做到基本领悟,需要多加研习,反复体悟之。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若能入门,应付无规则的街头恶战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发力来自哪里呢?发力来自虚空,虚空所以能发力,是来自身上的规矩,身上的规矩则来自拳架子。要说力源,这就是力源。真正通透的发力,无不是起自虚空中,任何假借或预示,都将破坏或至少降低发力的质量。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拳架子,如果没有从拳架子中使规矩上身,即使内心虚无也产生不了通透的发力。这就是有与无的辨证关系。所谓有无不立,孤有不立,孤无亦不立,非有无不立而不可。所以练拳,一要知规矩,二要多练,让规矩上身。而用时,要忘掉规矩,自虚空而出,因敌成体。发力如此,打法亦如此。所以神要蓄,劲要缩,形要正,法要纯熟,明乎顺逆。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练拳三个清晰阶段

一、孙氏无极式

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惟圣人有道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原,气贯丹田。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大极者是也(原注:一气者即太极也。)。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捋挤按(原注:坎、离、震、兑八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原注:即乾、坤、艮、),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也(原注: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上述之四正四斜为十三势,此太极拳十三势之所由名也。其中分为体、用,以太极架子,进退顾盼定言,谓之体。以棚拥挤按,采例肘靠言,渭之用。又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总而言之曰:内外体用一气而已。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练架子时,内中精气神贵能全体圆满无亏。操练手法时,手足动作,要在周身灵活不滞。先达云:终朝每日常缠手,功久可以知己知彼,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也。

起点面正,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律,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动静不能自知也。静为无极体,动为无极用。若言其静,则心中空空洞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两目将神定住,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也;若言其动,则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联兆。然胸中虽空空洞洞,无意向思想之理,但腹内确有至虚至无之根,而能生出无极之气也。其气似雾,氤氤氲氲;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浊不分。惟此拳之形式未定,故各谓之无极形式。此理虽微,但能心思会悟,身体力行到极处自能知其所以然也。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练拳三个清晰阶段

二、孙氏三体式

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食指梢。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谓六合。实则内外相合。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此式之效在于使人内外相合,培育内劲,实为拳术之总机关也。惟需注意的是,初练时,后腿极为吃力,此时尤需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它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不可将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担。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祥,是练通此桩之关键,也是习者最难以做到的。头,臀,脚跟,为一线;重心放在后脚上。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脚后跟在一条线上,并明白双脚,双腿的撑劲。体会到重心的同时,明白档圆。孙氏拳三体式区别于其它行意拳之一式:小手臂保持扭劲,有涨感;两掌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但同为立掌,上掌中指尖于眼同高;大臂有内扣之意。体会撑劲。

三体式站好姿势后,要求不加一丝血气在其中,即心中平和。站三体式,开始是增加腿部力量,但目的是调息。道家有炼丹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即趺盘坐定之后,静下心来,将心意神气入于丹田之中,万念具泯,一念独存。久之,静极,真阳萌动(即有时真阳勃起)而精生,真气萌发,然后不离不即,绵绵若存,以文火养之,这就是最初还虚筑基之功,然后才能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步工夫。

由无极式(无思无意,无形无象)——虚无含一气(无形之横拳,动之初始之征兆)——太极式(浑圆一气形成)——两仪式(动而分为阴阳)开始,是由静到动,是心中生一气,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三体式姿势站好,将神气注于气海(丹田)之中,其心意如同人平地立竿将要立住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是心与意合,是由动到静。血气不加于丹田之内,心中静极,真意则萌发,元气萌动,形成形意拳内劲之萌芽,这是由静而后动,是人的先天元气真意萌动,这便是形意拳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形意拳的基础,五行十二形演练之起点,叫做先天之真意;而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叫做后天之形。以后天之形按照规矩形容内中先天之意(即外有后天之形内有先天之意),自最初还虚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以至达到神化之功,这便是形意拳练习之道。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和气,以至精气满足中和,中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这就叫形意拳内劲,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孙禄堂当年教学生时,十分严格要求站好三体式,要求初学者先站一百天三体式,以求最初还虚之功,因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习者不知其所以然,为使学习者免入歧途,所以三体式是形意拳入门之总机关。一百天是对初学者的最初要求,即站一百天才可开始练习劈拳,但三体式还要继续站。

孙禄堂先生晚年将三体式曾改为立掌,但非90度,塌腕,虎口要圆,手往前推,后面掌也为立掌;身子向出手倾倒,但外型不要有所表现,此倾倒的目的,可使脚趾自然抓地。其实有些拳家不知脚为何抓地,这只是在实战中出现倾倒显现时一种自然保护,故此式要倾斜(外型不可带出,切切!)练习脚趾之力。关于立掌、塌腕、前推的目的,可使周身成为一体,形成整劲。崩拳孙禄堂晚年练法和书中都不相同。腰中之拳是立拳,而非拳心朝上。此三体式更科学的表现了形意整劲的练习。孙禄堂的三体式寓意明显,如果接触过军队的刺杀训练,就会对这个动作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顺掌三体式与立掌三体式内意有别,顺掌三体式,其意在顺。立掌三体式,其意在圆。谓之在圆,因有三窍,可由立掌中体会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不同的劲意。若为顺掌则难体会此三窍的妙用。立掌要领:虎口撑圆,讲究一个字塌,塌则气沉腹充实,为练功之架。顺掌要领:掌背与臂平顺,讲究一个字顺,气灌四捎,为用之架。内家功成一般内劲直达指端,用指发人,收放容易控制,不易伤人。孙氏拳无论太极拳还是形意拳都有孙禄堂先生早年和晚年之架小的动作区别,我们有时新老都练。比如形意拳崩拳手法孙禄堂晚年练法和书中都不相同。腰中之拳是立拳,而非拳心朝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