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温38度!为什么不是新冠病毒感染?

 针人不露相 2020-02-19

“38度?!”

“怎么回事?你有什么不舒服吗?有没有咳嗽?有没有呼吸不畅?”

“我没有任何感觉啊,怎么会有38度?”

38℃的体温?

在集中医学观察点,出现这样的体温,而且还是12小时在岗,跟所有工作人员都有密切接触的一位安保小伙子身上出现,这不得不让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经过仔细的询问和排查,这才发现这是一场误会。而如果不注意,这个误会有可能会出现我们所有人的身上。

事情是这样的,这两天突然降温,观察点大厅里也是冷飕飕的,小伙子怕冷,没有任务的时候,就一直坐在取暖器前,直到我来给他测体温。后来,让他离开取暖器辐射范围,在室温下休息了半小时后复测体温,正常。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现在的小区门口及许多公共场所大多都安排了测温点,进入小区等公共场所时都要检测体温无异常才可进入。但是如果对手中的测温工具不了解,那么就很能出现测温不准确的现象。

小区门口测量体温

由于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以及特殊环境下的气溶胶传播可能,这三种方式(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

为了避免由于测温时接触更多的人而引起交叉感染,所以在各个测温点用来筛查体温的工具大多为不需接触皮肤的额温枪,额温枪的特点就是使用简单,测温快速,并且能极大限度的避免交叉感染。但是由于此类测温仪采用的是红外线测温技术,受环境温度影响比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偏差

测温仪

外面天气寒冷,而测温部位选择的是一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额头,那么就容易测出偏低的体温;如果是在私家车内,车内一直开启暖空调,测温时就可能出现过高的的体温,引起不必要的惊慌。

因此一旦出现测温不准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室温状态下休息片刻复测,或者调换测温区域,选择被衣物遮盖的身体部分,如:脖子,手腕或肘窝等。

那么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度呢?

不同的测温方式有着不同的正常值范围:

腋温:36~37℃

口温:36.3~37.2℃

肛温:36.5~37.7℃

在诊断学(第九版)教材中对于发热有明确的说明: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当然人体的体温也是有波动的,一般来说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体温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而老年人因为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当然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稍升高。

只要发热就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了呢?

要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首先要了解自己有没有接触过传染源;

其次自己是否有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和/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以上都有,那么建议及时就医,根据进一步影像学以及核酸检测来明确是否感染。

冠状病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