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露之变4:唐文宗为何重用猪队友李训

 铁血老枪 2020-02-20

甘露之变4:唐文宗为何重用猪队友李训
  (4)连长辈都敢骗的大帅哥李训

好,郑注的故事就先讲到此,现在我们插播“甘露之变”的另一主角李训的故事频道。

据说李训也是由郑注和王守澄联手推荐给皇帝的,可能郑注感觉要成大事自己的力量太单薄了吧,于是就把奇人和妄人角色集于一身的李训给拉了进来,因为李训不仅像郑注一样能说会道还很有政治头脑,简直就是最佳拍档,拉他做政治联盟当然也算是人以类聚了。后来果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是“同类项”别人都不信了。

说起来,属于“同类产品”的郑注和李训又有点区别,比如李训的家庭出身就比江湖骗子郑注显赫得多,也是李党首领李德裕式的名门子弟,而且和郑注的五短身材相比李训更加是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是远近闻名的大帅哥,史曰“仪状秀伟,倜傥尚气”,还“颇工文辞,有口辩,多权数”几乎就是当代复合型人才的翻版。

想像一下,一个容貌俊美又能说会道舌灿吐莲花的贵族大帅哥,郑注不被比得灰头土脸自惭形秽才怪,最后也由于这对活宝配合得不太默契甚至是狗咬狗骨而使造反之事功亏一篑,华丽丽地败下阵来,最后命也华丽丽地丢了,世间又少了一个大帅哥,呜呼哀哉。

史载李训既是唐肃宗时宰相李揆(也是风度翩翩的人)的族孙,又是牛党领袖宰相李逢吉的侄子,简直就是标准“官二代”,不过还算是一块读书的料,后来还考中了进士(比李德裕打死不参加有司试靠门荫入仕好点吧),不是标准的二世祖也。

这样的身世和才貌,并不预示李训的仕途是一帆风顺的。

在晚唐那样的独特政治环境下他自己甚至还是险象环生命运多舛的。因为一个武昭案使他被流放荒远,要不是换了天子大赦天下差点就回不来。

话说李训进士及第后,当了一阵子大学助教,后来油水不多意兴阑珊便拂袖而去,当了河阳节度使幕僚,也当是去地方镀金了。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李训的从父李逢吉做敬宗宰相,却与当朝另一宰相李程合不来,经常互相拆台斗得半死。

斗来斗去必有火花,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也,后来果然发生了武昭案。

原本这事和李训帅哥也没有多大关系,居然让他弄出了大麻烦来了,简直是无妄之灾。

因为那时刚好石州刺史武昭被炖“冬菇”贬了官,这家伙是一个口无遮拦的人,和李逢吉有隙的李程于是有心利用武大炮来对付自己的政敌,便诈称被降职是李逢吉的主意,还煞有介事地派人游说武昭,别有用心地谎称李程本来要升他的官,是万恶的李逢吉不给你上位云云。丢了官的武昭本来就怨气冲天,听人这么一说立马火冒三丈,气晕了的他根本不想用脑想想就信得十足十,当然是对李逢吉恨之入骨,要剥了他的皮才解恨的样子。这还不打紧,头脑发热的武昭有一天居然还不经大脑地告诉金吾兵曹参军茅汇说他打算干掉李逢吉来报仇雪恨。结果这句咬牙切齿气急败坏的充大爷式泄愤玩笑话,被人当作“思想犯罪”入罪,武昭为了这句没有付诸行动的无心快语而啷当入狱,悔之晚矣。

原本这个和大帅哥李训也是八竿子不沾边的,那为什么因此事而搞到被流放荒远那么惨呢?

这个,还是那句老话:是非终因强出头。

因为不知道工于心计又野心勃勃的小人李训是真心为自己的从父做点事还是纯粹博出位,反正这家伙也是一个无事找抽型小生,唯恐天下不乱的那种,史曰“宝历中,从父逢吉为宰相,以训阴险善计事,愈亲厚之。初与茅汇等欲中伤李程,及武昭事发,训坐长流岭表,会赦得还。”(《新唐书·李训传》)本来事情到这里这“无厘头”的杀人大案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就算头脑简单的武昭有三头六臂在监狱里也不能危及李逢吉的幸福生活了。当事情趋于风平浪静的时候,以“阴险善计”闻名的帅哥李训却不知好歹地杀了出来插上一杠,可能是想为非常厚爱自己的搞内斗十分在行的从父宰相李逢吉打抱不平做点好事吧,反正不合时宜地在这个时候冒了出来。

因为诡计多端整天想用计整垮别人的他觉得有机可乘,他可以顺着武昭这根滕摸摸李程这个圆滑的“老瓜”,整一个味道十分靓的火锅给嫁祸于人的李程“叹叹”(广东话“享受”的意思),这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做初一我为什么不能做十五?这叫做礼尚往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俗话也说,帅哥无本心(当然是以偏盖全,不能一棍打死一船人),至少李训这家伙是一个喜欢穷折腾的大帅哥,他曾以阴谋诡计得以成功最后又因阴谋诡计身败名裂,这可能就是俗称的“报应”吧。

总之,李训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从他上位疯狂排斥牛李两党大树亲信就可略见一斑),因为有仇不报非君子,他要亲自出马帮助从父李逢吉报仇雪恨,也就是要整垮李程,你不仁我当然也能不义。

于是,说干就干,自以为聪明过人的李训立马想到去见金吾兵曹参军茅汇,要他指证武昭和宰相李程合谋杀人,他进一步以律师式的缜密头脑对茅汇分析说,没有李程撑腰武昭绝对不敢口出狂言,必须要让有罪的人都伏法,决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一阵拿腔拿调的慷慨激昂之后,颇有心计的李训也不忘了亲热地拍拍“合作伙伴” 茅汇的肩膀,用“官二代”特有的居高临下优越感对其说,事成之后决不会亏待他云云(这话听起来挺熟,据说网友总结的十大经典空话就有这么一句:领导对下属说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个当然意思最明显不过,也就是说要茅汇做伪证以证死李程,这招够毒啊,可惜后来李训的计划却没有得逞,不知是茅汇特别有正义感不想做伪证还是什么的,反正此事没有给李训带来任何实质好处,不仅帮不了李逢吉干掉政敌李程,自己还因此惹火烧身,武昭被杖杀,他自己也被流放到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唐朝很多名人曾下放于此也,大名鼎鼎的古代地名)。

所以从这件事上观察,也有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李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和郑注一样同是急功近利之人,谁给利益大就跟谁干,“有奶便是娘”的那种势利小人,不堪大用,不然的话也不会跟着“一屋且不扫而要扫天下”的有名无实的窝囊皇帝造家奴的反而丢了性命了。因为这种不光明正大的作派,昭示了由他领导的“甘露之变”的失败结局,没有更好的下场,他只不过是心存侥幸而已,表面上看尽管他很有才也很有计谋,对时局也了若指掌的样子,而充其量那其实都是一些歪门邪道的雕虫小技罢了,和著名“官二代”赵括的“纸上谈兵”基本相似。

好在这家伙心眼活络命又好,唐文宗即位后大赦天下他一被赦还立马就找到了飞黄腾达的门路。

因为他知道要登堂入室必须找到自己的靠山,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当官,他也知道权柄基本上集中在权阉王守澄手里,而要走通王守澄之门就必须结交王宠幸的江湖郎中郑注,作为进身之阶和权力密码来用,然后大叹道:“当世操权力者皆龊龊,吾闻注好士,有中助,可与共事。”说这话虽然是古文,不过我们当然也毫无困难和障碍地就猜出了李帅哥的用意,也就是有权者皆龌龊嗜金,而且郑注又特别喜爱结交同党,那接下来就得准备厚礼去拜见郑注啦,要发达就必须投到他的门下共事。

于是说干就干,他知道非常欣赏自己的从父李逢吉做宰相多时,颇有点积蓄,多金之人也,当时又落魄不得志急于翻身,李训抓住这一点游说从父说,他和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郑注是铁哥们,其实哪有这样的事,只不过是他想诓自己的叔伯长辈出巨额政治献金贿赂结交郑注而已,等于是想“空手套白狼”,因为他根本和郑注连对面都没打过,更加不要说是“相善”(这家伙说起瞎话来也是不眨眼的那种,连长辈都敢骗,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呢),史曰:“时逢吉为留守,思复为宰相,且深怨裴度,居常愤郁不乐。训揣知其意,即以奇计动之。自言与郑注善,逢吉以为然,遗训金帛珍宝数百万,令持入长安,以赂注。注得赂甚悦,乘间荐于中尉王守澄,乃以注之药术,训之《易》道,合荐于文宗。”(《新唐书·李训传》)反正最后能说会道的李训也终于说动了李逢吉拿出数百万金银财宝到长安去贿赂郑注,贪财的郑注一见到这么多花花绿绿的银两,哪有不动心的道理?除非他突然奉长斋信耶稣那又另当别论。

想想,两个能言善辩又政治追求和价值观相同的人一见面,那是怎样的一种“相见欢”和“相见恨晚”,而且又全部是心怀鬼胎的这两个传奇“政治怪杰”,当然也同时意识到了对方是自己的梦寐以求期待已久的政治同盟军,最佳拍档,打灯笼也难找到的那种,最终一见如故的二人立马成了拜把兄弟(不知拜关二哥了没有),为了明天的美好理想,我交定你了。

于是郑注心情激动甚至于有点迫不及待地将李训引荐给王守澄,既然是自己最信得过的人推荐的猛人,也正是用人的时候,王守澄也没二话立马推荐给唐文宗,最终王守澄也为自己物色到了最佳掘墓人。

唐文宗一见到李训惊为天人,就像李隆基见到李白一样惊喜。这李家还真是人才济济啊,因为李训既是科班出身又相貌堂堂,还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对官场的术数也是了若指掌,不愧是名门之后李逢吉的侄子,当然是欣喜若狂(比天可汗李世民见到魏征还高兴吧),从此恩宠有加,“以为奇士,待遇日隆”。

于是唐文宗剿灭宦官大计的两个“中流砥柱”人物终于胜利会师,简直是玉皇大帝的旨意,喜得唐文宗合不拢嘴,天助我也!

去了一个宋申锡,又来了一个李训,太好了,“复国”有望也。

而最终这两人不仅“吃掉”了唐文宗剿灭宦官的雄心壮志,唐朝也由此进入了“宦官全垒打时代”,走上了终极恶梦之始。唐文宗这个无事瞎忙想有一番作为的窝囊皇帝不仅救不了大唐,相反却把大唐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最可悲的是,他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以为单凭勇气、勤奋和决心就够了,实在是可笑之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