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中国人又在研究什么科学?

 星辰大海种花家 2020-02-20

牛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并不是说他发现的万有引力或者说是光学或者微积分这些成就,而是他整理总结一整套科学的认识与方法,科学就是从牛顿时代开始的,在牛顿之前科学被称为自然哲学,那么在和牛顿同时代的中国,当时又在有哪些科学成就呢?

牛顿的伟大成就

牛顿的伟大发现要从1665年伦敦的一场大瘟疫说起,1665年牛顿在英国剑桥三院就读期间,伦敦发生了大瘟疫造成了上万人死亡,因此牛顿避走向下躲避瘟疫,至于有没有采取现代人那种自我隔离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牛顿在乡下并没有闲着,而是静心的搞着他的研究!

他广泛涉猎了包括光学,力学以及数学与天文学,两年的时间里他思考了大量此前从未有人考虑过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牛顿在后期的研究方向,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关于万有引力的数学表现形式,两个天体之间的引力与质量之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成反比,当然不仅仅是这些意义,牛顿将天上和地下的力统一在了一起,这可能是科学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理论。

光学上最瞩目的成就是光的色散实验,将一束太阳光通过小孔后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其后方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彩虹的秘密被发现了,当然这正是光的波动的证据之一,但牛顿仍然支持微粒说,当然这并不是牛顿的错误,因为波动和微粒说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年代量子论成形才解决。

当然耳熟能详的还有三大运动定律、发明反射望远镜与广义二项式定理,还有和莱布尼茨分享的微积分,对科学上的多个名词作了详细的规范,科学的范式就是当时牛顿定下来的,所以说牛顿是科学的鼻祖完全没有问题。

与牛顿同时代的中国科学家又在干什么呢?

牛顿的生卒时间是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中国对应的时代是明末清初: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36年~1912年

所以牛顿做出伟大发现的1666年开始,距离大清立国已经过去了30年,社会也逐渐稳定,1662年康熙帝玄烨即位,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并规定所圈土地退还给农民。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这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康熙盛世奠定了基础。

  • 王锡阐和清代天文学发展

王锡阐(1628-1682),清代天文学家,对天文历法有独到的理解。著有《晓庵新法》和《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晓庵新法》是从天文入门到进阶的一部天文学著作,第一二卷介绍了天文计算基础的三角函数以及基本天文数据,第三卷讲述了各种节气的行星位置计算,第四卷则讨论昼夜与晨昏线,与内行星盈亏的现象以及五大行星的视直径,第五卷则主要讨论日食计算,第六卷则是日食月食预测与金星凌日计算。

王锡阐命名的小行星的轨道

整体上来看主要是三角函数为主,仍然非常初级,但对于清代绝大部分只是饱读四书五经的教育来说无疑是天书。

  • 梅文鼎和清代数学贡献

梅文鼎(1633—1721),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是清代“历算第一名家”,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不过这是地方人物宣传中的描述,尽管梅文鼎确实贡献不小,但如此定义笔者不敢苟同。

梅文鼎

梅文鼎一生著书超过80余部,数量极大,大部分是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其著作《中西数学通》,几乎包括了当时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几何补偏》中则介绍了西方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出论述和发展。

清朝时期比较著名的还有数学家明安图与李善岚,还有技术类专家龚振麟,著有《铸炮铁模图说》。

  • 疫苗的初期发展

大家都知道第一支疫苗是英国医生詹纳1796年发明的,但其实中国的医生早就有了这种想法,具体表现为以毒攻毒的方式上,第一种是“痘衣法”(取天花患者的内衣给没有患过天花的孩子穿上几天,第二种是“痘浆法”,在天花患者疮口处用棉花蘸脓水等所谓“痘浆”塞入被接种者的鼻孔里。当很可惜中国中医并没有在这条路上深入下去,而是沉浸在老祖宗的医方中难以自拔。

痘衣法

从1723年开始,因为罗马教廷与中国礼仪之争的原因,康熙禁止国外传教士进入中国,当然表面上只是禁止了传教士,但其实很多科学知识在早期就是通过传教士传播的,因此中国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先进科学知识的来源,而国内长期推行的科举制一尘不变,极大的影响了科学在国内的发展。

西方汉学家艾尔曼对明清时期中国的科学评价其实还是蛮高的,但主要停留在介绍西方数学和天文为主,一些自主的创新也停留在初级阶段,也没有一套体系的论证方法,艾尔曼认为这和科学在明清时期处在二流学科是由非常重大关系的,接受教育中不包含这些知识,仅仅在后期个人喜好而学习,当然即使在这样的制度下,能涌现如王锡阐和梅文鼎以及李善岚这样的人才也难能可贵了,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没有一个像牛顿这样的人才综合成体系,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当时的制度不重视所造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