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保利秋拍:一波官窑精品瓷器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2-20

“玫茵堂”是由菲律宾的瑞士藏家斯蒂芬和吉尔伯特·裕利在知名古董商仇焱之和桂斯·艾斯肯纳奇的协助下历经50余年而成就。以其艺臻技绝的御制瓷器举世闻名,收藏囊括了历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认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此次北京保利2018年秋季拍卖会即将亮相清代康熙晚期景德镇新创的豇豆红釉太白尊、菊瓣瓶、柳叶瓶、莱菔尊、蟠螭瓶、印泥盒、镗锣洗、苹果尊等精品器物。今日带大家看看本季保利拍卖会为藏家精心准备的皇家御用豇豆红釉珍品。

豇豆红是康熙朝创烧的釉色,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非常名贵。康熙时期景德镇创烧的豇豆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烧成气氛的变化很容易使红釉产生窑变,烧制难度极大因釉面酷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豇豆红釉并无大器,主要有瓶、太白尊、洗等文房用具。供皇帝内廷赏用。

豇豆红釉太白尊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尺寸:8.9 cm

备注:1.仇焱之先生旧藏

2.香港蘇富比,1981.05.19,编号66

3. 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21(之一)

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编号157

此件太白尊小口微外移,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底施白釉。器内施白釉。外壁满施豇豆红釉。通体施豇豆红釉,造型轻灵秀美,色泽纯正匀净,淡雅宜人,是康熙豇豆红釉瓷器的典型代表,清康熙朝瓷器烧制技术承前启后,不断创新,纯熟掌握了豇豆红釉的烧制技术。

此器源自仇焱之先生旧藏,1981年上拍于香港蘇富比并收藏于瑞士玫茵堂。著录于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21(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同的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见2005年北京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图版106 号。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故宫博物院藏

豇豆红釉印盒

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盒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尺寸:7.3 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19

展览:1. 《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编号155

2. 《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40

此件盒为扁圆状,子母口,印盒器型饱满,造形小巧玲珑,胎体厚重,釉质莹润自然,《饮流斋说瓷》评述“豇红之所以可贵者,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此如便此。豇豆红烧成难度极大,故只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宫廷使用。目前所见典型康熙豇豆红釉器仅有太白尊、镗锣洗、柳叶瓶等八个品种,印盒为其中较为少见的一种。 本品造型秀雅,胎釉品种卓绝,保存完好。此种为康熙御窑经典文房用品,上海博物馆馆藏实例,著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第321页,图207,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亦馆藏一例,可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第44页,图2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

另一例极为珍贵之豇豆红印盒于佳士得香港2013年5月29日售出,以360万港元成交。

香港佳士得以360万港元售出

豇豆红釉柳叶瓶

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尺寸:高21.1cm

备注:1.David A. Berg旧藏

2.纽约佳士得,2000年9月21日,编号383(公益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院)

3.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06

本品所敷豇豆红釉,极厚润莹亮,色调淡雅宜人,犹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喻,更于深浅变化之中予人感悟窑火神功之无限魅力。器底挖足甚深,足底内所署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两行六字款写于坚细滋润白釉之下,笔力深沉遒劲,在似拙非拙之间,别有格致,非后世所能再现。足外墙呈现一圈较宽的无釉涩胎,这是“柳叶瓶”显著的工艺特色之一。

上海博物馆 藏

对此形成原因,以往观点认为,这是为了与安放柳叶瓶的底座相匹配所以特意留出的涩胎圈,然此说法实则因果倒置,其出现正是由烧造工艺所决定。

上海博物馆 藏

柳叶瓶形体修长,下腹内敛,底足径幅甚小,故而器物重心不在下部而是在肩部,正常摆放尚觉不稳。必须在装烧环节予以特殊处理。充满智慧的景德镇窑工便以瓷土塑造出厚逾一寸的垫烧具,上面挖出内凹的窝洞,正好略大于柳叶瓶的下部。若论数量之稀少,当推柳叶瓶,故历来难求一见。

豇豆红釉莱菔尊

莱菔尊又称萝卜尊,系清代瓷器流行器形之一,因其形状类似萝卜,故名。'莱菔尊'乃康熙时期新创品种,常见以豇豆红釉和天蓝釉为饰,为康熙御窑名品,后世则少有烧制,如本品为雍正御窑抟制者,即为珍罕少见。因“莱菔”与“来福”同音,故取意以示吉祥。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尺寸:20.7 cm

备注:1. Yale Kneeland夫人旧藏,纽约

2. 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香港

3. 埃斯肯纳齐,伦敦

4. 瑞士玫茵堂收藏

展览:《15-18世纪中国陶瓷》,2006年,埃斯肯纳齐,伦敦

出版:1.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88

2. 《15-18世纪中国陶瓷》,2006年,埃斯肯纳齐,伦敦,图版4(封面之一)

雍正朝莱菔瓶极为少见,殊堪宝藏。此器形端庄秀美,胎体轻薄,外壁施红釉,通体素雅无纹,仅于颈部饰两道凸弦纹,与大都会博物馆旧藏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相同,有别于常见所饰三道弦纹,极为罕见。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自成其美。

伦敦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清雍正釉里红海水龙纹莱菔瓶与拍品形制相类,可兹参考。参阅:香港东方陶瓷学会会刊1977-78年,第三期,页57-9 伦敦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前SIR HARRY AND LADY GARNER 伉俪收藏清雍正釉里红海水云龙纹三弦莱菔尊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康蕊君着,1994年,图1715 纽约佳士得,2016年9月15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专场,编号0916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故宫博物院藏

高19.9cm,口径3.2cm,足径3.9cm。   

尊撇口,细长颈,丰肩,长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颈下部凸起弦纹3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

豇豆红釉莱菔尊

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尺寸:21.3cm

备注:1.David A. Berg旧藏

2.纽约佳士得,2000年9月21日,编号384(公益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院)

3.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05

出版:《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齐,2006年,页36-37

展览:《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齐,伦敦,2006年

此瓶撇口,长颈,丰肩,肩下敛收,圈足。通体施豇豆红釉,口沿白釉,下腹至足圈上凸雕菊瓣纹一周,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同的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见1999 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系列《颜色釉》,图版18 号。

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故宫博物院藏

上海博物馆藏亦馆藏一例,釉面呈现淡雅的桃红色,还能在其上看到散缀的深红色斑点和苹果绿色苔点,精美异常。釉面薄而细腻,造型优美,制作精细。

清康熙 景德镇窑豇豆红釉菊瓣瓶

上海博物馆藏

豇豆红釉苹果尊

苹果尊创烧于康熙时期,短颈下凹形如苹果,可爱有加,为清代文房佳器。拍品形制挺拔隽秀,娇小可人。通体施红釉,釉色自然别致,犹如轻纱般曼妙,变幻无穷,盈盈于手,喜不自胜。

清康熙 豇豆红釉苹果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尺寸:7.3 cm

备注:1. 宣统皇帝(1909-11年在位)旧藏

2. 通运公司美国艺术协会,安德森艺廊(蘇富比前身),1932年4月16日,编号433

3. 詹姆士 W. 阿尔斯多夫伉俪旧藏,伊利诺伊州,美国

4. 纽约蘇富比,2001年3月22日,编号119

5. 埃斯肯纳齐,伦敦

6. 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1. 蔡特艺廊,《东方艺术》,卷Ⅲ,编号4,1957年,页135

2. 《东方陶瓷学会会刊》,1963-64年,图版256

3. John Ayers,《Collections Baur Genève Bulletin》,编号62,2000年5月,图39

4. 《15-18世纪中国陶瓷》,埃斯肯纳齐,伦敦,2006年,编号5,封面之一

5.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87

此苹果尊,器体小巧玲珑,胎质细密,通体施豇豆红釉。豇豆红釉,为康熙时期创烧名品。其瓷器为文房器具,不见大件器。 此尊胎质细腻坚硬,胎体匀厚,器内及底部施透明白釉,釉色莹润洁白,器外施豇豆红釉。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镗锣洗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尺寸:12 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20 (之一)

镗锣洗为康熙时期典型宫廷文房用具,本品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釉面光洁明亮,保存完好,十分少见,此镗锣洗无论从造型、品相、发色均堪称同类器形中的上品。仅见北京故宫所藏的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的发色可与之媲美。

清康熙 豇豆红釉洗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朝豇豆红制器,常为八件一套,为皇帝御制文房用品。若色美者成套陈设,颇感震憾,其地位之高不亚于同时期诞生的珐琅彩器。豇豆红是清代颜色釉中的名贵品种,倍受历代藏家珍视,清代康熙晚期景德镇新创的一种红釉品种仅限于太白尊、菊瓣瓶、柳叶瓶、莱菔尊、蟠螭瓶、印泥盒、镗锣洗、苹果尊等小件器物,以文房用具为主。豇豆红釉烧造难度很大,专供宫廷御用,因此极为珍稀。

拍品精选

清乾隆 青花莲池清趣图折肩大贯耳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尺寸:高 53cm

备注:1. 意大利私人藏家旧藏,于20世纪早期购自中国

2. 伦敦苏富比,2003年11月12日,编号172

3. 私人藏家旧藏,2003年购得

4. 香港佳士得,2008年5月27日,编号1579

5.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40(购自Eskenazi)

出版:

1. 《亚洲艺术》,‘拍卖新闻’,卷34,2004年3-4月,页130

2. 《Orientations》,卷35,2004年1-2月,页84

元 青花莲池清趣玉壶春

尺寸:28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34

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 伦敦,1994年,编号128

元 青花满池娇纹花口折沿盘

尺寸:直径28.5cm

备注:1. 日本私人藏家旧藏

2. 何鸿卿爵士旧藏

3.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55(购自Eskenazi)

明永乐 甜白釉带盖执壶

尺寸:高30cm

备注:1. 香港佳士得,1992年3月31日,编号551

2. 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9日,编号1737

3. 埃斯肯纳齐,伦敦

4. 瑞士玫茵堂收藏

展览:《中华文物集萃‧清翫雅集收藏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5年,编号93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632

明宣德 霁青釉暗刻朵云行龙纹盘“大明宣德年制”款

尺寸:直径20.2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館, 倫敦,1994年,编号136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 年, 卷2,編號657

明宣德 青花地留白石榴纹大盘 “大明宣德年制”款

尺寸:51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1),编号1667

明宣德 青花内模印缠枝芍药纹碗“大明宣德年制”款

尺寸:直径20cm

备注:1. 仇焱之先生旧藏

2. 马赛厄斯科莫(Mathias Komor)医生旧藏

3. Falk私人旧藏

4. 纽约佳士得,2001年10月16日,编号135

5. 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506

6.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282(购自Eskenazi)

出版:

1. 《抗希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譜》,Ling, H.D.,仇焱之,香港,1950年,卷1,编号44,页32

2. 《明代御窑瓷器》,马赛厄斯科莫(Mathias Komor),纽约,1951年,编号28

3. 《Orientations》,卷32,编号6,2001年6月,页80

展览:《明代御窑瓷器》,马赛厄斯科莫(Mathias Komor),纽约,1951年

欢迎关注公众号:漫谈收藏

明嘉靖 青花庭院婴戏纹罐“大明嘉靖年制”款

尺寸:高34.5cm

备注:1. 亨利·奈特爵士(1903-1971)旧藏

2. 瑞士玫茵堂收藏

展览:《Oosterse Schatten: 4000 Jaar Aziatische Kunst》,荷兰国家博物馆,阿姆斯特丹,1954年,编号369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1),编号1695

明嘉靖 斗彩如意云纹折腰盘“大明嘉靖年制”款

尺寸:直径14.7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1),编号1700

明万历 五彩花蝶树石纹盖盒“大明万历年制”款

尺寸:直径24.4cm

备注:1. Bluett & Sons,伦敦(1969年)

2. George and Cornelia Wingfield Digby(先生1911-1989年)旧藏

3. 伦敦苏富比,2003年6月12日,编号1141

4. 埃斯肯纳齐,伦敦

5. 瑞士玫茵堂收藏

展览:谢伯尔尼古堡,多赛特郡,英国(借展)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 年, 卷4,编号1703

明万历 五彩缠枝花卉纹罐“大明万历年制”款

尺寸:高9.8cm

备注:1. David Harrel爵士(1841-1939)旧藏,爱尔兰

2. 伦敦苏富比,2002年6月19日,编号43。

3.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121(购自Eskenazi)

明隆庆 青花婴戏图碗“大明隆庆年造”款

尺寸:直径 20.3cm;高8.8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716

欢迎关注公众号:古玩你我他

明正德或嘉靖 珐华八仙过海罐

尺寸:高35.5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1),编号1691

明代 珐华莲池纹钵式卷缸

尺寸:直径18.5cm

备注:1. 日本著名陶瓷家、学者,小山富士夫(Koyama Fujio 1900-1975)先生旧藏(传)

2. 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编号1758

3.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29(购自Eskenazi)

清顺治 五彩花果纹筒瓶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2),编号1837

清康熙 五彩诗文花卉碗“大明成化年制”款

尺寸:直径 19.6cm

备注:1. 蔡特艺廊旧藏,纽约

2. 瑞士玫茵堂收藏

展览:明尼波利艺术馆,美国(借展),编号L77.115.179

出版:1.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4(2),编号1850

2. 《私人收藏中国17-18世纪陶瓷》,中国陶瓷公司,K. Rizk and C. Mahony,2000年,页123

清康熙 绿地赭彩暗刻龙纹碗一对“大清康熙年制”款

尺寸:直径10.3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888

展览:《Evolution to Perfection.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65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杂汇

清雍正 洋彩仿花梨木纹釉黄彩篾纹瓷桶“大清雍正年制”款

尺寸:直径39cm

备注:1. J.J. Lally,纽约

2. 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836

清雍正 松石绿釉盖盒“大清雍正年制”款

尺寸:直径19.3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912

展览:1. 《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编号183

2. 《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66

(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