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画蔬果

 rwm1110 2020-02-20

【作 者】余风谷编著

前言
      在唐代宫廷奢华显贵生活中,恐怕是很少看到以蔬果为绘画题材的艺术品,即使是在两宋院体画为主导时期,达官显贵们所能看到的也只是《果熟来禽》、《秋瓜图》之类的富贵祥和的作品。上层人物酒足饭饱之后所欣赏的无非是色彩绚丽的果类作品,这些不能说都是什么邀宠之作,但随着文人作品的兴起而出现的蔬果之类的画在当时很长时期里不人主流社会。

      明清时期,蔬果题材渐渐在民间盛行起来,这不仅是贴近市民生活,还与文人多以平淡宁静的心态不无关系。这个时期以水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蔬果作品极为丰富,这对后来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可谓影响至深。昌硕先生画青菜题识:“不可一日无此君”,“席中虽有八珍赏,哪及家乡野笋香”,大师常想起当年的田园生活,常作蔬果寄以情怀。白石老人更是从19世纪末中国民间最低层走出来的文人,晚年变法之后的作品,许多都是以蔬果为题材,那种返老还童的心迹在其作品里表现得极为微妙微肖。

竹笋的画法
用藤黄加赭墨由上往下左右儿笔勾出笋形,大致笔触处适当留空白。
增强质感,用色要有浓淡变化。
三、将干时用赭墨勾成笋壳斑纹、兼点,用笔要松动,在根部节处用赭墨点出根疤。
四、最后用汁绿画笋尖嫩芽。

茄子的画法.
用曙红加花青调成紫色,-一小长笔画出茄子一边。
两笔画成茄子另半边稍大,笔触间注意留白以示高光。
三、接着用赭墨画茄子托、连柄,再在托上点儿小点浓墨表示托刺。

芋头的画法
用曙红儿小笔画芽,用色要注意浓淡变化。
用淡墨粗笔勾成芽头与芋头基本形状。
浓墨皴擦提染画出芽头质感。
四、注意疏密变化。
五、再用小笔蘸浓墨画出细毛。

莲藕的画法
一、小笔蘸淡墨勾成椭圆形藕的切面。二、在切面里画藕孔,注意大小变化。三、用两小长线条勾出藕的一节外形。四、再二小长线条勾出藕的另一-小节, 节处要细。五、再在节处点上几小点浓墨、细线,并画出藕的根须。

萝卜的画法
用曙红蘸胭脂侧锋画出萝卜半边,要有笔触感
接着儿笔画出另半边。三注意浓淡及留白,体现萝下体积感。
四、小笔曙红加胭脂画出根须。
五、用汁绿三四笔画出萝卜梗。
六、用汁绿蘸墨就梗生叶,注意浓淡疏密。最后小笔浓墨勾筋。

大白菜的画法
淡墨偏重先勾画出菜梗,中锋用笔。
接着用浓墨添根须
用大笔触羊毫淡墨蘸浓墨画菜叶,要注意浓淡变化,亦可用汁绿加墨画叶,半干后再浓墨勾筋。

西红柿的画法
羊毫朱膘加曙红用侧锋先画一边,稍小。
接着两三小笔合成另-边,注意留出空白画蒂。
三、小笔用曙红勾勒补充西红柿外形,再用汁绿画蒂的底色。
四、最后墨加赭画蒂,画西红柿用色注意浓淡变化,这样才有体积感。

丝瓜的画法
画丝瓜用汁绿分左右两笔合成,逆锋行笔,如不完整再在上部补一一小笔, 勾丝瓜筋脉要用浓花青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行笔,画蒂花用藤黄加曙红点出,再用较深色勾花脉,叶的画法和藤蔓画法基本相同。

葫芦的画法
用滕黄加花青调出汁绿加少许淡赭石或朱嘌或直接用藤黄加少许朱嘌或猪石,分儿笔完成。画两个以上葫芦要注意聚散变化,画叶可用汁绿加墨或藤黄加墨,也可直接用墨画。葫芦叶比较硕大,一-般用大笔触,要注意浓淡深浅变化,趁湿勾绕之,以补充疏密,画藤线条既要提按顿挫,顺逆兼施,又要自然流畅,要有枯湿浓淡变化,画藤用墨、用色均可。

荔枝的画法
用中小羊毫调淡曙红,笔尖处较浓,一笔或两 笔点出果形。
趁湿用小笔蘸浓胭胭或胭脂加墨用笔尖点出壳纹。
荔枝画法与枇杷基本相似,两三个为一组,两三组为一串,注意浓淡色彩变化,未全熟的荔枝可染点淡汁绿。
四、汁绿调赭石或赭墨画穗柄连果。
五、荔枝叶与桃叶意笔画法大致相同,用汁绿加墨一笔或两笔合成, 将干时再勾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