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语村言

 西城杂事 2020-02-20

由于高鹗版续书把红楼梦的框架框在了封建贵族人家的悲剧,林黛玉在续书中变成了一个求爱不得抑郁而终的封建贵族小姐,从而影响了很多人对于《葬花吟》的理解,认为葬花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春期女孩子“小性儿”“矫情”“无病呻吟”的产物: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吴氏石头记里,葬花吟变成了一首插满flag的关键性诗歌。有很多读者说太扯了,虽然庚辰本有批语说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归源小引”,然而在很多读者看来,葬花吟只是说大家都会悲剧结局,但是这样的悲剧从何而来,葬花吟没有体现,更多的是黛玉个人的伤春悲秋,甚至有人认为黛玉“矫情”“文艺青年的45°仰望天空”。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还需要从明末诗词谈起。

明代诗词达到中国古典诗词浪漫主义的顶峰。由于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社会关系开始变得复杂,精神需求就增加了。因此明代涌现出了大量的社会世俗小说,诗词也向着风花雪月发展,明末尤甚。后满清入关,这些风花雪月的意象,也就成了明遗文人常用来怀念前朝的比喻。例如归庄的《落花诗》其一:

江南春老叹红稀,树底残英高下飞。

燕蹴莺衔何太急!溷多茵少竟安归?

阑干晓露芳条冷,池馆斜阳绿荫肥。

静掩蓬门独惆怅,从他芳草自菲菲。

陈子龙的《春愁》,也用了这样的意象手法: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另外陈子龙还有一支《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同样隐写怀念前朝: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自称南明遗民的王夫之也有大量此类怀念前朝的诗词,著有落花诗九十九首,每首都在用落花意象。另外还有大量诗词,例如《清平乐·咏雨》: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诸如此类诗词,不尽其数,各位有兴趣可以自行翻阅。

可以看出来,明遗文人的春愁诗词里,大量运用“燕子”“残红”“杨柳”“风霜雨雪”等意象。在明遗文人的诗词中,“燕子”“黄莺”“风霜雨雪”代表就是入主中原的满清,“落花”“残英”这一类凋谢的花朵表示汉民和大明。燕鸟啄衔和风霜摧残指的就是满清入关,这些燕鸟风雨都是“无情”。

可巧的是,红楼梦的文本中其实已经暗示了这样的用法,第27回甲戌本批语就在疯狂提示读者,这些春天物事不是随随便便写的,而是有“用法”的:

……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甲戌侧批:桃、杏、燕、莺是这样用法。】一时也道不尽。……

如果我们读懂了明遗诗词这些意象,红楼梦里很多诗词酒令甚至人物名字都是一通百通的。

比如在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湘云说了一句“御园却被鸟衔出”。刘心武老师的解读中,认为这句酒令指的是乾隆年间弘昼叛乱,强行解释成了弘昼反叛很容易会成功,一不留神就会把乾隆的政权颠覆。这种说法up个人很尊重,但是感觉颇有强行解释之味。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代入明遗诗词,这句诗很明显,说的是大明【御园】却轻而易举被满清【鸟】取代了【衔出】。这样的解释更加合理,也更加符合红楼梦成书的年代背景。

再例如,宝钗的丫头叫莺儿,不管是学名金莺,还是宝钗给取的“莺儿”,在明遗文人的意象里指代的意思都是一目了然的。宝钗抽的花签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直言宝钗“无情”。我们上文提到的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里,宝钗的酒令也大量写了“风”“燕子”的意象。大家写的柳絮词都认为风散柳絮悲戚伤感,惟有宝钗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需要注意一点,明遗诗词中的鸟类并不完全是指代满清的。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杜鹃”。杜鹃在明遗诗词中是末帝啼血忠贞不渝的象征。所以红楼梦中以鸟入名的丫鬟里,紫鹃是个例外,她和宝钗的莺儿指代的意象不同,她是黛玉最信任最忠贞的丫鬟。

我们明白这一点后,葬花吟就很容易解读了。黛玉作此诗,绝不是什么小儿女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葬花吟每一句都是国破家亡的血泪之语,对大明内斗的愤慨和对无辜汉民的怜悯杂糅倾泻直下,此诗悲伤和沉重正是由此而来。她怨着“梁间燕子太无情”,悲叹战乱不断,“风刀霜剑严相逼”,等到来年“花发虽可啄”,却是大厦倾颓,梁上空空,仙子已逝,国破家亡。如此沉重的悲情伤意,才当得起甲戌本批语中的“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试问如果红楼梦就是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败落,黛玉就是一个可爱小性儿追求爱情的明媚少女,就因为男朋友跟别的女孩聊天没给她开门,第二天赌气耍性子悲叹一下落花流水,这样小家碧玉的情感,何以能让人“举笔再四不能加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