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传世膏方,手工古法熬制

 立志奋斗 2020-02-20

提起中药膏方,人们就会联想到冬令进补的内服大补膏,其实不然。汤、丸、散、膏、丹是中医药五大传统剂型,此外还有酒、曲、茶、露等。中药膏是中医药传统五大剂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药膏剂大致可以分成内服、外用两个大类。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的中药补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药膏方源远流长。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素问》中有文武膏(桑葚膏)养血;长沙马王堆发现的最早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东汉时的首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都有煎膏的论述。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膏(党参、熟地)补气血;《沈氏尊生》一书中龟鹿二仙膏(由龟板、鹿角、杞子、人参组成)益气养血,填精补髓。

第一味膏方,可溯至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所提及的“猪膏发煎”。何为“猪膏发煎”?就是把猪油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混在一起煎,煎到发消药成,看外表,膏方其貌不扬,一坨稠胶,黑兮兮粘乎乎,嗅嗅有点怪,吃起来有点苦。据说服下后能“和血脉”、“润肌肤”。膏方盛行在明清两代,成为宫廷收藏。当年清朝的雍正,就十分喜欢吃一种名叫“琼玉膏”的膏方,还将其作为礼物,赏赐给王公大臣。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

健民集团以“健天下、民为贵”为使命,传承叶开泰三百八十年中医药文化精髓,膏方的古法炼制技艺传承至今。2017年11月,非遗技艺传承基地项目组组长刘荣彬、副组长周钊带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进行参芪膏的制备.

01

第一步:配料

道地药材是膏方之本,选药材不仅要用眼睛细看,还要用鼻子闻、放到嘴里嚼嚼,必须从产地、年份、色泽、气味、味道等各方面把关。合格的药材,按古法进行炮制,得到合格饮片,按“一人一方”进行配料。

02

第二步:浸泡

取合格饮片,加冷水浸泡12小时,确保浸透,如有药材漂浮于水面,需用竹篾压住。

03

第三步:煎煮、压榨

将浸泡后的药材连同浸泡的水,一起转入煎煮锅内,加水超过药材面10公分,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煎煮,按处方要求完成煎煮次数。煎煮一般分头汁、二汁、三汁,每次煎煮需加足量水,煎煮时间一般不少于3小时。煎煮完成后,必须对药渣进行压榨取汁,将药渣内的残留药液全部回收。

04

第四步:沉降

将数次的提取液、压榨液合并进行沉淀6小时以上,取上清液过100目筛进行浓缩。

05

第五步:浓缩

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在洁净的铜锅内,先用武火熬炼,当药汁见少,再用文火收膏。熬炼过程中需不断用勺子捞去浮沫,同时用竹板不断搅动,防止焦糊粘锅,当药汁越来越稠厚、从泛“鱼眼泡”转成泛“牛眼泡”时,离火待用。

06

第六步:过滤

浓缩好的药汁用100目筛过滤两遍,以保证膏体的细腻和口感。

07

第七步:熬糖(蜜)

把蜂蜜或糖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熬制,熬炼过程中需不断用勺子捞去浮沫,同时不断搅动,防止粘锅,当糖或蜜变稠厚时,用100筛过滤,离火待用。

08

第八步:收膏、凉膏

将浓缩药汁与糖膏混合,一并放入锅中用文火煎熬,不停搅拌,同时捞去浮沫,熬至黏稠状。通过搅棒试膏,至“滴珠”或“排旗”为宜。离火,趁热过滤,自然冷却。将膏滋倒入专门的瓷罐中,放进冷库保存。

如此精致的参芪膏炼制过程,让我们的中药材又回到了原汁原味的状态,并不复杂的古法炼制工艺,在现今却少有人坚持,这需要反复、需要耐心、更需要做这件事的人的用心。坚持、用心才是古法炼制生命延续的源泉。

冬春季节进补膏滋,能使由优质药物、食物的营养成分转化的能量素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养肺、健脾、益肾、护心、保肝等为来年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膏滋是由中药煎熬去渣浓缩而成的稠粘药汁,具有滋补作用。每到冬季,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服用膏滋,这就是传统的膏滋疗法。在膏滋中多选用补益、理气、活血等类药物。膏滋药当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比较齐全,且经过浓缩,故有药效持久、剂量适中、口感良好、服用方便等特色,很适合中老年保健养生的需要,尤其适合慢性病患者及年老体弱者调养之用。即使是健康人服用膏滋后,也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不同的品种适应症也不尽相同,如面色少华,身倦乏力,自汗、食欲不振,肠鸣便溏等症者,就可选用我们古法炮制的参芪膏。

小贴士

服用膏滋期间,要忌食生萝卜和饮浓茶,因为萝卜能破气消导,茶叶可解药性,都会影响膏滋的疗效。此外,腹泻、便溏等消化不良患者在发病期间要停服膏滋药。如遇伤风感冒,也要等恢复以后再服用。

END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