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建民:从大学教师到化工业巨头,用30年做精一件事

 hryaozhicai 2020-02-20

2019-11-26 14:08

【编者按】从田间作坊到市值百亿的企业,从中关村的街头到纳斯达克的舞台。从改革开放初期“敢为天下先”的第一代企业家,到如今世界互联网领域“追风逐浪”的第五代企业家。英雄辈出的中国企业家,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助力中国经济的前行与发展。

作为国内领先的门户网站,搜狐网及搜狐财经始终在关注和报道中国企业及中国企业家的动态和故事,见证他们的进步与创新。

11月13日,2019搜狐财经峰会在北京举办。峰会中,“搜狐财经2019十大年度企业家”榜单正式发布。入选的十位优秀企业家有很多共性,他们履行社会责任、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为“搜狐财经2019十大年度企业家”系列报道第四篇,关注企业家为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

“过去的三十年,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就是把研究生论文做成这个领域现在全球最大的企业。”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在2019搜狐财经峰会上表示。

深耕化学行业30载,从大学教师到工业巨头,朱建民完成了职场身份的转换。

作为科学家,他是化工业的先行者,曾荣获中国化工界最高荣誉“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职业生涯累计完成70多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家多项技术空白。

作为企业家,他28年风雨兼程,将奥克集团从校办的小微企业带领成为行业先锋。

用三十年做精一件事情,这是朱建民一路走来的心得。

初心,亘延半生的化工之路

从小微企业到上市公司,奥克集团的销售收入较创立之初增长了2000倍。

在朱建民的带领下,奥克集团连续12年进入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减水剂聚醚和晶硅切割液制造商。

不过,这位化工业巨擘最初的理想并不是下海经商,按朱建民自己的话说,他原本想“成为科学家、成为工程师。”

朱建民在2019搜狐财经峰会上分享创业经历

1978年夏天,带着这样的理想,朱建民考入沈阳化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他与有机化学之间的羁绊也自此埋下。

一脚刚迈入校门,艰苦的学习环境就给了朱建民一个下马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主动提及刚上大学时的情景,“住的宿舍是以前农村生产队留下的,非常简陋,连厕所都没有。大冬天,上一个厕所要跑很远。”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未知的前途,学生们有些迷茫。

适时,1979年《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篇《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点醒了朱建民。通读过后,他的“字典”中多了几句话,“必须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滴水穿石”,“天生我材必有用”。由此,朱建民主动拾起对化学专业的兴趣。

1982年,大学毕业,朱建民选择留校任教,同时准备攻读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三年后,朱建民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并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此后30年间,始终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导师金子林教授的指导下,朱建民挑梁轻工部“七·五”攻关项目——“脂肪醇窄分布聚氧乙烯醚”,正式涉足对环氧乙烷窄分布聚合催化技术的研究。

三年过去,朱建民先后公开发表4篇学术论文,通过了两项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在乙氧基化催化技术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水平。

毕业之后,朱建民回到学校继续做老师。当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凭借读研期间的成果,朱建民牵头建立精细化工教研室,并在其研究生课题的基础上成立了“环氧乙烷精深加工”课题组。课题组团队还有三人,两个是他的研究生同学。

课题组内,一群热血青年跟环氧乙烷较起了劲。四人做实验、发论文、做交流、改技术,忙得不亦乐乎。

而此时,命运的转轮开始悄然转动。

转折,从爆炸中走出的企业家

化工业的科研过程充满风险。

1991年7月,暑假,中午时分。朱建民和助手刘兆滨如往常一样,守着暖瓶大小的实验装置,装置里正在进行环氧特种聚醚合成放大试验。实验最后,装置内部飞温,压力急剧膨胀。

就在电光火石之间,装置爆炸了。离仪器最近的朱建民看到装置的压力表上的数值显示——180公斤。

如此压力之下,金属制成的装置一旦爆炸,威力堪比炸弹。朱建民和助手首当其冲,飞出的铁片将朱建民的右腿及膝切断,助手则被炸的遍体鳞伤,每到夏天都不能穿短袖短裤。

朱建民在2019搜狐财经峰会上分享创业经历

28年过去,朱建民再回忆当时,他说,“有失有得。”

不能踢球,不能爬山之后,朱建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先前遇到的问题挨个浮现在眼前,无法回收的专利款项,企业难以消化的高新技术,不够成熟的实验室专利……

此时,“下海潮”奔涌至东北,朱建民下定决心,他要创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

1992年,大病初愈,朱建民带着原来课题组的两位同事,依靠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成果和8万元借款,创建了“小微企业”奥克化学,把研究生课题——环氧乙烷的研究应用带出实验室。

从象牙塔走出的几位老师很快遇到了第一个问题,资金。

仅凭学校提供的8万元启动资金,根本无法覆盖到上百万元的厂房、设备需求。几位老师犯了难,“那时候项目上来了,合格产品也出来了。我们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本来挺有成就感的,但是没有流动资金了。”

时隔二十余年,再次回忆当时的情景,朱建民对搜狐财经感慨道:“创业初期我们最大的挑战是资金,而且奥克创办到今年的27年中,也包括未来,我们觉得最难的时间,就是在起步阶段。”

为了让奥克顺利运转,几人豁出去,挨个企业去谈。最终,供应商被他们感动,赊给了他们价值百万的材料,当地一家银行也同意为他们提供70万元的贷款。

1993年3月,经过半年多的施工建设和安装调试,奥克自主技术转化的第一批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产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一次性试车成功,这批产品为奥克带来了298万元的销售收入。

奥克成功起步,朱建民也在日复一日的运作中逐渐适应从大学教师向商人的身份转变。

2017年,凭借多年的耕耘,朱建民当选新一届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也是东三省唯一一位副会长。

坚守,专精主业不动摇

奥克一直被外界称为“隐形冠军”,在化工业的细分领域有着绝对话语权,成立近30年,朱建民知道“奥克要的是什么”。

1999年下半年,奥克化学挂靠的学校体制发生变化,形势之下,朱建民要么带领奥克化学从大学独立,继续闯事业;要么就得将企业关停,回头捧起大学教师的铁饭碗。

朱健民在2019搜狐财经峰会上发言

朱建民与一路走来的兄弟们商量之后,大家没有分歧,一致选择要把奥克继续办下去,进行改制。

改制后,凭着一股劲,奥克的“环氧乙烷衍生开发”多点开花,成果频出。到2000年,奥克拥有的环氧乙烷衍生品已有200多个。两年后,奥克化学的销售收入实现了从0到2000万的跨越。

不过,朱建民不满意,他找到了奥克化学的桎梏所在。

“我们经历了十年的时间,战略定位很清楚,就是专业做环氧乙烷精细加工。但是在经营发展上,目标又比较分散,各个领域和主业有关的都在做,越做越发散。”

因此,朱建民打出了第一张牌,“集中”。

在朱建民看来,“此前‘中药铺式’的产品研发与经营肯定做不大。”他从比尔·盖茨的案例中汲取灵感,提出,“奥克集团,要坚持‘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

改变打法的第一战,朱建民把身家压在了要利用环氧乙烷的太阳能晶硅切割液。彼时,太阳能晶硅切割液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广泛,全年的进口量只有100—200吨,尚不及奥克一个农药的客户需求大。

“但是我们还是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去研究并搞开发。”2004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高光时刻,发展迅速,朱建民知道,奥克化学这步棋压中了。

从2003年至2010年,奥克化学的晶硅切割液销量从80多吨增至12万吨,销量增长近1500倍。据媒体报道,奥克的晶硅切割液一度占据国内75%的市场,为奥克提供了85%的营收。

2010年5月,奥克股份一路高歌,闯进深交所,成为我国环氧乙烷精深加工行业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奥克集团手中多了20多亿资金,地产、金融领域的弄潮儿纷纷闻讯而来,拉着朱建民转投副业,朱建民一一谢绝。他给出一句话,“只有专注实业,企业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才能为投资人持久创造价值。”

同期,不少企业凭借房地产、金融投资赚得盆满钵满,朱建民不为所动,继续指挥着团队攻坚新技术。

远见,集中一处,不断攀登

常年浸淫在环氧乙烷深加工行业,朱建民看得比常人更远。

太阳能晶硅切割液取得成功后,面对不断变动的市场形势,朱建民率领团队,再次沉入环氧乙烷产品开发,第二战,他把目光瞄准在减水剂聚醚单体。

这一灵感源自一次代工,当时,一家意大利企业找到奥克,请求奥克加工减水剂聚醚单体。委托方没有告诉朱建民这些产品究竟用在何处,朱建民敏锐地感知到,这个产品,不一般。

通过广泛查询资料,朱建民知晓,外方要求代工的产品,主要用于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世纪之初,这种产品受制于技术和价格,国内只有三峡大坝等少数重大工程在使用。

朱建民从中看到了新的方向,他拍板,奥克也要做减水剂聚醚单体。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了集中精力做好减水剂聚醚单体,朱建民暂缓了集团办公大楼建设,把减水剂聚醚生产线一条条铺设、投产。

时代再一次站在朱建民身侧,2007年开始,减水剂聚醚单体搭上了高铁建设的快车道。奥克生产的聚羧酸减水剂用聚醚单体成为高铁建设的必须单品,并迅速占领市场。

据相关报道,目前,减水剂聚醚单体已经逐渐成为奥克的主导产品,占公司营收的80%以上,并占据国内45%左右的市场份额。

朱建民入选2019搜狐财经十大年度企业家发表感言

在朱建民的带领下,奥克走出辽宁,“国内哪有环氧乙烷,哪里有市场,奥克工厂的就布局在哪里。”12年下来,奥克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完成了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五大区域的战略布局。

朱建民在搜狐财经峰会上透露,目前,奥克集团在国内沿海沿江九省的乙氧基化产能已达到120万吨,产能占到中国的30%,全球的11%,并仍在继续扩大。

未来,朱建民把目光放在更加新潮的绿色低碳领域,聚焦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新能源。会后专访时,朱建民谈及奥克集团的未来,他说:“对于奥克来讲,现在才百八十亿的规模,至少现阶段,奥克还是聚焦主业。”

“再过五年十年,会不会扩展到新的领域?我觉得一定会,但是发展的思维不变。”朱建民继续说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