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小时候的年

 DavidCCH 2020-02-20



我们小时候的年,

过的真新鲜。

物质匮乏的年代,

我们特别企盼过年。

父亲踏雪进城,

背回几样过年的物件,

装着几尺花布和两挂鞭炮,

还有水果糖若干。

母亲给我们缝的花衣裳,

做的牛鼻子千层底布鞋,

穿起来精神又好看。

我们高兴地把鞭炮拆开来,

一个一个地响,

从小年响到元宵节,

舍不得响完。

几张旧年画,

父亲粗糙的手,

用面团拾掇拾掇灰尘,

贴在墙上,

喜庆的气氛充满农家,

角角落落。



我们小时候的年,

过的真寒酸。

白面馍很少玉米面馍多,

腊月里,

母亲做一大缸玉米面馍和折饼,

冻在冷阴家里,

足够吃一个正月;

白面饺子少豆面饺子多,

豆面饺子放在嘴里,

感觉很硬很僵。

妈妈蒸馍馍,炸麻花,熬猪肉,

我们围着灶台转了又转,

哈喇子经常流到盘子里,

尝一点儿再尝一点,

心想着啥时能敞开肚皮,

把这些好吃的吃个够,

永远吃不完。 


我们小时候的年,

过的是仪式感。

自己动手的喜悦冲洗了贫寒的难堪。

念过高中的三叔会写毛笔字,

全村的乡亲排长队请他写春联。

手巧的母亲喜欢剪窗花,

姐姐陪母亲欢笑着贴了又贴。

我和父亲开心地贴春联,

猪圈羊圈贴“六畜兴旺”,

仓库草房贴“五谷丰登”,

大门洞贴“出门见喜”。

人与人之间很是亲热,

谁家有好吃的东西,

都要送遍相邻的人家。


我们小时候的年,

过得很温暖。

除夕晚上睡觉前,

拿出妈妈做的花衣裳试半天,

睡觉前叠放整齐在枕边;

还要把炮放在坑头上,

去除湿气晾晒干。

熬年到午夜,

点旺火响炮接神仙,

再吃年夜饭。

我们还要结伴而行,

出去串门子转转街,

拣没有响了的炮仗,

装满口袋才把家还。


我们小时候的年,

过的是团圆。

走亲戚从初二走到十五,

一出动就是一大家子也没人烦,

乡邻间不像今天这般冰寒。

那时候没有手机,

更不用短信微信来拜年。

吃饭时有说有笑,

见面时真诚拜年,

烛光下老友能说很久的话,

雪地里离别的亲人舍不得说再见。

没有电子设备和高科技的年代,

单纯的心和真切的情,

洒满记忆中春节的每一天。


我们小时候的年,

清贫如洗不孤单。

那个年代的父母,

身体健康劲儿使不完。

那个年代的小山村,

绿水青山牛马撒欢。

我们小时候的春节,

没有春运年味不淡。

从前的我们,

心地善良又简单。 

回不去的,

是从前的年,

吃不够的,

是母亲做的饭。

忘不掉的,

是童年的伴。

我们回忆小时候的年,

是为了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如今的年味为什么这么淡?

因为年味伴进了

寻常日子的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