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能够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促进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为摆脱对国外同类标准的依赖,必须尽快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立依赖最新的IPv6标准。 值得强调的是,在新形成的13台原有根+25台IPv6根的新格局,中国在本土部署了4台,其中包括一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助服务器,打破了美国垄断的IPv4根服务器管理体系,从而规避了由主根服务器不在中国而造成的风险。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主要分为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和二级节点,每层节点保存不同的信息。 根节点是最顶层的信息,主要归属管理层,面向全球范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提供根区数据管理和根解析服务。 国家顶级节点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既是对外互联的国际关口,也是对内统筹的核心枢纽。 二级节点面向行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按照计划未来将选择汽车、机械制造、航天、船舶、电子、食品等优势行业,逐步构建一批行业性二级节点。 发展现状 2019年,北京、广州、武汉、上海、重庆五个顶级节点已经全都上线试运行,首月标识分配与注册量就超过了5000万,初步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布局架构。目前,各地方也在积极力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北京、广东、湖北等省份专门安排了地方配套资金和产业应用推广资金。此外,省以下往往还有支持措施。 与此同时,中天互联,徐工信息,海尔集团等一批二级节点启动建设,初步覆盖高端装备,工程机械,航天制造,高速列车等领域。在一些制造业密集的地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开始“开花结果”。 有的企业通过这套体系和用户直接建立了联系,用户扫码就可以和工厂直接交互,对产品提出需求和建议,为个性化定制打下基础。有的行业通过这套体系打通了整个产业链,扫码就能知道某个设备是哪里制造、零配件是什么、厂家是谁、原材料怎么样等信息。 在标识解析体系应用基础上,中天互联率先创新提出“一码一物、一码上云、一码全览、一码到底、一码多识”等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产品智能追溯、供应链协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应用模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结 语 在新一轮高科技产业竞争中,唯有不断突破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话语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今年面向工业的5G进入起步阶段,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在这一领域,目前大部分技术标准还处于空白,建立自主化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将极大提升中国在新一轮工业互联网产业竞争中的话语权,对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转型,保证工业网络的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