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是对现象的描述

 静远德载 2020-02-20
作者:李泽健

李泽健

 

8、描述

   据说,有两局长跟着菩提祖师学习七十二般变化,刚记住一段变化的口诀,他们就忍不住要尝试一下那变化的手段,结果一个变成了猪,一个变成了狗。其他人见二人再也没有变化回来,就去问菩提祖师,菩提祖师叹曰:他们只记住了变化的口诀,而没有记住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变化的时候,心里必须要时刻牢记着自己是一个人,最后还要变回人的。此二人太贪,变化的时候只想着吃和交媾,而忘记了自己还要做一个人。猪狗是没有复杂思想的,它们并不会想着要变人,所以他俩变成猪狗以后就不会再有要变回人的想法了,所以也就变不回来了。

   猪和狗有没有复杂的思想?它们有没有要变成人的想法?这些民科不知道,但是她认为,对感觉现象进行划分、根据感觉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它们组织在一起,这样的能力动物也有。比如,动物能够把猎物和环境区分开来,这说明它们已经对视觉现象进行了划分;根据叫声,它们能够判断出是天敌还是猎物,这说明它们已经对听觉现象和视觉现象进行了组织。可以这样说,对感觉现象进行划分和简单的组织,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一种低级的认知形式。我们这里所说的“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生物学上所说的建立“条件反射”。

   我们不知道动物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都能够感到人与动物的认识是有区别的:人似乎要比动物更加聪明一些。民科觉得,动物似乎没有对现象进行描述的能力,或者说,即使有,能力也非常的低下。比如说,如果没有见到猪,母狼不可能会通过描述的方法让小狼知道猪是长的什么样子的,它也不可能告诉小狼:猪长着四条腿,黑色的鬃毛,两只扇风耳朵,还整天哼哼唧唧的;一只狼也不可能会让另一只狼明白:前面的山头后面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下面有一窝兔子。或者说:在它的右后方,一个猎人正在用猎枪瞄准它的脑袋,而猎人的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孩正在那儿撒尿。

   人类在划分和组织感觉现象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即对现象进行描述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使人类的认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人们不仅可以认识个别的现象,而且还可以认识整个世界。

   如果说,对感觉现象进行划分和组织还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的话,那么描述则极有可能是群居和社会化的产物——因为个体之间需要进行交流和沟通。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只是一个人生活的话,那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有描述的能力,我们只要知道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我们可能并不需要上、下、前、后、左、右等等这些概念,因为没有这些概念我们也不会搞错天地与头脚的关系,我们不可能会认为蓝天是踩在脚下的,而大地则顶在头顶上的。没有这些概念,我们也照样能够从树上摘下苹果,能够从地里刨出地瓜。

   对现象进行描述的能力最初可能还是来源于对感觉现象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比如,在森林中,猴子在树上站的高看的远,它们一看到有老虎过来就会大喊大叫,而这种叫声与它们平时嬉耍时的叫声是不同的,树下的其它动物,虽然看不见老虎,但是听到猴子的叫声也都明白是老虎来了,于是就都吓得赶紧四散逃命。在“动物世界”中,赵忠祥是这样解说的:猴子的叫声对其它动物来说就是一种警报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从认识的角度来看,那么猴子的叫声其实也就是语言的最初的形态:不同的叫声代表着不同的情况。当动物的不同叫声与所代表的情况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关系的时候,动物就可以通过叫声进行交流了,这时真正得语言就诞生了。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各种符号,用符号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可以这样说,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知识体系就是一个在感觉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描述体系:

   ① 对感觉到的现象进行描述。

   ② 对划分和组织感觉现象后形成的对象及对象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③ 对认识过程进行描述。

   语言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我们不得而知,最初的语言在人类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民科猜想,在语言产生的最初阶段,人类的认识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复杂,当人们说“雪是白的”“盐是咸的”时候,不可能就是要表达“雪本身就是白的”“盐本身就是咸的”这层意思。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在语言产生的初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认识”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已经开始探讨“白色”究竟是外界的一种东西还是我们大脑里的东西这样的哲学或者是心理学问题。这样的描述最多也就是让人们能把白色和雪联系起来,把咸与盐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雪是白的”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他一定不知道我们是在问什么,他所知道的只能是看见了白色的东西就知道那玩艺儿叫雪。事实上,即便是到了现在,我们在说“雪是白的”时候,也很少有人会认为这句话就是在说“白色是雪自身的东西”这层意思。

《赶着地球旋转》《整体论》目录

第一章困惑

1、背道而驰硕士生不知道1+1为什么等于2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0d2cp.html

2、诺贝尔奖,上帝的痛!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0yxtf.html

3、让哲学去死吧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9dml.html

4、浴火重生的哲学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9gcz.html

第二章毁灭

1、人工智能天空的乌云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9med.html

2、海市蜃楼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bfyt.html

3、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世界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0m9n3.html

4、走上绝路的人工智能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bisx.html

5、人工智能的突破口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duxb.html

第三章 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1、人的认识有起点吗?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f60z.html

2、破釜沉舟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ffnx.html

3、中美两国的真正差距在哲学上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fnx9.html

4、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fqsd.html

5、什么是感觉现象?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gl9r.html

6、感觉现象是没有任何含义的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go9n.html

7、人是怎样认识事物的? 人是怎样认识事物的?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i4rg.html

8、人的“认识”究竟都认识了些什么?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i88l.html

9、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igcf.html

10、认识就是记忆的唤醒与匹配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j2uq.html

11、“民科”没有未来!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j7l4.html

12、认识是对现象的描述 http://na.com.cn/s/blog_01482fb60101jmgm.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