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静远德载 2020-02-20


李泽健

   如果说反映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映像”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如果说“认识的本质就是建模——建立一种能够描述和解释各种观察现象的思维模型”,那我们就将要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的认知模型可能会有无数种,我们如何能够判断这些认识是否正确呢?

1、 感觉现象没有错

   想必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种认识:之所以我们感觉到的苹果是圆的、红的、甜的,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圆的、红的、甜的。如果我们把苹果感觉成是圆的、红的、甜的,那我们的认识便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它感觉成是方的、蓝的或者是苦的,那我们的认识就是错误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感觉现象是没有错误的,不管我们感觉到的苹果是蓝的还是方的,抑或是咸的还是苦的,这些都没有错,即便我们眼中的苹果就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那也没有问题。试想一下,太阳可是一个要比几十万颗原子弹同时爆炸还要威力巨大的东西,但它在我们的眼中却只不过是一个高悬于天空的圆盘而已,谁又能因此说我们眼中的太阳就是错误的呢?

   我们是根据感觉现象来认识世界的,我们是根据感觉现象来解释和描述世界的,不是因为苹果本身是圆的、红的、甜的,我们才把它感觉到成是圆的、红的、甜的,而是因为我们感觉到的苹果是圆的、红的、甜的所以我们才认为它就是圆的、红的、甜的。如果我们非要说苹果本身就是红的,那牛听了就一定不会同意,因为在牛的眼中的苹果没有一个是“红的”;如果我们一定要说飞机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那么雷达听了也一定不会同意,因为在它的屏幕上显示的只是一个移动的光点。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认识对象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让你感到恶心呕吐的臭豆腐在别人的嘴里却是美味,让你飘飘欲仙的香烟却把别人熏得够呛,谁又能说你的感觉是对的还是错误的呢?

2、 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认为,世界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所谓的正确认识就是指我们的认识与那个存在于我们认识之外的世界的实际情况是相一致的、是相符合的,也就是说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实际上,我们是通过感觉现象来认识世界的,“世界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这也只是我们在解释感觉现象的过程中得出来的一种结论,我们感觉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谁也不知道。就像盲人无法知道自己心中的颜色与别人眼中的颜色是否一致一样,就像聋人无法知道自己所想的声音与外界真实的声音是否相同一样,我们也无法知道自己的认识是否与感觉之外的世界的本来样子是否一致,所以,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并不是要看我们的认识是否与意识之外的世界的本来样子相符。

   所谓的正确与错误,并不是指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与意识之外的世界的本来样子相符,而是指我们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是否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相符。比如,关于飞鸟和大楼相撞这件事有两种描述,一种是“一只鸟撞到了大楼上”,另一种是“一栋大楼撞到了鸟身上”,我们说前者是正确的而后者是错误的,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们搞清楚了到底是鸟撞上了大楼上还是大楼撞上了鸟,而是因为前者的描述与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相符合,而后者的描述则与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不相符合,因为我们看到的情景是鸟在飞而大楼并没有移动。

3、 正确是相对的

   由于认识只是人们在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型,所以,正确认识也并不代表着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只是说明了这样的认识能够对过去所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个合理的描述和解释。

   能够解释了已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解释了未观察到的现象,能够与原来观察到的现象相符合,并不代表着它就一定也能与未来观察到的现象相符合。正确的认识也具有相对性,在这里是正确的认识,到了那里未必就是正确的了,今天是正确的认识,到了明天就未必还是正确的了。

   正确的认识指的是那种能够解释和描述更多现象的模型。比如,我们对苹果味道的认识。最初,我们吃到苹果的时候,发现它们都是甜的,于是我们就认为“苹果都是甜的”。可以这样说,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来的认识,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它是正确的认识。可是等到后来有一天,我们来到了另外的一个地方,结果发现那里的苹果都是酸的,于是“苹果都是甜的”这样的认识就不再是正确的了,正确的认识变成了“苹果有甜的也有酸的”,相比较“苹果都是甜的”这样的认识,后者的描述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它不仅能够解释我们吃到的甜苹果,也能解释我们吃到的酸苹果。

   事实上,人类的认识过程就一个不断修改认知模型的过程,人们总是在不断地修改着这个模型,以便它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

   比如,我们对颜色的认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一直认为颜色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东西。后来,人们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发现了阳光是有颜色的,人们发现,用不同的色光照射物体,物体的颜色不同。这样一来,“颜色是物体固有的”这样的认识就站不住脚了,因为它无法解释这些新的现象。于是,人们就不再说颜色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了,而是说“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吸收或者反射不同的色光决定的”。再及至后来,心理学的研究又发现,人脑的某个部位发生了损伤,人们便看不到颜色了,颜色的存在与人的大脑有关,于是人们又说颜色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纵观人们对颜色的整个认识过程,每一次认识的改变,并不是因为人们搞清楚了物体或者阳光本身到底有没有颜色,而是因为后来的认识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