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螺阳文选丨《螺阳导报》周年纪念回顾与前瞻

 天南尘封 2020-02-20


《螺阳导报》,国立厦门大学螺阳同学会主编,中华民国3711日创刊,每月1日刊发一次。此文载第十一期。在解放战争中,厦门工委发动厦大的泉州各县籍党员,以同乡会名义,编辑出版《鲤城导报》(晋江)、《柳声导报》(南安)、《螺阳导报》(惠安)、《桃源导报》(永春)寄回家乡,为迎接解放大造舆论声势。

热情 · 苦撑 · 愿望

——《螺阳导报》周年纪念回顾与前瞻

我们在一种既不讨好,又要吃力的情况下,凭着一股爱乡土的热情,艰难苦撑,到今天,整整是一个年头了。这一年是苦痛的一年,烽火中的刀光剑影,时时在身边晃动威胁,咄咄逼人的高物价,压得我们毫无喘息的机会。今天,我们居然还能够和大家见面,自不无烽燹余生的感触。

诚然,在兵荒马乱的今天,求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感觉生命的珍贵,唯其珍贵,故能活命一天就应该庆幸一天。何况一个刊物依靠一群赤手空拳的青年伙伴的支撑,在种种困难的局面下,持续一个年头,始终不致夭折,能说不值得额手称庆?

本报创刊于去年元旦,那是烽火际天的日子。周年后的今天,四周仍是一阵阵鼙鼓动地的声浪,震耳欲聋。这是我们国家大变革的时代。虽然,我们明知今后仍须经历一段艰难无比的岁月。然而,我们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为了要使我们这个刊物能够跟随时代而前进,那末,在它已经走完了一段里程后的今天,把一年来的种种工作乃至于发生的种种问题,提出一次总的报告与讨论。在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爱护和关心本刊的读者,更是一件不能不做的事。

创办的主旨

我们没有任何幻想,也没有任何奢望,我们创办这个刊物,起码希望它能达成下面的几点愿望:第一,传布家乡消息,沟通旅外同乡间及旅外同乡与在县同乡间的感情,使之融洽一体。第二,促进在乡和旅外同乡对家乡的关怀,共同努力,以建设荒芜的家乡。第三,贡献家乡兴革事项的意见,以供从事县政乡镇人员的参考。第四,揭露地方豪劣的罪行,使其知所敛迹。反映民间真正的意见,为劳苦的人民申诉冤屈。

在波澜壮阔的战争时代,创办这类刊物,或许有人要认为迂腐,不够前进。

可是你要知道:一言一行一乡一县的斗争,并非无助于时代的前进!而且,时局的严重,已超过了说话的阶段,如不稳扎稳打,旁敲侧击以达到最后的目的,恐怕这个刊物也难存在了。

稿件取材编辑方针

本刊内容,在目前计分专论、通讯、报导,与读者投书等栏。专论栏建议家乡兴革事项,分析种种现实问题,或举行笔谈,集思广益,以找取问题的核心,作为解决问题的指标。通讯栏报导家乡及有关各地同乡同学的消息,客观、系统、正确是其基本的原则。报导栏可说是本刊的广播电台,经常广播本会及各地同乡的活动情况。读者投书栏是老百姓的园地,在这园地里,老百姓有话尽管说,有苦尽管诉,爱恨也尽管发泄。

我们版地绝对公开,我们不希望一个刊物仅仅只有少数作者在写稿,而且为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公共舆论,需要广大的群众来参加,才能增加其力量,所以,凡是真心爱护家乡的人士不论其地位如何,只要其文章有具体的建议,我们都极表欢迎。我们采用稿件一向抱客观的态度,只要合乎水准的有重量的文章,无不乐于刊载,所以,本刊每期都有新的作者参加写作。

本刊的编辑政策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的。我们既不作摇旗呐喊的文字,也不作无理谩骂的文章,因为我们没有那种替某部分人颂扬的义务,也不敢享有那份信口詈人的权利,但,批判的文字却是有的,扬弃旧的渣滓,吸取新的材料,这是批判的益处。只要说得有理由,骂得有分量,理直气壮,不怕其文章词锋尖锐,我们都尽量予以刊载。

这是本刊传统的精神。

自我检讨

内容的空虚,写作技术的欠完整,使我们时时感觉一种责任上的不安,一个原因是我们隔离家乡太远,有时,简直对家乡隔膜得近乎绝缘,因之,使我们无法对于家乡的现实问题获得研究和探讨的机会,在这种情形下,自然很难写得出怎么具体的文章。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能力经验件件不足,对于每个问题未经体验,不敢也不能凭着主观的幻想而找取问题的解决途径。关于前一困难,我们希望读者诸君和我们携起手来,时时供给我们消息,资料和稿件,帮忙我们加以克服。至于后一困难,那我们只有在学习中求解决。

惠安派系斗争的剧烈,使得负有舆论责任的报纸,常常变成私人政争的武器,习以为常。真正能够发扬民意的,可谓凤毛麟角。我们既然以体贴人民的痛苦的心情来创办这个刊物,自然希望它在这方面能发挥其预期的性能。因之,对于盗名钓利、残民以逞的土豪劣绅,自不遗余力予以口诛笔伐。

只要有罪恶,我们便加以揭发。树高易招风,影响越大,招的忌讳也越大,我们明知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然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一股傻劲,推动我们硬干下去。由于此,便有许多人对我们误解,以为我们是个专门攻击人家的刊物。

其实,这未免失于直觉判断的错误,试问我们何尝没有建设性的文字?(见本报第二期、第五第七期以及最近各期,便可知道)只是这个麻木的社会,一向瞧不起苦口婆心的建议、劝告,而把它忽略掉!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有所抨击也是出于一种难安缄默的苦衷,试问处身在黑烟瘴气的今天,叫我们从何去歌功颂德?

经费的来源

有许多读者对本刊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怀疑本刊经费的来源,说,学生哪里有这么多的金钱来创办这类刊物而持续不断,是否有人在背后撑腰?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向读者提出一个忠诚的报告,以使读者对我们能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本报经费的筹措,可分二个阶段,第一是艰难苦撑自力更生的阶段,第二是柳暗花明吃力尽心的阶段。前一阶段包括本报第一期至第八期,后一阶段包括本报第九期至现在以及将来的各期。

初时,本刊是八开版的报纸型刊物,那时,报纸费、印刷费都还便宜,每期只需几十万乃至于百余万,最高也不过三百万国币,所以,经费完全由本会同学自己捐献。但我们都是贫穷的子弟,期期掏腰包,确有心余力不足的困难,而且,像我们这样性质的刊物,又不想以任何方式从读者身上获得报偿,其困难更是可以想象。

为了长久之计,我们便不得不另想办法,于是,筹募基金的计划,便被认为当时努力的要务。这样,我们便转进入第二阶段。七月间,本会便付托前届理事何印基同学赴南洋筹募,星加坡同乡因为久离故乡,关怀心情迫切,对于我们这样性质的刊物,特别推崇欢迎,热烈捐献,结果共募叨币六百四十元。现在我们的经费,都是靠这笔款项生息来支撑,每期可以维持八面篇幅。

以后如果情形不大变更,本刊大概不致因经费问题而停刊。因为款项生息的数目有限,限制我们没法多印,现在每期印发五百份。其进度是这样的:第一期二百份,第二期二百五十份,第三期二百五十份,第三期二百五十份,第四期三百份,第五期三百五十份,第六期四百份,第七期(暑期)三百五十份,第八期四百份,第九期四百五十份,第十期五百份,本期(扩版)五百份。

本报全部赠送,连邮资在内,不收读者分文。现时分发以学校机关团体为对象,各乡镇大概都能或多或少得到本刊的赠送,既然份数有限,赠送自然不能面面周到,为了这个原故,有些读者曾一再要求本刊改为订阅刊物,我们考虑再四,认为本刊不以经营为目的,如代向印刷馆增印,也有种种困难,所以在目前希望获得阅读本刊的读者,能多作一点传递的工作。

今后的展望

报章刊物最基本的任务,在于传布文化,反映民意。

我们知道,今天是人民的世纪,一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设施,都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忘记人民的利益,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都将失去了依据。人民是一面光明平滑的镜子,从那里可以反映民间真正的爱憎与悲欢。因此,深入民间,是本刊今后努力的方向。其次,为了要使我们的内容充实,加强通讯网的组织,是件不可或缺的工作。

我们有个计划:就是通讯员撰稿员都望其能通过个人的关系而与我们的会直接接触,将来不致因人事变动,而失却与会的联络。再次,我们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目前虽然以家乡为改革的对象,然而我们并未忘记这是个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我们的理想远大,将来情况许可,我们就将以一种新的姿态跳出狭小的范围来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理想像悬在身上的灯光,走前一步,便照远一步。诚然,在风雨飘摇的今天,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但我们可以向读者保证,绝不受任何外来的打击而改变我们既定的方针!(侯。)

来源丨《螺阳导报》

图片丨惠安文献馆

编辑丨沧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