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宝麟:活在宋代的书法家

 鸿墨轩3dec 2020-02-20
让小舟飞 2020-02-13 08:49:42

曹宝麟,1946年5月出生于上海,曾任安徽省书协副主,现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兼书法研究所所长,沧浪书社社员。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展、全国书学研讨会、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

曹宝麟:活在宋代的书法家

当代书坛,对于曹宝麟先生书法及学术的评论可谓多矣,或褒或贬,然能得肯綮者不多。余今试言之,以探其赜。

曹宝麟:活在宋代的书法家

一曰积学储宝。

曹先生一介学人,数十年沉潜书史,开拓冻土,考斟古帖。他为学崇尚“语言的考古”,通常由古人的片笺短札入手,围绕一个词、一句话,周旋往复,旁征博引,由小及大,钩深入神,醉心于“窄而深”的研究。

曹先生为学如此,于书亦然。他对临古帖,追求纤毫毕肖的效果;尚友古人,能旁搜传世所有书迹,潜神晤对,追真夺神。数十年的苦心孤诣、心无旁骛,使得曹先生能真正吃透古人。

就继承米芾行书而论,数百年来,能专力于斯,登堂入室而探骊珠者,曹先生当为翘楚。更为重要的是,曹先生平生从事米芾书帖和生平事迹的考证,成就斐然。以学养书,无疑是曹先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宝麟:活在宋代的书法家

二曰栖心宋人。

中国文化,至宋造极。宋代书坛,能手如林苏、黄、米、蔡,各标先后。尚意之风,众口能言。老米在“宋四家”中,虽然文采稍逊苏、黄,学识亦难言出众,但其笔势澜翻、技巧一流却是不争的事实。

曹先生早年即学老米,中岁曾上溯晋唐,晚年复泛览苏、黄,以米芾立基,流连于四家之间,考研史事,也以宋朝为主,《抱瓮集》《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即是其多年心血之结晶。

曹宝麟:活在宋代的书法家

曹先生以行书为擅,对于老米行书的各种笔法,了然于胸,所作小字横卷,笔势奕奕,秾纤得宜,真力弥漫处,不让古贤。时人常以继承痕迹过重而病先生,实乃不知先生厚积薄发之深意。

设若愚公不移山,其路有两条:一是翻过山去,二是绕道而行。今世之学书者,多属绕道而行者,曹先生则属翻山者也。无尽风光在险峰,无怪乎先生能赏无尽风光也。

试观曹先生近年之作,时见黄之瘦劲欹侧和苏之平和烂漫,谛视良久,依然能辨老米“字”之痕迹,藏舟于山,大力者负之而走,殆即此乎?

曹宝麟:活在宋代的书法家

三曰重法尚意。

学人之书,每以气息相尚,如兰如芷,沁人心脾。然亦有假学者之名为书法之拙劣而开拓者。所谓无意于书而书乃佳,其前提是有必要的技巧和法度的储备,若无此,纵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无益于书。

曹先生于书,讲究无一笔无来处,锤炼点画,营构字形,必力破余地而后止。今世书坛,厚宋而薄唐,盖喜性情挥洒之风而不愿规旋矩折于法度之内,以至学宋者多流于油滑和浅薄,曹先生则不然,以唐法而运宋意,观其运笔,迅疾挥洒而弛张有度,其点画、意韵飘然而厚重沉实,所谓法意两备、有功有性者也。

曹宝麟:活在宋代的书法家

四曰妙尽古今。

曹先生之于书,不独深入宋人堂奥,其对《圣教序》《龙藏寺碑》及褚遂良楷书下过深功夫。古来学《圣教》者,容易招致“院体”之诮,因其字形大小相似,难以连绵成篇。

曹先生于此处因难而见巧,其书法不以连绵起伏为主,而将真力与气势贯注于单字之间,在看似字字垒砌的章法中,运之以雷霆万钧之笔,将满纸云烟的纵逸挥洒转化为字字珠玑的苦心经营,不但突破了所谓“院体”的束缚,而且以浑厚老成之笔丰富了每个单字的内涵,让人们震撼于一种“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的境界。

曹宝麟:活在宋代的书法家

曹先生曾经自言:“我把自己定位为学者。学者就得写学者字,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学者往往理性多于感性,这也就决定了我不属于那种以张扬个性为己任的表现型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