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下洞人

 路下洞人 2020-02-20

为什么叫做“路下洞”呢?而不叫做“路上洞”?这个当然是有缘故的,古人,尤其是古代的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书房或者馆阁起一个文雅的名字,即斋号,以求文思泉涌,寓意深远罢了,可能还有一方面是想让自己的名字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让世人瞻仰其“文学成就”吧?我现在读的是电气工程的研究生,不谦虚的说,这学历放到古代的话应该也至少顶个秀才了,大家都说“酸秀才”,既然是这样的称呼流传下来了,其中必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古时科举取仕让普通百姓尤其是穷苦百姓能够借助科举制度出人头地,这个是对“酸秀才”中“穷酸”一层的解释;另一方面的释义就是“醋酸”了,都说文人相轻,这话一点不假,每个有文化的人看到同行的成就比自己强时,或多或少、或明或暗都会有点羡慕嫉妒恨吧!说完了酸秀才咱们继续说我自己,明明是理工男成天却想着附庸风雅,想营造属于自己的一份文人空间,就借用二姨家的窑洞一孔,而这个窑洞的上面则是一条县道,所以这才给自己的空间起了一个名字“路下洞”,苦心布置,希望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让生活慢下来,包括使用的一些家具也都是百十年以上岁数的,他们的阅历比我多,用指尖去触摸她们,感受我们的古人也曾用同样的方式生活过,自己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路下洞的第一代主人“路下洞人”。借此纪念,时庚子年正月廿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