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联“半聋半哑半糊涂”,苏小妹对出下联,堪称经典妙对

 古稀老人赵 2020-02-19

《声调谱》一书中说“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比如诗词歌赋、国学经典、文艺戏曲等等,无论是哪一个系列,都是包罗万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研究。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传承和发展,而其中的对联文化,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得到大家的喜爱。

上联“半聋半哑半糊涂”,苏小妹对出下联,堪称经典妙对

古代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一群才子聚集到一起,喝着小酒看着月光,彼此推杯换盏,席间吟诗作赋,偶尔说出几副对联歌颂一下景色和情怀,可以说是十分惬意的事情。对联在古代的作用可不仅仅是文娱活动这么简单,有的人用对联来考验对方的才华,也有的人以对联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等。

上联“半聋半哑半糊涂”,苏小妹对出下联,堪称经典妙对

想要对好一副对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如果完全依靠规律,就有一种买椟还珠的感觉,反而不美。对联讲究的是对仗工整,平仄押韵,上联和下联的词汇要一一对应,不能有缺字或者多字的情况发生。

比如看到“天”,我们自然会想到“地”,“短木”也会和“长舟”相对,这些就是对联的规矩,只要我们熟读熟记,自然不在话下。而平仄方面也很好区分,汉字的每个读音都有四种,其中一声和二声归入平声,三声和四声归入仄声,这样看是不是很简单呢。

上联“半聋半哑半糊涂”,苏小妹对出下联,堪称经典妙对

但是之所以说掌握了这些依然不够对联的高深级别,主要是对联讲究的是意境高远,要言之有物,使读者看到后能够引发很多的联想,这样的对联才是优秀的。

古人在对对联方面,各个都是一把好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的老百姓,皆把对联看成人生的一大乐趣。北宋苏轼是对联的高手,而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也是对联中的“女豪杰”。有一日苏轼对苏小妹言道:“看你才智不凡,我这里有一副上联,你要是能对出来,做哥哥的就佩服你”,随后苏轼说出了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上联“半聋半哑半糊涂”,苏小妹对出下联,堪称经典妙对

苏小妹听后陷入了沉思,此时她看见月光婆娑,一个丫环端着茶水走了出来,她忽然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苏轼听后连连称赞,真佩服自己的妹妹了。

这一日苏小妹在街上闲逛,远处看见一个赶驴的老翁身边站着几位青年小伙子,那几名小伙子对老翁指指点点,老翁在一旁站着,也不反驳。这明显是欺负老人家,苏小妹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几位年轻人的面前,一声大吼赶跑了那几个小混混。

上联“半聋半哑半糊涂”,苏小妹对出下联,堪称经典妙对

苏小妹来到老翁身边,老翁十分的感激,连连道谢。苏小妹问那老翁为何被人欺负也不反击呢,老翁却笑了笑,随即说出了一副上联“半聋半哑半糊涂”。

苏小妹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问,还是沉得住气的,她仔细思考了一番,并且知道老翁是大度容人,不想和那些人一般见识,有着君子之德,那么下联自然也要有如此意境才是。苏小妹想了一会,对出了下联“一撇一捺一人生”。

上联“半聋半哑半糊涂”,苏小妹对出下联,堪称经典妙对

苏小妹的这副下联是妙不可言,上联有“半”,下联对“一”,上联的意境是不与人争论,假装糊涂,而下联也是说出了做人简单就好,上联和下联不论在语法上还是对仗上都十分的搭配,堪称是经典妙对了。

​今日话题:如果上联是“半聋半哑半糊涂”,你能对出下联来吗?

​文 | 国学大观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