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俗语:“一问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看完涨知识了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20-07-29

民间俗语:“一问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看完涨知识了

如今大家在日常交流的时候,常用到“一问三不知”这个俗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情一点都不知情,不论问什么都不知道。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个俗语虽然大家都会用,但很少有人真正明白“三不知”到底指的是哪三不知。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讲这句俗语的来龙去脉,相信看完之后一定能让各位有新的认识。

其实这句俗语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中国成语界的“活化石”。根据史料记载,它最早出现在《左传》这本书中,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话说当时中原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小国家,除了比较有名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等战国七雄外还有很多诸侯国,晋国就是其中之一。

民间俗语:“一问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看完涨知识了

晋国的疆域不大,所以其国君一直想着攻打旁边比较弱小的郑国,郑国明白自己不是晋国的对手,打起来多半是个输,所以连忙派人去请齐国的援兵,因为郑国与齐国唇亡齿寒,齐国也不希望晋国吞并了郑国。

齐国领兵救郑的将军名叫陈成子,为了驰援郑国,他亲自带兵冒着大雨渡河,终于赶在了晋国攻城前到达战场。而晋国领兵的大将名叫荀瑶,他万万没想到齐国的大军来得如此之快,看到陈成子整齐的部队,荀瑶决定延迟进攻,他一边命令后撤,一边派了使者前去离间陈成子和郑国的关系。没成想陈成子压根不吃这个离间计,使者也被他赶跑了,这时候荀寅登场了,“一问三不知”就出自这个人之口。

民间俗语:“一问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看完涨知识了

从名字上我们大概能猜出来,这个荀寅和晋国的将军荀瑶估计有些关系,其实荀寅本是晋国贵族,后来不知怎的就流落到了郑国还当了官,这次郑王让他与陈成子共同抵御晋军。话说使者走后荀寅对陈成子说,“我听晋军说他们今天晚上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袭击我们,要把我们全部消灭”。陈成子听后大骂说,“我出来之前国君嘱托,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即便晋军有一千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同时还警告荀寅不要长他人志气。

民间俗语:“一问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看完涨知识了

荀寅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于是感慨地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就是说,真正有道德的人在谋划一件事的时候要考虑到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然后才能跟其他人说,现在我对这三个方面都不知道就跟别人商讨,不碰壁才怪。最后晋军在齐国军队的压力下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陈成子也顺利回到了齐国交差,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当作典型写进了著名的《左传》。

民间俗语:“一问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看完涨知识了

从那之后,“一问三不知”这句话就成了俗语典故,每当人们形容那些不明事理的人总会用到。看了这个古老的故事,大家应该明白,所谓的三不知其实就是指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果三个过程,如果对一件事的“始中终”都不了解,那最好别跟别人讨论,不然难免会遭到别人的质疑甚至嘲讽。后来人们也常用这句俗语来形容那些办事不靠谱、行为冒失的人,这时候“三不知”的含义就不仅仅局限于事情的“始中终”了。

民间俗语:“一问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看完涨知识了

到了现代,“一问三不知”这个俗语的用途变得更广了,它除了比较原始的寓意之外还指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这类人往往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为了保全自己或者不得罪人,他们故意装作一问三不知。由此看来,身处社会大环境下的我们有时候不要强出头,一问三不知有时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