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敢成功,害怕失败,畏首畏尾,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超级致富宝典 2020-02-20

约翰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上班族,却在40岁那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放弃他薪水优厚的办公室工作,并把身上仅有的三块多美元捐给街角的乞丐,只带了换洗的衣裤,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穿越美国东西,到达东岸一处叫做“恐怖角”的地方。他之所以做出这样仓促的决定,完全是因为自己精神即将崩溃,虽然工作和生活都非常安逸,但他发现自己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他觉得自己的前半生在懦弱中虚度了。

他选择北卡罗莱纳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为了检讨自己的懦弱,他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从小时候开始算起,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唯一“英勇”的一次是他当众向妻子表白求婚。

不敢成功,害怕失败,畏首畏尾,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懦弱的40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母亲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里路,78顿餐,仰赖82个陌生人的好心。身无分文的他,经历了风餐露宿、精神病患者的骚扰等无数的“恐惧”之后,终于来到恐怖角,还接到妻子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

最令他意外的是,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Faire”,被讹写为“CaePeFear”,只是一个失误。约翰终于明白:“这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地位、声望、财富、鲜花……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给富于勇气的人准备的。被恐惧支配的人是不敢成功的,他们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触碰机遇,不敢争取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又因为害怕失败,这些人退缩、逃避,不敢承担责任。畏首畏尾,拈轻怕重,暮气沉沉,毫无生命力可言,这就是被现实的恐惧压垮了的人,他们被“不可能”支配了大脑,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实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险家。从人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到五岁之间,人生第一个五年里,是冒险最多的阶段。在我们的懵懂阶段,整天置身于从未经验过的环境中,不断地自我尝试,学习如何站立、走路、说话、吃饭,等等。在这个阶段的幼儿,无视跌倒、受伤,一切冒险为理所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幼儿才能逐渐茁壮成长。可当人的年龄不断增大,经历过许多事情之后,就变得愈来愈胆小,愈来愈不敢尝试冒险。因为,大多数人根据过往的经验得知,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危险的,如果贸然从事不熟悉的事,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莫大的威胁。人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心理学家把这种心态称之为“稳定的恐惧”,也就是说,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恐惧冒险,结果观望了一辈子,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何克服恐惧?这里总结了三个核心点:

  • 1、信心很重要。你最该相信的人便是你自己。信心是对自己能力的映照,积极的人会用信心放大能力,消极的人则相反。所以一方面,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做一个积极的,拥有正向思维的人。另外,小成就的累积,可以培养更大的信心。先把简单的小事做好,阶梯式地往上做更大的事,不知不觉你的信心就会被重拾起来。

  • 2、先行而后思。面对困难,内心的恐惧就会对你说:“你绝对办不到。”所以,习惯退让的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停住自己退缩的脚步,因为,祛除恐惧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往前冲。能不能办得到不重要,先让自己行动起来。有时候,面对困难,思前想后只不过是利用“三思而后行”的道理来欺骗自己罢了,这根本就是害怕、逃避,你压根就不想解决问题。只要行动起来,就关上了心理懈怠的大门,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船到桥头自然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敢成功,害怕失败,畏首畏尾,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 3、正视失败只要不丢了性命,失败也不过是挠痒痒,没什么好怕的。就算失败了,至少可以学到一些经验,增长自己的见识。不要怕失败,也不可因此而一蹶不振。勇敢地向中流游去,直击困境的心脏,即使不能立刻获得成功,也一定能学到宝贵的经验,累积下来,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直面恐惧,让自己成为一个冒险家,人生便不再黑暗。敢于争取、敢于斗争的人才能给自己的成功争取一席之地,如果你无法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成功也就永远与你无缘。所以,面对恐惧,现在就动起来,你知道你害怕什么,这说明你已经有明确的的目标了,就是它,上去干掉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