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善若水几于道

 古稀老人赵 2020-02-19

老子称赞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水有“七德”几于道。而孔子也曾说:“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孔子认为水有“九德”,也似“道”。那为什么老子和孔子都认为“水”几于“道”了?

上善若水几于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如此形容“道”:“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现代话解释就是“有一物浑然自成,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前,寂静而又空旷。它在本质上,永远长存,永不改变;在现象上,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它创造了天地万物,是天地万物的源头。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好勉强称之为‘道’,或者称它为‘大’,‘道’或‘大’指的就是宇宙。宇宙很大,无边无际,无限遥远。不过,它终究要返回到人这里。所以,宇宙重要,天重要,地重要,人同样重要。在宇宙里,人是其中之一,不可或缺。人与地是一,地与天是一,天与宇宙是一,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解释为“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的这种作用称为自然”。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东西就是“水”,地如果没有“水”会皲裂,植物没有水会枯萎,动物没有水也会渴死没有植物当食物,而现在科学家也研究发现“水”里面有几千种微生物,可以看出“水”有滋养万物的特性。而老子孔子都认为“道”是生养万物的,跟“水”的这种滋养利益万物的特性一样。而老子接下来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他说“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人体这三种感知感受世界的方式,无法探究和认识宇宙,宇宙天地人本是一体不曾分裂。向上看不明找不到开始,向下看不暗找不到结束。太广阔太繁多不能用名词形容,最后万物复归于虚空。它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质的物质,没有形象的形象,可以说是恍惚,只有认识到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才能悟道。我们可以看见,“水”是没有形状,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物质,它的形态和“道”很接近,就像“空气”,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滋养利益万物又很难感知,虚空透明似无物无形无象,却又真实存在,而“水”不断的从冰山流下,汇成河溪,然后汇入大海,又蒸发上升为云,又降下为雨,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运作变化,和“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息”的自然运作形式一样。所以,故老子孔子都称“上善若水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几于道

而第一段老子孔子认为水有大德,我们用现代文字可以说水有很多品德:静,净,平,惠,仁,养,勇,谦,志,进,刚,柔,变,正,察,能,慧,等等等等。不论从物质形态,还是物质作用,“上善若水故几于道”啊!

上善若水几于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