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企扩张路上的产品难题:集团产品部和城市总经理的立场冲突

 JOJO宝 2020-02-20

产品,是任何企业的竞争之本,而不是直播卖房的能力。

但是,当前行业的产品管控模式,还是10多年前的产品线方式。它已经遇到了许多问题:

比如,按照“土地+客户+产品”的匹配模式,你连地都拍不到了!如果土地存在价格缺陷硬上产品线,多数会滞销。

行业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篇文章,透彻的来谈谈。

1
决定产品的两个关键部门

其实,长期以来没有第一责任人

1)以产品线为代表的集团意见。

集团产品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集团整体产品线进行品控和把关,降低各项目总因专业分工不同,导致的品质损伤。

2)以项目总为代表的责任派意见。

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他经历拿地、建设、投入和产出等各项指标。产品影响其结果和考核。

2

集团产品线的同学在想什么?

站在集团层面,面对旗下几百个楼盘,对产品管控在解决三个问题

1)整体视角:全国几百个盘

大的集团公司,每年有几百个新项目。数量如此巨大,当然不可能做到每个楼盘都深入操刀;但又必须确保每个楼盘的产品品质。但凡有20%的楼盘产品品质达不到标准,集团产品部门的压力就山大了。

2)共性归纳:找到共性标准化推广

因为楼盘数量多,已超越万人设计院的工作量。为了确保品质,集团产品线的述求,就是做共性和专项研究,然后建立标准,推给地方公司。比如:

以城市属性划分1234线城市的产品路径;(略)

以面积段品类的划分首置刚改改善豪宅的产品路径(具体内容略)。

以客户群划分708090的产品路径。(具体内容略)

以土地属性划分资源级地块、主城地块、副中心地块、远郊地块。(具体内容略)

以上四种划分方法,基本上已经把所有产品线研究的基本套路都涵盖了吧。坚信我,这几套比着框框买鸭蛋的产品模式,脱胎于地价很便宜的红利年代。

3)模块组合:根据价格菜单式配置,丰俭由人

在产品线的基础上,出现了成本和单项目竞争力的问题。比如同样是改善,两地售价和竞争环境不同,需要再通过增配一些模块,实现竞争力

常见的模块包括:

1)精装模块不同的装修标准,其品质和功能模块不一样。行话叫“ABC”标。

2)公区配置模块同样的户型,但不同楼盘的公区大堂电梯等模块不同,以面对不同定义。

3)社群模块典型如东原,将架空层等公区,变成社区的场所。以满足不同的楼盘竞争力。目前基本上COPY到TOP100强的全部楼盘了吧。

3

项目总头疼的问题谁来管?

 如果按照集团产品线来,今天基本上拿不到地了

当集团的产品线被固化下来,模块也形成了库,在每个具体地块落地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集团的产品线,将每种客户群做了需求和面积划分,对应着不同的价格。但是,每块地是不一样的:

1)成本不一样:

比如说,某块地的属性,只能做刚需产品。但土地成本又超过了刚需能够承受的?搭配刚需必因高价死,搭配改善客户基数不足,怎么办?

这不能完全怪项目总是否把地拿错了,因为如果不多举几手牌,根本拿不到地。从项目公司指标的需要,他只能这么干。

土地属性不匹配土地价格,所有的产品线都不适配。集团产品部,应该怎么帮助他们?

2)竞争关系不一样:

某个项目,土地属性和价格是匹配的,可以直接复制集团某条产品线。这又分两种情况:

1)区域内无同质化产品,仅此1盘或2盘供应这条产品线,一定是叫好又叫座的。

2)但也可能出现,这个区域内全是同类产品,家家都是土地属性匹配着客户种类,无论产品多么好,都会陷入品类同质化,如果想要追求量,被迫以价格来做差异化

3)产品逻辑出问题:

如果土地属性+土地价格+人口数量匹配,那么产品线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但三者如果出现错位,产品逻辑就会产生问题:

1)买得起的看不起,看得起的买不起;

2)有购买力的客户,都已经有房了;需要房子的顾客,购买力不足。特别是那些地价已高于当地购买力的城市。

4

集团产品部和项目总经理的冲突

化解矛盾,必先看清矛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集团产品部对产品的要求,和具体楼盘对产品的需求,存在严重的冲突。

集团产品部,要面对全集团几百个新项目的定位审阅,为了让这些盘都保持高度竞争力,兼顾工作量和人手的限制。

所以集团产品部,追求的是标准化:产品条线、功能模块。生产也研发这些标准化,就设定了前提条件:土地属性和土地价格的对应,城市周期和人口数量的对应

但是项目公司,因为发展和扩张的需要,同时要与几百个开发商同行抢生存地盘,他无法按照集团标准化产品线的要求,去获取土地要么拿不到,要么拿到的都是成本很高的,或者是大家都不看好的土地,才有生存空间。

想要把这些硬骨头地消化了,就需要匹配合适属地现状的产品,用与众不同去激发需求。这样的产品,必然是:独一无二,且个性迥然的。否则最后只能通过价格来制造差异,就无法完成经营的各项考核指标。

一个要标准化,一个要独特化。这就是当前集团化公司内部,对产品需求存在的严重冲突。

是否放权给项目公司,让他们来决定项目的产品?这就又回到行业10多年前:产品受项目总能力的限制,品质差异很大。有的公司生产奥迪,有的分公司生产奥托。

5

根据难度分级,让集团和地方公司形成合力

分级管理,共性和个性并重

现在的房地产金融化很强,所以必须规模化,每年几百个盘支持;要确保规模化的品质,也必须标准化。集团产品部门管控非常有必要。

同理,因为金融属性太强,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支持规模。就导致了获取的若干土地变得诡异:地价和属性严重脱离,否则连地都拿不到。无法套用标准化的产品线以及模块。

建议将所属楼盘,根据“超级难题“,进行分级管理:

1)没有超级难题的流量盘,继续标准化:

即“土地成本-产品形态-顾客数量和出价“,三者之间匹配,无冲突的楼盘。没有超级难题的盘,上市就能回款,需要高周转,成为集团经营指标的核心支持。

2)具有典型意义的楼盘,需要一盘一议,单独研发产品。

土地不存在超级难题,但项目对集团具有战略意义,如新区域的开拓、新品类的进入、新客户需求的满足等。不能标准化,需要根据当地的客户和竞争关系,进行战略型研发。

比如:我们对桂林万达在临桂新区的项目,面对海量刚需产品+行销,售价在6000元左右的市场,要完成集团1/㎡的立项要求。就采纳了重新定义顾客,激发老城区改善需求的产品战略,激活沉默需求而破冰。

3)具有超级难题的楼盘,需要楼盘专项,单独研发产品。

因地方公司战略储备土地,存在土地成本高或者土地资源差等情况,套用任何一条产品线都必败。那就不能标准化,还是应当根据当地的顾客情况和竞争关系,进行战略级研发。

比如:我们参与研发的武侯金茂府、东原印长江等,都是地王,实现了超过对手50%售价也取得合理销售量的理想结果。

至于一个集团公司麾下,以上3种属性的楼盘目前各占比多少,集团产品部也可以及时为总裁的布局,提供有力支持:

6:2:2,是比较安全的比例。

如果超级难题的楼盘数量太多,集团运营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后两种不宜超过40%;如果没有,势必拓展性的积极性不足。

6

4位1体,以独特的关系场,让楼盘获得竞争力。

地产新物种-关系场

实效的产品经理服务,不同于行业所有产品的分工。我们将“市场研究+客户研究+建筑概念+营销输出”一体化。以“关系场”打动顾客,激发顾客购买力和购买预期。

目前来看,在解决超级难题的项目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位1体,就是输出与对手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超越顾客现状的生活方式:即顾客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方向,以及别无其它的生活方式,才能掌握定价权。

具有定价权的产品,才能对土地成本更高包容,即便地区公司举牌价超过市场出价预期,但因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方式,顾客也乐意出更高的价格。

这就需要深入的研究城市阶层、供需关系,客户居住现状里的关系冲突,通过建筑草案来表达新的家庭关系场,并将全新的生活方式,传达给营销团队,最终让顾客感知到。产生购买欲望。

 (这一段不是软文,而是我们只说我们做过的事情,最佳的论文,以自己的实践为例)

--

你看到的这个广告,教学已经结束。接近300人的销售课,等下一篇文章来复盘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