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历史深厚的吴山

 grandy3hz 2020-02-20

吴山,杭州老城区里的一座城中山,山势起伏,绵亘数里。它的一个个小山头又分别叫伍公山、粮道山、紫阳山、云居山、瑞石山等等。官方统称吴山或吴山景区,而老杭州人喜欢叫其城隍山。

登上吴山高处,钱塘江奔腾于南,西子湖辉映于北,东边是南宋都城边的万家烟火,北面则是通往西湖的古河坊街。所以自古至今,吴山都是杭城登高揽胜,抒发天地之悠悠的好去处!

有明代文学家、画家徐文长,登临吴山后留下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这副对联旧时悬挂在城隍庙口,如今是吴山最高处"江湖汇观亭"的前楹联,登上该亭的上层,环顾四周,该楹联洋洋大观的气势和恰到好处的描绘尽显其中了。

清朝康熙皇帝曾六上吴山,也赋诗赞美道:

     左控长江右控湖,

     万家烟火接康衢。

     偶来绝顶凭虚望,

     似向云霄展画图。

吴山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山上人文景观丰富,文化遗存俯拾皆是。特别是吴山的摩崖石刻,据说有100多处,时间从五代一直跨越到民国,所以有人说吴山是一座很有历史文化的山。

吴山上的摩崖石刻分造像石刻和书法石刻,造像石刻主要有三处,一处在紫阳山的宝成寺,一处是云居山的石佛院,再一处在紫阳山麓紫阳小学内。石刻书法主要分布在云居山、紫阳山和瑞石山等一带。

吴山上的摩崖石刻历经千百年的风化、战乱,以及文革的破坏,不少已残缺不全,甚至字迹全无,有幸存下来的,也被杂草藤蔓缠掩。所以政府有关部门从2014开始,用了3年时间,给70多方摩崖石刻 2个造像"洗了个澡"。这是吴山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摩崖石刻进行专业性的保护。

吴山上最重要的摩崖石刻,在紫阳山东面的宝成寺里。宝成寺规模不大,依山而建,进门就見岩壁上有三龛石像:中间龛为三世佛,释迦牟尼(中)、阿弥陀佛像(左)、药师佛(右),左龛为莲花生像,右龛是麻曷葛剌造像。

麻曷葛剌,是梵文音译,意思是佛教密宗的"大黑天",而"大黑天"在元代被奉为战神,每次征战前必作祭祀。

宝成寺最早叫释迦院,到了宋代,改名叫宝成寺。元代,有了麻曷葛剌造像。明代,重建大殿,还给造像重新做了彩绘。可惜,清代就衰落了。

怎么知道它衰落了?清代早期的厉鹗写了一个《咏麻曷葛剌佛》,说"游人迹罕到,破殿虫网丝"。

还有个证据,可以做个八卦推测。大家都知道,乾隆爱游西湖,又喜欢走到哪都留下点墨宝,吴山他当然来过,还上去了足足六次,可留下那么多说吴山的诗文里,独独没有提到宝成寺,为什么?《西湖志纂》里说,"今寺废而刻石尚在……"那意思就很明确了,寺没了。

再后来,到了民国,有一位名叫静观的师太,重建了宝成寺,现在的门额,还是当时她留下的。

新中国成立后,宝成寺变成了街道小作坊。再后来,成了民居,小院子里住满了人家。

现在麻曷葛剌造像的位置,据说被一户人家用作了厨房,可能这户人家每天对着麻曷葛剌,煮饭、烧菜,心里实在有些别扭,于是就砌了堵墙,把它挡了起来。未曾料,就因为躲在墙后,整个宝成寺里,只有它从元代保留了下来。这龛造像有明确的纪年:元代至治二年。有题记的造像,整个杭州,只有这么一尊,所以历史文物价值极高,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间一龛三世佛像,为近代增塑。

此尊莲花生像,为1997年增塑。

麻曷葛剌像高1.38米,瞪目翘须,容相威怒,双手合持人头,腰挂骷髅,脚踩魔女,一副降魔伏妖的模样。左、右各有一尊胁侍。

左面崖边还立有一尊石佛,岁月使得其黑黝黝的面目不清,但从手持净瓶可以分辨出是观音菩萨。

据管理人说,这是从其他地方移过来的。

 宝成寺出来,沿着石阶往上北向走几分钟,有个感花岩。

感花岩上有苏轼诗的刻石,据说这里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传唐代诗人崔护到杭州吴山春游,因口渴叩门求茶,受到一姑娘的热情款待。次年春天,崔护重到吴山寻访此女,却见门庭依旧,桃花如故,而姑娘已不知去向。崔护惆怅万分,遂于壁间题诗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200多年后,大文豪苏轼上吴山,见宝成寺墙上崔护的诗后,不胜感慨,于是写下了《赏牡丹诗》。诗云:

    春风小院却来时,

    壁间唯见使君诗,

    应问使君何处去,

    凭君说与春风知;

    年年岁岁何穷已,

    花似去年人老矣,

    去年崔护若重来,

    前度刘郎在千里。

  苏轼这首诗里前半首说了崔护关于桃花的典故,后半首的"刘郎",说的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关于桃花的典故。呵呵…这传说,不展开了。

后人为纪念这一段文坛轶事,将苏东坡诗刻于石崖上,取名:感花岩。

这样崔护桃花诗,化作感花岩了

当然上述故事,实为后人美好传说。因为崔护之诗,并不是写于杭州吴山,而是写于长安南郊,有其诗名《题都城南庄》为证。至于崔护桃花诗,被文人墨客题于寺内墙上,苏东坡有感而发也写了诗,这完全是可能的,毕竟东坡先生两度在杭州做地方官,留下不少诗词的。

诗旁有明吴东升题刻的“岁寒松竹”四字,我第一次見到时还纳闷,不是岁寒三友"松竹梅"吆,为什么独独少了梅。后来才得知,作者以松竹两字下面,酷似古梅榴弹技的岩石裂纹代表“梅”字,以裂纹代画,以画代字,哦嗬……引人入胜,古代文人有创意啊!

这张图可以清晰看见,岩纹绘就的老梅桩及新梅枝哩!

"岁寒"字右面还有首诗:

    千里是南华,

    由来祖释迦。

    吾师何所德,

    留得牡丹花。

这个作诗的"前度刘郎"又是何年何人又何故题诗呢?

感花岩右侧岩石上有现代著名佛教居士、书画家黄元秀题刻:"古今如身幻    乾坤与物齐"。

这"感化岩诗刻"集历史名人题诗和书法镌刻精华,被列为杭州市级文保单位。

在吴山阮公祠周围,有下列几方石刻。

这"涌泉"两字,据说是杭州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

凝重而又不失清逸的“全真”二字。

阮公祠后原重阳庵遗址留下的"吴山福地”、十方大重阳菴、青衣洞天"三方石刻。

其中这方"吴山福地",气韵浑然天成,意境深远传神,也算是吴山石刻的佳作了!

此方"雲壑"藏在阮公祠右侧山岩上,也属多次寻访才見真容的。

从十二生肖石对面拾阶而下,这里有一大块平地,周围林木葱郁,怪石嶙峋,是吴山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

这里的"瑞石山摩崖石刻群",属杭州市级文保单位。

到这里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个镌刻在山岩中间,约有二米多高的"寿"字。该字雄劲、简练、圆润、厚朴。

苍劲端方、入石三分的"瑞石古洞"四字在左边山洞口,这里附近有将近10方石刻书法。有"五云深处"、"湖山叠翠"、"为寿者相"、"碧云天"、"鳌峰"、"翠壁"、"垂雲峯"、"飞来峯"等,可以说是吴山集中度较高的摩崖石刻群了。

"鳌峯"二字位置实在太高,仰拍只能这样了。

月波泉下只有一汪浅水,不过"月波泉"三字,不由让人想起昔日“池水映月”的美景。

"瑞石池"在瑞石古洞景区的南面。去过一次拍了照片回来,后来再去就找不到了,倒是又发现其他二池泉水。这是因为吴山上拐九曲弯子,又有很多叉道的小路实在太多。

吴山三茅观遗址门内南侧岩壁上,也就是于谦读书像的背墙上,有七八方摩崖石刻,但大多已遭漫漶,仅存一方明万历时重刻的尚书省牒,如今在三茅观门外南几十米的岩壁上。

尚书省牒文为:"牒奉敕宣赐宁寿观,牒到准敕,故牒"。前面有年代,后面尚有许多看不清楚的落款,看着像天书,天牒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好在碑文基本清晰,前几年描过的油漆虽有斑驳脱落,但丰筋的笔画,流畅的线条,都显示出皇家风范。

在尚书省牒往南十余米,有"吴山第一峰"摩崖题刻,传为宋朱熹书。

吴山不高,这第一峰之称,源于一段野史:相传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写尽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北地金主完颜亮听闻, 垂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参差十万人家"的江南。遂有"弯弓南下,投鞭渡江"的南侵念头。他派人潜入杭州画了一张西湖图,带回金国后制成一扇屏风,题诗其上"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于是吴山就有了第一峰的美称,但他没想到,第一峰未到,他就在内讧中被杀死了。

这块刻有“汪王庙税地”的石刻,记录着杭州一段几乎湮灭的历史。

隋未群雄割据,歙人汪华起兵自保,攻占歙、杭、睦、婺、饶,六州,称"吴王"。治理六州十余年,保境安民、政清人和,六州不见兵革。隋灭唐兴时,为免战祸,主动纳土归唐,拥护国家统一,被唐高宗封为"越国公"。

他是隋唐以来维护国家统一的典范,被历代皇帝十五次追封褒赠。

总之,汪华在杭州历史上应同钱鏐、苏东坡、周新一样,占着一席重要的地位。但不知为何,现在杭城无人不知钱王祠!而对早于钱王二百多年的"吴王"汪华,史书似乎少有记载。仅留下这块"汪王庙税地"石刻,和一块现存于三茅观的"汪王庙界碑"。

現有人考证说新安江上游的"花山迷窟群",和衢江岸畔的"龙游地下宫殿",是吴王汪华主政年代,深挖洞广积粮的军事谋略。

吴山"节义亭"东边、西边、北边山下各有一块"蚕桑女学"的石刻,那疑问来了,这山上曾有个蚕桑女学校吗?

为了弄清这个疑问,我上网查了资料,这一查,查出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

1896年列强入侵,民族危难。林启调任杭州知府,他积极推行新政,并认为振兴实业,应以蚕业为要。于是筹集了各方资金,于1897年开办了杭州蚕学馆。

这个蚕学馆,是中国第一所纺织和农业学校,经过100多年的演变,现在叫"浙江理工大学"。

那么话说回来,杭州有否办过蚕桑女学堂呢?

据网上资料,杭州蚕学馆成立后,为推广养蚕新政,曾在杭嘉湖一带办了许多分学堂。

在《近代杭嘉湖地区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书上,有一张表格,记录了1907年,蚕桑女学堂,每年制种数500一700张。

另外,清宣统元年有一铅印本《杭州蚕桑女学堂章程》。

上述二点足以证明,杭州确有办过"蚕桑女学堂"。

至于这个蚕桑女学堂,是否就办在吴山节义亭那个地方呢?抱歉了,除了三块石刻,查不到其它实据了。

云居山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北侧百米外,有一处摩崖石刻,被称为"中国体育史上的唯一石刻"。

这块摩崖石刻是1912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第二年,原光复会成员浙江军政要人朱瑞、吕公望、叶颂清、沈钧儒等,为悼念秋瑾殉难五周年,举行了纪念会,重建秋瑾创办的体育会,并在云居山岩壁勒石为记。

此石刻是研究民国史和中国体育史的重要实证史料。1989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这些石刻属紫阳山摩崖石刻群。

宝成寺南面有条山阶,直上可以到归云洞。一路有几方石刻。最有名的当属这一处了。

气势雄伟的“第一山”摩崖石刻,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书。

在"第一山"旁边,是明代胡缵宗"紫阳洞天"的题刻。

"敦本兴讓",意思是按照国家典籍的规定,用仁义的思想教育大家。

"紫阳书院"四字题刻,潇洒俊逸、遒美清秀,无愧于浙江著名的四大书院之首

这方石刻在归云洞左边,因离游步道较远,我最近才发现的。于是我想在没有游歩道的地方,一定藏有还沒被发现的石刻。

下述石刻是从宝成寺出来朝南泼水覌音方向走一路拍攝到的。

这是元代石刻"采芝岩"。

雲隐洞

别有天

三光聚处真明见,

一点灵时夺化工。

垂雲峯

飞来石

左上篆体字就认不全了。

半礕玲珑通造化,

一轮明月照前川。

我来海国三千里,

君在蓬莱第一峰。

风雲前江雨,

花木後岩春。

此方石刻位置较高,攀岩上去拍,因光照不好,仍认不全字迹。

由吴山三茅观景区南侧,沿游步道往下朝第四医院方向走约十分钟,有云居山摩崖石刻群。

居云山摩崖石刻群存有下列书法石刻。

花径

层峦

这里也有一个"寿"字,但没有瑞石景区那个大。

龙宫

还冲洞

这方"吴山胜境"形神兼备、臻微入妙。据说也属吴山名刻之一。

蓬岛

擁秀

垂腹岩

净鑑池

蒼屏石

从云居山石刻群再沿游步道前行几分钟,就可到达石佛院。石佛院又称王讲寺,寺已毁于清太平军兵火,但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自千百年来,静静地观望着潮起潮落的历史风云,聆听着大来大去的悲喜故事。

石佛院前后有门,中间有近千平方的院子,并标有每日开放时间。

石佛院现存有三龛五尊石佛造像,镌凿于唐末五代初年吴越国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这五尊千年石佛依山立而立,中间三尊为西方三圣立像,居中者为阿弥陀佛,高为6.09米。左为大势至菩萨,高4.51米。左边观世音菩萨,残高3.63米。西方三圣两侧为智者大师,高4.21米,行修大师,高3.06米。均结跏趺坐于圆形龛中。

由于常年日晒雨淋,已风化严重,有两尊石像变得面目不清,另一尊石像的头在文革期间被毁,但是,石像雕刻精美,发丝清晰,宽衣博带,衣纹流畅飘逸,面貌雍容大气,具有典型的五代时期造像风格。

1988年石佛院被列为杭州市文保单位。

[video src="http://video./users/9572862/50f199037e704353bff0dd6fca988573.mp4" preload="none" poster="http://static2./users/9572862/0700b31bde1e416a9914a6b659f31288.jpg-thumb3" playsinline=""][/video]

西方三圣立像

智者大师

行修大师

因自小家住吴山下的劳动路,小学也在吴山脚下读的,对吴山也算熟悉了,但吴山游步道阡陌交通,纵横交错,我总感觉在没有走到的地方,有漏拍的石刻。为此专门问询了几位"老吴山",有人告诉我,去山下紫阳小学里看看,不料一去真有收获:

一、吴山有二个省级文保单位,一个是前面所讲的云居山浙江体育会摩崖石刻,另一个我一直寻不到,原来在这里"南宋通玄覌造像"。

二、通玄观建于南宋时期1159年,毁于清咸丰年间。现留存在三十米左右的崖壁上,有四龛六尊道教造像及一些碑刻。

三、紫阳小学依山而建,环境优美,其前身为清代浙江四大书院之首"紫阳书院"。2001年,紫阳小学出土了刻有“紫阳书院”四字祭祀活动用的石香炉,当时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媒体均作了报导。

造像旁还有多处摩崖石刻。是杭州市域内仅存的道教石刻造像。对探讨道教在杭州地区的传播,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中间一龛三尊立像,为"三茅真君"造像。

刘敖真人像

元始天尊像

明代重开山徐法师像

目前吴山就摩崖石刻来说,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文保单位二处,市级文保单位七处。

哦哦…历史留给了吴山多少文化,吴山就呈现给人们多少风景!

近年吴山景区也镌刻了多处新的石刻,如吴山广场前的"吴山天风",刚劲峻拔,神形兼备,字字带着吴山清朗之气。

粮道山路边《忆江南》石刻,用笔淳和有力,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处处透着大诗人白居易质朴、率直、乐天、浪漫的风采!

吴山摩崖石刻,作为吴山最有历史价值的文化古迹之一,他集文学、书法、绘画、雕塑以及佛教艺术等一体,是杭州西湖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在吴山脚下的我,一直想把这些"宝贝"整理出来,较为完整的展示给大家,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尽管可能有遗漏的,手机照片拍得也不咋地,但看在我大暑天在山上,挥汗转悠找石刻的份上,将就吧!我这也算为推广杭州旅游,丰富大家文化生活打了份义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