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经验方

 肇庆市中医院 2020-02-20

癖瘟囊: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

升阳益胃汤

别名益胃汤(《医级》卷八)。处方黄耆60克 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15克 橘皮12克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 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 黄连3克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正阳汤:

由当归、川芎、元参、旋覆花、白薇、白芍、桑白皮、甘草、生姜组成。是陈无择氏于少阴君火之年以正阳名其方。清代名医缪问解此方曰:“夫热为火性,寒属金体,用药之权,当辛温以和其寒,酸苦以泄其热,不致偏寒偏热,斯为得耳。君当归,味苦气温,可升可降,止诸血之忘行,除咳定痛,以补少阴之阴。川芎味辛气温,主一切血,治风痰饮发有神功。元参味苦咸,色走肾,而味入心,偕旋覆之咸能软坚,白薇之咸以泄热者,合《内经》咸以调其上之法也。白芍酸苦微寒,主邪气而除血痹,偕桑皮之泻肺火而散瘀血者,合《内经》酸以安其下之义也。诸药既有维持上下之功,复加甘草、生姜一和一散,上热下清之疾胥除矣。”根据其运气特点,采用此方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咳嗽、咯血,效果显著。

葳蕤汤

处方葳蕤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芎藭 甘草 青木香各6克(如无木香,可用麝香0.3克代之)石膏9克制法上九味,哎咀。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宣肺解表。治阴虚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咽干舌燥,气喘有汗,胸脘痞闷,体重嗜睡,苔白,脉浮者。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津,分二次服,取汗。若一寒一热,加朴消7.5克,大黄9克下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备注方中用葳蕤滋阴生津为君;白薇、石膏清热凉血为臣;麻黄、杏仁宣降肺气而透邪平喘,独活、芎劳、青木香以舒经活络,理气行血为佐;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故可用于外感而兼津液不足者。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庚子春养生防疫方:

洋参6麦冬10五味子3苍术10黄芪10防风5甘草3杏仁5升麻3

牛膝木瓜汤组成:

牛膝、木瓜各1两,炙甘草5钱,芍药、天麻、菟丝子、枸杞子各3钱,黄松节2钱,姜2片,枣1枚,杜仲姜汁炒3钱。旭高解:岁运太过,燥气伤肝,燥乃阳邪,伤肝之血,肝伤苦急,虽缓之者必以甘,而入肝者惟酸,故君牛膝、木瓜之苦酸以以入肝,臣甘草之甘以缓肝,甘酸相得,便能化肝之液,以滋筋血之燥。仲景所谓“肝之病,补用酸,助用苦,益用甘味调之”是也。佐以白芍敛肝阴,天麻平肝阳,菟丝、枸杞养肝血,姜炒杜仲理肝气。盖燥气伤肝,肝之阴血急宜培,而肝之阳气不宜亢也。使以松节者,能去骨节之风燥,肝属木而主筋,又同气相求之理也。养血舒筋,则肝无燥急之苦矣。

司麦冬汤和静顺汤:麦冬120-140人参20-30制附子60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羌活、防风、苍术各9克,细辛3克,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各6克。

柴胡桂枝汤的组成: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指导意见:上述是古书里的记载,目前常用:桂枝12g黄芩10g人参15g甘草6g半夏9g芍药1g5大枣5个生姜1g0柴胡15g.

大柴胡汤: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因此,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然较小柴胡汤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为大,名曰“大柴胡汤”。

厚朴七物汤,出自汉·《金匮要略》。【组成】厚朴半斤(15克),甘草大黄各三两(各9克),大枣十枚(4枚),枳实五枚(9克),挂枝二两(6克),生姜五两(12克)。【用法】水煎温服。【功效】解肌发表,行气通便。【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症见腹满发热,大便不通,脉浮而数。【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消化不良、支气管哮喘及胃扭转等病症。

1. 急性胰腺炎:以本方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36例,与醋酸奥曲肽结合葡萄糖和中长链脂肪乳剂提供肠外营养治疗36例对照。1个疗程为5日,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效评定以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无假性胰腺囊肿形成,无慢性胰腺炎症状则判定为痊愈。结果:痊愈22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河北中医》2013年第6期)2.肠梗阻:以本方加味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4例,与常规治疗31例对照。临床治愈标准为腹胀、腹痛、呕吐消失,胃肠功能恢复,进食半流质后无复发,X线未见梗阻征象。结果:总有效率96.88%。治疗组7日治愈12例。7~14日治愈26例,14 -30日治愈13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消化不良:以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与多潘立酮治疗62例对照,疗程均为2周。由于患者不能接受胃镜及X线的多次检查,故以各种症状消失程度作为判断标准。结果:显效51例,好转8例,无效3例。(《新中医》2002年第9期) 4.支气管哮喘(个案):患者患支气管哮喘15年。2周前发病,伴腹部胀满不适。经用氨茶碱缓释片、潘多立酮等治疗均改善不明显:辨证属太阳阳明合并之哮证。予本方化裁。复诊,喘息、憋气及腹部胀满均明显好转,效不更方。三诊,仍守方继服。2周后随访,喘息憋气未发,腹胀亦未出现。(《新中医》2011年第2期) 5.胃扭转(个案):患者就诊时脘腹胀满,饭后2小时余即吐、呃逆频作,大便于结。经钡餐透视诊为胃扭转。服本方加代赭石、半夏等。4剂,呕吐止,大便通,腹满消。大黄减量,继服6剂,腹痛、呃逆诸症皆除。(《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年第1期)【方解】本方辛温解表药与苦寒泄热药同用,麻黄桂枝辛温发表、发散风寒;大黄清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辛温发表、泻热通腑之功。临床以头痛、发热、便秘为辨证要点。风寒感冒,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陈皮;里热烦渴、咳喘气急,加石膏、杏仁。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可以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痔疮,慢性结肠炎,慢性肠胃炎或溃疡,肠痉挛,胃痉挛,幽门水肿以及肠胃型感冒等病证。【方歌】厚朴七物是复方,甘桂枳朴姜枣黄,腹满发热脉浮数,表里交攻效力彰。

防风通圣丸功效与作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主治外寒内热,表里倶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黄芩、连翘、甘草、白芍、白术(炒)。包衣辅料为滑石粉。

达原饮:【处方】 槟榔6克 厚朴3克 草果仁1.5克 知母3克 芍药3克 黄芩3克 甘草1.5克【功能主治】 开达膜原,辟秽化蚀。主瘟疫初起,憎寒发热,渐至但热无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身疼痛,脉数舌红,苔白厚如积粉。现用于疟疾、消化道虫积湿阻,以及湿遏热伏等热性病。

【处方】 槟榔6克 厚朴3克 草果仁1.5克 知母3克 芍药3克 黄芩3克 甘草1.5克【功能主治】 开达膜原,辟秽化蚀。主瘟疫初起,憎寒发热,渐至但热无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身疼痛,脉数舌红,苔白厚如积粉。现用于疟疾、消化道虫积湿阻,以及湿遏热伏等热性病。【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午后温服。

【摘录】 《瘟疫论》卷上【处方】 黄芩1钱5分,甘草(炙)1钱,白芍1钱,知母2钱,厚朴1钱,槟榔2钱,草果1钱,生姜7片,大枣1枚(擘)。

【功能主治】 疫疟壮热,多汗而渴。【用法用量】 水煎,发前热服,温覆取微汗。【各家论述】 本方以吴又可达原饮为主方,然表证未罢,误用里药则有结胸传里之变,即尚未离表,但须姜、枣佐芩、芍、甘草,以和解之。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三【处方】 槟榔2钱,厚朴1钱,草果仁5分,知母1钱,芍药1钱,黄芩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 避瘟去暑,解热,止呕利便。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不憎寒。初得之2-3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疼身痛,其时邪在伏脊之前、肠胃之后,舌上白苔,甚则如积粉满布无隙。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杂症会心录》引作“达原散”。改为丸剂,名“达原丸”、“至圣达原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各家论述】 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荣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4味不过调和之剂耳。【临床应用】 1.病毒感染性发热:16例患者均发热,舌苔厚腻为主症,兼有头晕口苦,身体倦怠,胸闷纳呆,脉弦滑。体征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体温在37.8℃~40℃。用达原饮加柴胡、葛根、大黄煎服,每日2剂,每煎300ml,每隔6小时服150ml。结果:仅2例6天热退,其余为2~3天热退。肝、脾、淋巴结均随体温下降而恢复正常。【摘录】 《温疫论》卷上文章介绍的达原饮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很多的身体疾病都可以通过达原饮等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竹叶石膏汤,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用量 竹叶6g,石膏50g,人参6g,麦冬20g,半夏9g,甘草6g,粳米10g。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方义:方中竹叶、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呕为君药。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药。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佐药。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为使药。本证多由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为主。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热;气短神疲、脉虚数为气虚的表现。

白通汤方义:因下利甚者,阴液必伤,所以减干姜之燥热,寓有护阴之意。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是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之危象,所以急当用大辛大热之剂通阳复脉,并加胆汁、人尿滋阴以和阳,是反佐之法。原文有“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方后还有“若无胆,亦可用”,可知重在人尿。这些都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治精细之处,与通脉四逆汤之“无猪胆,以羊胆代之”之反佐法,皆有深意,须详加领悟。组成:附子(15克)、干姜(6克)、葱白(四根)或葱白4茎、干姜3克、附子10克(生)。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加减: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凉隔散,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组成川大黄 朴硝 甘草梢,各600g 山栀子仁 薄荷去梗 黄芩各300g 连翘1200g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本方所治为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热聚胸膈,故症见身热口渴,胸膈烦热。火热上冲,而见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血等。燥热内结,不从下泄,而见便秘溲赤。上有无形之邪热,非清不去;中有有形之积滞,非下不除。故须清热泻火通便为治。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以为君。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热于中,共为臣药。薄荷、竹叶轻清疏散,以解热于上;兼有"火郁发之"之义而为佐。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存胃津,润燥结,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此方配伍特点,是既有连翘、黄芩、栀子、薄荷、竹叶,疏解清泄胸膈邪热于上;更用调胃承气汤合白蜜,通便导滞,荡热于中,使上焦之热得以清解,中焦之实由下而去。是以清上与泄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

青蒿鳖甲汤的组成、方歌、功用、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1、组成: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2、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3、功用:养阴透热。4、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5、方解:

药物

功效

组方原则

其他

鳖甲

滋阴退热

两药配伍,鳖甲专入阴分滋阴,青蒿可出阳分透热,使养阴而不恋邪,透热而不伤正,有相得益彰之妙。“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人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青蒿

清热透邪外出

生地、知母

滋阴清热,助鳖甲养阴以退虚热

丹皮

泄阴中之火,助青蒿透泄阴分伏热

6、配伍特点:滋清兼备,标本兼顾,清中有透,养阴不恋邪,祛邪不伤正。

甘露消毒丹组成

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用量飞滑石450g,淡黄芩300g,绵茵陈330g,石菖蒲180g,川贝母、木通150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120g。 用法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丸剂,每服9-12g;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方义本方主治湿温、时疫,邪留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湿热交蒸,则发热、肢酸、倦怠;湿邪中阻,则胸闷腹胀;湿热熏蒸肝胆,则身目发黄;热毒上壅,故口渴、咽颐肿痛;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其中滑石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两擅其功;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相合,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共为君药。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臣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木通清热利湿通淋,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益其清热利湿之力。热毒上攻,颐肿咽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贝母、薄荷,合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而利咽止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麻黄6克,细辛3克,附子3克。【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方歌速记歌诀】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功用】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苔白、脉沉。【加减】咳嗽者,加五味子;咽干痛,加桔梗;关节疼痛者,加桂枝、防风、秦艽、羌活;湿重便溏者,加薏苡仁、苍术、白术;腰痛者,加川断、杜仲、狗脊、木瓜;寒热夹杂出现口干,舌尖红者,加知母、白芍。【方论】本方证为素体阳虚,或受风寒而致太阳少阴同病。少阴病,本为阳虚之证,应以无热恶寒为主,今见“反发热”脉又反沉。发热为太阳受邪;脉沉为少阴阳虚,故称表里同病,郎所谓“两感”为病。外感风寒,法当发汗解表,但阳虚不能鼓邪外出。“阳加于阴谓之汗”,阳虚者,虽用发汗药,亦不可能见汗,可见“汗之不汗”之象,故又必须助阳扶正,所以本方证之治则为助阳解表,使之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方中麻黄解表邪,附子温肾阳,细辛气味辛温雄烈,佐附子以温经,佐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于温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中不伤阳气。【医论】本方为助阳发表名方。《伤寒贯珠集》尤在泾曰:“此寒中少阴之经,而复外连太阳之证,以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其气相通故也。少阴始得本无热,而外连太阳则反发热。阳病脉当浮而仍紧,脉不浮而沉,故与附子,细辛专温少阴之经,麻黄兼发太阳之表,乃少阴温经散寒,表里兼治之法也。”《伤寒论类方》徐大椿曰:“附子细辛为少阴温经之药,夫人知之。用麻黄者,以其发热,则邪犹连太阳,未尽人阴,犹可引之外达。不用桂枝用麻黄者,盖桂枝表里通用,亦能温里,故阴经诸药皆用之。麻黄则专于发表,今欲散少阴始人之邪,非麻黄不可,现已有附子以温少阴之经矣。”总之,本主证为太阳少阴表里俱病,又称“太少两感”证。表阳虚感受寒邪、表气初郁所致。本方为解表与温里并施之方也。【病案】张x,男,55岁。1990年3月10日初治。头痛,身痛,畏寒已2天。曾自服解热镇痛药及羚羊感冒片效果不显。查患者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恶寒,时有战栗,小便清长,大便溏,苔薄白,脉沉细。处方:麻黄1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生姜10克。2剂,水煎服,瞩热服,取微汗。按:本证属卫阳不足,风寒之邪乘虚而人。且因解热镇痛药强发其汗,使卫阳益虚,虽用羚羊感冒片而药不对症,故改用本方助阳解表,服用1剂恶寒止,2剂诸症除而愈。【研究】根据《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0~121,陈奇:经药理研究证实,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①抗炎作用:本方对细胞膜具有稳定作用;②抗过敏:显著抑制嗜碱细胞的组织胺释放,抑制白细胞细胞液中脂氧合酶的活性;③抗氧化:本方不抑制吞噬细胞的代谢,故具有清除体内局部产生的活性氧的作用。

小青龙汤的组成、方歌、功用、主治、方解、配伍意义运用。1、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芍药、半夏、五昧子、甘草(炙)。2、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昧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3、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4、主治:外寒里饮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5、方解:
 

药物

功效

组方原则

麻黄、桂枝

发汗解肌,宣肺平喘

干姜、细辛

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白芍

养血益阴,且防麻桂之过汗伤阴

五味子

收敛肺气(止咳)

甘草

调和诸药

使

  6、配伍意义:表里同治,散收并用,以辛温发表,温化水饮为主。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敛阴益营。温化寒饮的固定配伍:姜辛五味法。

7、运用:(1)辨症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症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入体质强弱酌定剂量。(2)使用注意: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症者,不宜使用。大青龙汤的组成、方歌、功用、主治和配伍意义,由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不考大青龙汤知识点,所以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同学了解就好,不需要记忆。1、组成: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2、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表寒里热此为良。3、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4、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症:症见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5、配伍意义:麻黄汤中倍麻黄,加石膏及生姜、大枣,以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柴葛解肌汤组成|方歌|功用主治:组成:柴胡6g、葛根9g、甘草3g、黄芩6g、羌活3g、白芷3g、芍药6g、桔梗3g。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功用:解肌清热。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略有寒热往来之意,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方解:本证为风寒表邪未解,又化热入里。病邪在肌表,为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合病。当以辛凉解肌,兼清里热治之。柴胡、葛根解肌清热为君药;羌活、白芷散表邪而治头痛,黄芩、石膏清泻里热,共为臣药;白芍、甘草酸甘敛营,以防疏散太过;桔梗宣利肺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佐药。甘草又能和诸药。

黄芩滑石汤 : 方剂来源 清.{温病条辨}。 组成与用法 黄芩9克 滑石9克 茯苓皮9克 大腹皮6克白蔻仁3克(后下) 通草3克 猪苓9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温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苔淡黄而滑、脉缓。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又有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例如。 (1)热淋 本方合三仁汤,治疗属膀胱湿热型者31例。血尿,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紫珠草、早莲草,蛋白尿,加川萆藓、葫芦茶、玉米须,尿频急痛明显者,加琥珀,结石,加金钱草;大便于结,加大黄,小腹坠痛,加乌药。结果;治愈27例,好转4例((新中医》1983年第工2 期)。 (2)急性肾功能衰竭 本方加味,治疗因注射庆大霉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经用甘露醇、输液,尿量未增。结果;服药后,尿量稍增,气机渐畅,再以补益气阴,养心固肾调治,使患者度过少尿期和多尿期,肾功能恢复正常((北京中医}1983年第4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温发热,湿热并重之证。方用黄芩清泄湿热,合以茯苓皮、猪苓、滑石、通草清热利湿,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湿温发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舌苔淡黄而滑,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兼烦躁不安,可加黄连、木通,兼有暑湿,加鲜藿香、鲜佩兰,寒热反复或朝凉暮热,加青蒿、白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